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潭“留守”医生: 尽可能把危重病人死亡率降下来( 三 )


吴志雄:现在解剖病理还没有完全公开 , 但是有些结果对我们有所启发 。 例如在临床上 , 我们发现很多病人咳嗽都是干咳 , 所以早期给我们的印象 , 病毒性肺炎好像是没有痰的 。 但后来病理解剖的结果提示其实是有痰的 , 但是非常 黏稠不易排出 , 堵塞在小的气道里 , 氧气难以进入 , 二氧化碳排不出 , 会造成病人的胸闷 。 所以我们会慢慢纠正 , 把化痰药物的剂量加大 , 包括很早就在应用的“俯卧位”的方式也有了理论支撑 , 让肺泡打开 , 增加肺部和氧气的接触面积 。
周新:最近就有一个关于解剖的讨论 , 病理学家来讲尸体解剖的病理情况 , 医生来介绍当时的治疗情况 , 临床和解剖两者结合讨论病理的改变 , 是非常有意义的事 。 通过病理我们就能了解到肺里面到底发生了什么 , 他心脏发生了什么 , 反过来指导我们治疗的用药 , 包括治疗的方案 。
***:上海医疗队抵达金银潭时 , 进行了第一版诊疗方案的培训 , 如今已经是第七版 。 除了上述几点 , 还有哪些治疗方法的调整?
吴志雄:把对病人的呼吸支持提前 , 普通吸氧还是出现缺氧的话马上就上无创呼吸机 , 几个小时内缺氧状态没有改善立刻插管进行有创呼吸 。 之前会观察一两天 , 现在认为越早插管对病人是有益的 。 还有就是CRT血透 , 仅作为治疗肾脏衰竭的方案 , 以前还用于应对炎症风暴 , 因为此前认为是炎症风暴现在更倾向于是细菌感染 。
***:怎么看待关于治疗方法上的一些争议?
吴志雄:我觉得这个很正常 , 因为这是一个未知的疾病 , 大家都是第一次看到 , 而且对它要有一个认识的过程 , 随着认识越来越深入 , 我觉得后面慢慢会达成一个共识 , 但早期大家都是处于一个探索阶段 。
「」金银潭“留守”医生: 尽可能把危重病人死亡率降下来
本文插图
接手病区第二天 , 上海医疗队进行早交班 , 左一为周新 , 右一为吴志雄 。 受访者供图
全球抗“疫”
***:现在疫情在国外很多国家扩散 , 我们的一些经验 , 有什么是其他国家可以借鉴的?
周新:主要是一些防控措施 , 从大的方面来讲 , 有力的防控措施就是从源头做起 , 预防为主 , 对传染源的隔离 。 我们刚来的时候 , 这里家庭聚集性的发病非常多 , 当时确诊的病人还在家里住不上医院 。 所以想办法把学校、广场、体育馆(利用起来) , 想办法要隔离 , 后来就采取了方舱医院 , 先要隔离 , 否则人越(增)长越多 。 另外我们加强了社区力量 , 让市民呆在家里;挨家挨户筛查 , 然后医疗队支援 。
这个病百分之八九十都是轻症病人 , 但是少数病人会演变成重症 , 发展到重症的大概10% , 重症里面还有危重症的大概占到2%左右 , 发展到危重症的病人 , 死亡率就非常高了 , 所以这些病人要早期干预 , 也许不会发展成重症 。
吴志雄:亚洲人群的易感因素是什么 , 流行病学是怎样的 , 以及我们在治疗当中用的俯卧位、有创通气、血透等等 , 这些病人效果怎么样 。 是我们可以告诉他们的 。 我们国家参与新冠肺炎的治疗比较早 , 接触的病人也比较多 , 可能给他们提供的经验更多一些 。
***:怎么看待当下关于全球疫情的讨论?
吴志雄: 现在社交媒体对于国外的防控措施有很多声音 , 但是因为每个国家国情不一样 , 所以防控措施也不可能一模一样;对于病人治疗的话 , 整个世界应该都是差不多的 , 我们可以提供一些经验 , 同时国外也有很多东西是我们需要学习的 , 像美国对于气管切开的处理比我们积极得多 , 可能插管后两天觉得病人短期拔不掉管 , 直接就做气管切开 , 这样做是不是对病人更好?对病死率有没有影响?都是可以总结的经验 。
像意大利他们现在有些地方开始使用头罩 , 整个人罩在一个罩子里面 , 里面充满氧气 , 病人在里面呼吸 , 可能感受会好一些 , 不像压着面罩那么闷 。 这在我们武汉是没有用过的 , 这是意大利可以给予我们的一个经验 。 德国可以给我们的经验是为什么他们病死率那么低 , 只有0.3% , 他们是如何做到病死率低的?这是我们很好奇 , 想要知道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