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这种小吃叫什么?北京还有什么特色小吃?

北京的铁板烧串很好吃我就是做那个的欢迎品尝
■网友的回复
以节日为引先举例一些1、春节糖瓜(同仁堂特色药糖,前门店应该仍然有售)什锦果脯(稻香村有售)酥糖(不知道哪里有卖)牛皮糖/瓜子糖糖炒栗子(全国唯有京津周边地区的质量最好)沙窝萝卜(→_→天津的,别看我为什么说在北京吃食里)什锦南糖(貌似很久没见过了)2、元旦、小年这些年糕(炸)炸糕(豆馅,无糖微酸的发酵后食品,天津是甜的)/奶油炸糕/烫面炸糕油茶面/八宝茶汤(天桥茶汤李,现在天津抢这名头,呵呵)/奶茶(和现在卖的奶茶有点不一样)豆汁/灌肠/豆腐脑(咸的)/豆花(甜的)/炒肝/馄饨(比如馄饨侯)/卤煮火烧/艾窝窝/驴打滚/切糕/枣糕/豆沙糕/芸豆糕/碗儿糕/爆肚/姜丝排叉/咯吱盒/糖卷果/馓子/回头/油馃子(加煎饼就是煎饼果子)/蒙古馃子/豌豆黄/云片糕/蛤蟆吐蜜/拉糖画(以前地坛庙会有个画龙的老爷子,走了)菜盒子(一面是棒子面浸油炸硬,另一面堆垛上厚厚一层菜料,常见有韭菜/韭黄等等)漏勺粉鱼(只有绿豆面的,上面的浆水发酵后就是豆汁)----------大概逛庙会时以前都有的卖3、正月十五花灯会(元宵节,同上)元宵(馅料沾水放笸箩里,裹江米面,称为撞馅,反复撞馅过水五箩后才算合格)特色馅料有山楂白糖/桂花白糖/枣泥松仁/豆沙唔,补一个,门钉肉饼(这个肉饼的来历有二,但基本算是失传了,姑且说说)一、明清两代正月十六夜里,北京妇女有走桥摸门钉的习惯,意求宜男多子,后来因此发展出门钉肉饼。比《新白娘子传》里观音土捏地泥娃娃的小丁丁要好吃→_→二、旧时门丁开门时间很早,而买好了早点后又容易放凉,所以做出了这样一个形状的肉饼,主要为了保温,而且肉料实惠。后来传为某大臣亲随在其等候时送上,让该大臣非常满意并广为宣传。所以逐渐的这尺寸就变成了门钉大小,便于隐匿,且容易吃掉→_→4、二月初一中和节太阳金鸡糕(表面有黑糖/青红丝等材料,属江米发糕。但有很多层,后来逐渐发展成使用红豆沙了)5、二月二吃龙(即春饼,饼为龙皮,豆芽菜为龙须,需掐头去尾,时令春菜和肉类称为龙骨/龙肉。另有龙须面)6、清明→_→印象里只有喝粥,不提也罢7、端午粽子/凉糕/金糕(山楂糕→_→个人不爱吃)/五毒饼/玫瑰饼/藤萝饼8、七夕不记得→_→9、中秋10、重阳花糕(其实就是发糕,但是有很多种,比如狮蛮栗子糕/苏子梅油糕/禄糕,但是我吃的就只有青红丝发糕→_→)麻辣兔头(穷人,吃不起全兔)菊花饼/百花饼++++++++++姑且先写到这里,其他想起啥再些,较常见烂大街或者我不爱吃的我肯定想不起来了就→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