『乔中杨』怎样才能有效的学好中医呢?
中医这门学问 , 要想真正搞上去 , 要想真正抓住她的价值 , 除了纯粹医学的技术成分外 , 还应关切和体悟她的科学层面 , 哲学层面 , 以及艺术层面 。 而要真正地做好这一点 , 不借重经典是不行的 。
本文插图
我们提出要依靠经典来学好中医 , 这个方法好像不合符时宜 , 因为现在大多数中医院校已将经典改为选修 。 从必修沦为选修 , 经典的这个地位大大地下降了 。 它给人们的信息就是对于中医的学习来说 , 经典已经不是必须的了 。
为什么会发生经典的这个变动呢?首先一个理由就是中医已经发展了二千年 , 时代在进步 , 一切都在进步 , 我们为什么一定要死抱住这些经典呢?
其次 , 后世的这些东西 , 像现在的《中基》、《方剂》、《诊断》及临床各科不都是从经典里总结出来并赋予了现代的意义 , 有这些就足够了 , 为什么我们还要抱着经典不放?
再次就是我们有关部门的调查统计 。 这个调查统计显示出很多人都认为经典的学习没有太多的意义 , 学也可 , 不学也没有太大的损失 。 基于这样一些原因 , 经典的命运便有了上面这样一个改变 。
而我的体会则与上述这个认识截然相反 , 经典的东西不但不能削弱 , 而且还应该进一步加强 , 为什么呢?下面就来讲述这个依靠经典的理由 。
1.历史的经验
经典对于中医的学习和把握究竟重不重要?究竟应不应该必修?这一点如果我们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待它 , 就会很清楚 。
翻开历史 , 我们看一看从张仲景开始直到清代 , 在这长长一千多年的历史中 , 凡是在中医这个领域有所成就的医家 , 我们研究一下他的经历 , 就会发现 , 大多数医家都是从经典中走出来的 , 大多数医家都是依靠经典而获得了公认的成就 。 中医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现象 , 不得不使我们去思考 , 经典为什么会具有如此大的魅力?
尽管东汉以后 , 中医的著述汗牛充栋 , 尽管这浩如烟海的著述无一不自称是来自于经典 , 但是 , 从一定意义上说 , 它们无法替代经典 , 无法超越经典 , 甚至有时会成为我们认识经典内涵的障碍 。
所以 , 到了清代 , 陈修园和徐大椿这两位大医家 , 竟然呼吁要烧掉后世的这些书 。 当然 , 陈、徐的这个观点过于偏激 , 但却不妨碍我们从另一个角度认识中医经典的意义 。
从上面这个历史事实中 , 我们可以感受到:自古医家出经典 。 古人的经历如是 , 那么 , 近人、今人呢?只要我们翻阅周凤梧等编著的《名老中医之路》就会有相同的感受 。
就以大家最熟悉的蒲辅周老中医为例 , 蒲老初出茅庐时 , 求诊病人颇多 , 然有效者 , 亦有不效者 。 为此 , 蒲老毅然停诊 , 闭门读书三年 。 将中医的经典熟读、精思、反复揣摩 。 三年闭关后 , 复出江湖 , 遂能于临证得心应手 。 以致成为新中国成立后首屈一指的大医家 。 对这段特殊的经历 , 蒲老深有感慨地说:“当时有很多人不了解我的心情 , 认为我闭户停诊是‘高其身价’ , 实际是不懂得经典的价值 。 ”
无独有偶 , 著名中医学家秦伯未先生亦强调 , 要做好一个中医临床医生 , 每年应拿出三个月的时间来温习经典 。
蒲老、秦老的经验与诫训 , 值得我们重视 。 已故名老中医林沛湘教授是我非常景仰的一位老师 , 林老不但理论上有心得 , 而且临床的疗效卓著 。 临床上除内科疾病外 , 还善治妇科、儿科 , 甚至五官科的疾病 。 但 , 林老从未读过内、外、妇、儿、五官这些临床各科的书籍 , 他就凭一本《内经》治病 。
在一次讲座中 , 林老深有感慨地说:“《内经》的东西 , 只要有一句话你悟透了 , 那你一辈子都切身受用 。 ”林老的这个意思很清楚 , 《内经》的东西 , 一个问题 , 一句话你搞明白了 , 你一辈子都受用无穷 。 这是经验之谈、这是肺腑之言啊!
- 流年践踏的容演@刷牙要不要刷舌头?怎样刷牙能除口臭?刷牙虽小事,多数人却搞错
- 『红星深度』感染人数破21万,疫情之下美国面临怎样的挑战?
- 「火了那口锅」怎样区分一口火锅好不好?看完这个你就懂了
- 知识科普■南京儿童自闭症康复中心:怎样发现孩子自闭症的早期症状
- 「搜狐新闻」每天究竟要跑多久,跑多远,才能够达到减肥的效果?
- 「健身」怎样才能拥有完美身材?像黄圣依这样做,拥有紧致肌肤
- 『我是小厨娘』推荐几道清爽素菜,虽然我们都爱吃肉,但是吃些素菜才能营养均衡
- 「3HFIT官方」如何降低运动后的饥肠辘辘?运动前后怎样进食?
- 『木兰芽』这是树上的嫩芽,一年中只有春天才能吃到,没有异味凉拌就很美味
- 【列兵】“00后”列兵,变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