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永定:经济学中的 论 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五 )


我在学习金融稳定的时候,脑子里有一个清晰的框架,就是要在这样一个哲学思想的指导下学习 。首先提出问题 。1997年,中国经济进入通货紧缩阶段 。1997年底,通货膨胀率很低,1998年为负 。这是一个方面 。当经济处于通货紧缩阶段,即有效需求不足时,应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来 有效需求 。另一方面,中国银行的不良债券非常高,各种统计数据显示,不良债券占GDP的40%或更多 。一个国家能否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取决于其债务余额占GDP的比重 。如果高,说明国家财政状况很不好 。如果是坏的,就不应该继续借钱 。否则债务余额占GDP的比重会越来越高,到时候就还不起钱了 。我们之所以能有赤字财政,是因为老百姓相信把钱借给 后一定会还的 。但老百姓看到 的债务越来越高,就会怀疑 的还债能力 。这个时候,如果他们想向老百姓借钱,就需要更高的利息,因为老百姓认为风险很大 。利率的提高将导致进一步的经济衰退 。
所以,如果一个国家的债务占GDP的比重非常高,一般来说,这个国家就不应该继续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当时,中国预算中的官方赤字并不多 。如果 必须偿还的债务占GDP的比例不高,中国可以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但是,如果把银行的不良债券考虑进去,债务是非常高的,因为银行的不良债券最后还得由 买单 。这样一来, 是否应该采取扩张性政策就成了问题 。
不应该说的原因很清楚,就是虽然 的债务余额占GDP的比重不高,但如果考虑到债务的引入和银行不良债券,相应的比重就很高了,所以不能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但财政状况的衡量标准很简单,就是国债余额占GDP的比重 。其实这个问题应该从另一个角度来考虑,就是比较GDP的动态路径 。如果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债务余额占GDP的比重会越来越高,总有一天财政会崩溃,所以不能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如果这个比例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就会稳定下来,在一个可以接受的数值之上,这样就可以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所以问题就变成了国债余额占GDP比例的动态路径是什么,有三种可能 。这个比值趋向于某个区间值,是可以接受的 。或者这个比例趋于无穷大,以至于不能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最后,债务与GDP的比率处于一个适当的状态,因为动态路径可以是稳定的,也可以是振荡的 。
有了这些不同的情况,就需要把问题翻译成数学语言,得到关系式 。之所以能得出这个关系,是因为我做了一些假设 。最后得出债务余额与GDP之比的动态路径,即财政赤字与GDP之比除以债务余额与GDP之比,再减去经济增长率 。这只是一个简单的线性微分方程 。求解后代入初始条件,当时债务余额占GDP的比例为12%,相当低 。财政赤字当时是GDP的2%,当年经济增长率是7% 。由此可以计算出初始条件,得到关系式 。根据这个方程可以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债务余额占GDP的比例会不断增加,趋于38%,也就是不会超过38% 。有些人认为或有债务,即银行的不良债券 。这个时候 债务余额占GDP的比例可能是50% 。这个结果一开始可能会很高,但考虑到每年财政赤字占GDP的比例,考虑到增长率,债务余额占GDP的比例会逐渐降低,最终趋于稳定 。这样,争论就解决了 。不管当时或现在或有债务占GDP的比例是多少,这只是一个初始条件,不管是100%还是200% 。随着时间的推移,只要经济增长率能保持在7%,财政赤字占GDP的比例低于2%,这个比例就会越来越低,最后会趋于38% 。这样,债务余额可以保持在一个可接受的范围内 。其实我们也可以算算多少年后会达到38% 。我们可以设计各种动态路径来描述和模拟这一过程 。通过计算可以知道,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债务余额占GDP的比例是逐渐缓慢的 。通过这样的计算和模拟,我们可以准确地知道需要什么样的财政政策 。因此,较高的或有债务只是微分方程的初始条件,对金融稳定没有根本性影响 。第二点,金融稳定的关键在于财政赤字占GDP的比例能维持在什么水平 。结论是,中国应该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而不必过于担心或有债务 。这是1997年和1998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结论 。
以上例子说明,掌握一定的 ,对于研究经济问题是很有帮助的 。我们在研究经济问题的时候,要能够正确地提出问题,把问题变成数学语言,然后进行纯粹的数学推导,这样才能得出非常清晰正确的结论 。所谓经济学家,就是要在 提出各种问题后,把这些问题放到一定的框架里,翻译成数学语言,然后求解,得出非常清晰正确的结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