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的人都劝我趁年轻学习,多看书,提升自己,可是我不想怎么办?( 二 )


在后来的人生当中,你会看到各种不同的观点在大脑当中激荡,慢慢的你会变得不敢说话,不敢下定论了,你会变成那种好像没那么斩钉截铁的人。
其实这是一个好事,证明你的视野在被打开,你会从一个特别敢说话,什么都敢说的状态,到一个不怎么敢说,小心谨慎的状态。
最后你终于积累很多的经验,在看了很多的观点之后,形成了自己比较认同的观点,这时候你终于变得又敢说话了。这个观点相对来讲,就会比较兼顾、比较稳定,因为它经历了整个思考过程,从直觉到偏见,到辩论,到最后形成自己的观点,一段时间之内不会变化。
但是这个观点本身也是开放的,因为你自己就经历过自我辩论的过程,所以你并不排斥别人将来再改变你的观点,这时候你就会成为一个既有意见,看上去又很开放的人。
以上,就是我跟大家分享的观点的形成过程:第一步,直觉,在我们什么都不知道,什么都不懂的时候,直觉会带来偏见;然后偏见会受到挑战,产生自我辩论;最后,我们会形成自己的观点,成为一个看上去很有意见,但是又很平和的人。
接下来要跟大家分享的,是深度思考的两个方向:第一个方向,叫做上推式思考;第二个方向,叫做下推式思考。
首先,什么是上推式思考?在讲这个概念之前,我先跟大家分享一个案例。
有一个调查研究发现:在美国,黑人的犯罪率比白人要高出 23% ,那就意味着每 100 个白人犯罪,就有 123 个黑人犯罪。
当你看到这句话的时候,一般情况下,你会想什么?
你会被这句话影响,你会想说:「对,是这样的,黑人素质低,受教育的程度低,他们特别暴力,爱抢劫,而且还爱乱生孩子。」总之,你会被这句话影响。
原因我刚刚讲过,你没有见过其他的观点,所以大脑当中现在形成的,是直觉带来的偏见。
我们研究一下,为什么美国的黑人犯罪率高?这时候我们需要换一种思维方式,上推式的方式。
我们看到这句话的时候,并没有跟着这句话下结论,我们反而去推一下这句话「为什么」,等于往上走。
为什么呢?因为在美国,青年的犯罪率比较高,年轻人比较冲动,而黑人年轻人比白人年轻人要多,最终造成的结果就是黑人罪犯比白人罪犯多。也就是说,犯罪率高并不是因为他是黑人和白人,而是因为年轻人犯罪率高。
我们就想说:「好像冤枉黑人了。」这个时候,其实就有不同的观点在你脑海当中碰撞,已经挑战你的偏见了,你就会觉得「好像我刚刚想的不对,这样想的话,并不是因为黑人素质低,他们的犯罪率才高的。」
你再往上想,为什么黑人年轻人这么多?你发现可能在二三十年前,黑人有一个很高的生育潮,不知道为什么,他们那段时间特别爱生孩子。
当你这样一步一步往上推的时候,会发现原因一层一层的,你最终会找到问题的源头,把这个问题认识得更深刻,然后你终于形成了一次深度的思考。
所以,以后我们看到这样的案例跟新闻的时候,就不能被信息带着走,大部分这样的新闻跟信息,都有强烈的指导性、强烈的煽动性,之所以那么说,是希望你去那么想。
比如每次看到一个来自印度强奸案的新闻,我们立马就会想说印度好乱,就引起一种恐慌感,这个就是写那条新闻的人想看到的。
所以我们不能总是被信息主导着往下想,要想办法往上想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App 内查看
■来自的网友回复
我也22岁,大四
给你看看我和我室友的大学生活
室友1,学霸,专注学习,学习,学习!
拿奖学金,参加论文比赛,报名大创,每天抱着ipad看讲课视频,捧着书拿着笔学学学。
佩服佩服
室友2,好孩子,该干嘛干嘛。
做志愿,参加实践活动,入党,成绩保持前十,考研,谈恋爱也没落下。
特别开心
室友3,美女,玩玩玩,学个屁啊!
化妆,买买买,背着包穿着好看的衣服天天出去喝酒唱歌蹦迪,谈恋爱撩汉子驾轻就熟,考试周连着熬夜全部及格就好。
不服不行
我本人,写手,写啊写啊写。
实在太喜欢了,不写会死
投杂志稿,和app签约,自己开公众号,一笔一笔赚钱,成绩维持中上,能考研就考,考不上去工作我也不怕。
(好像应该上图为证…免得说我吹牛)
周围的人都劝我趁年轻学习,多看书,提升自己,可是我不想怎么办?
周围的人都劝我趁年轻学习,多看书,提升自己,可是我不想怎么办?
四年过去,我们现在没什么差距
或许再过四年,我们之间就会有差距
可是什么才叫差距呢?
是收入吗?是眼界吗?是前途吗?
凭什么拿这些做比较呢?
我们在乎的东西明明不同啊
室友1号的梦想是考研考博,将来要当大学教授
在她眼里,学历最重要,博士是起码的
室友2号的计划是考公务员,该结婚结婚
在她眼里,有吃有睡有男票就是满足
室友3号打算回老家考国企,我们学校211,一张毕业证也够了,安安份份就好
在她眼里,大学没疯过没浪过简直浪费人生
我的梦想是有一份体面的工作,以后可以一边工作一边写文,甚至出书
(我也接到了出书邀请,这并非不可能)
在我眼里,大学谈恋爱不重要,折腾出点梦想最重要。
你看,这样的我们,没必要用世俗的眼光对比
甚至对每个人而言,都不应该用世俗的眼光去比
什么年轻应该多读书…
如果志存高远梦想远大,那的确应该如此
这样的人不用你说,人家也会去做的
如果没啥理想只想过吃饱喝足的小日子呢?
就不要用自媒体的鸡汤去逼人努力了好吧
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不同的,目标不同终点不同
不可能走一样的路
别人当然会用最普遍的说法去敦促你
(既然普遍,那么听听就好)
但你心里要明白,你要去哪里,你要怎么走
也要明白,有些地方你不想去,有些东西你不想争取
然后就不用管别人怎么说了
周围的人都劝我趁年轻学习,多看书,提升自己,可是我不想怎么办?
■来自的网友回复
这很正常,因为努力本身就需要“很努力”。
不过在开始回答之前,想请你先看一个我刷了十几遍的TED视频。
周围的人都劝我趁年轻学习,多看书,提升自己,可是我不想怎么办?
爆炸性压力才能带来爆炸性进步https://www.zhihu.com/video/1182430860580757504
每次我状态低迷的时候,我都会看看这个视频,视频18分钟,如果你懒得看,我简述一下:
演讲者是许峰源先生,他出身一个非常贫穷的家庭,整个家庭,靠的是父亲踩着三轮车出去卖豆腐微薄的收入支撑着。这不是一个烂仔逆袭的故事,因为从小看到了生活艰苦的一面,许峰源一直很努力想考上台大法律系,因为成为律师才有高收入,才能改变家庭的现状。不幸的是,在他上大学的时候,父亲却查出了舌癌晚期,只剩一年左右的时间,为了让父亲在临终前看到自己的孩子成才,许峰源用了极短的时间通过了司法考试,成为了一名律师,让父亲看到了自己的律师证,才安然去世。祸不单行,很快许峰源的母亲也查出了患有肺腺癌,一种扩散很迅猛的癌症,为了让母亲有一个安享晚年的环境,许峰源在23岁的时候,毅然辞职创业,白天在律师事务所打拼,晚上做培训,最终让母亲住上了好房子,接受更好的治疗,然后平静地送走了母亲。前半生,许峰源先生为之奋斗的两个对象都走了,迷茫了一阵子之后,他依然没有放弃努力,而是选择了实现自我,成为了一名作家。
当然了,我知道成功可以复制是一句鬼话,世界上也只有一个许峰源,这样的例子并没有普适性,但你经历过爆炸性的压力吗?
如果有,而且你还不想提升自己,也不想拼一把,那你是真佛系,你不会怀疑自己;
但如果没有,你已经怀疑过自己的状态,那就不要轻易决断说自己不想努力,只不过是因为现在过得去,看看身后还有那么点周旋的余地,所以你宁愿选择相信自己喜欢偏安一隅。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现状偏见”,是指大部分人都有一种思维倾向,不喜欢冒险,倾向于维持现状,这个大脑bug,也是很多人不想改变自己、提升自己的关键原因。
你永远不知道风险什么时候会来,而可以确定的是,盲目追求安逸的人,一定会让失去抗风险抗变化的能力。
或许你觉得现在可以了,但在风险面前,在变化面前,你的“可以了”,根本就不值一提。
不过你也不用慌,既然来这里提出了这个问题,说明你已经开始考虑现状,开始省视自己,这是改变自己很关键的一步。
下面内容比较多,能看到这里的,都是愿意思考的人,如果内容跟你有共鸣,我想请你花1秒钟时间帮我点个赞,然后再继续阅读,谢谢你的认可!
接下来4点,从外界到内在,能让你变成真正积极向上的人。
1、主动拥抱不确定性,刻意努力。
为什么在开头说,努力本身需要“很努力”呢?
因为,谈到努力,就一定要谈到坚持,提升自己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当你选择提升自己的时候,这也意味着你选择花费更多的能量跟精力。
周围的人都劝我趁年轻学习,多看书,提升自己,可是我不想怎么办?
这也是为什么喊口号的人那么多,实际行动的人没几个的原因,因为你越改变,越努力,你越会接近真相,每一阶段都会之前的自己是多么的无知,前面的路还有那么长,所以,这时候刻意去面对这些东西需要勇气,顺其自然只不过是弱者的借口。
人总是有求生欲跟求胜欲的,在你选择待在安逸的环境里,你还可以安慰自己说:“你看,这不挺好的嘛?”但当你主动拥抱不确定性,刻意去努力的时候,会最大程度激发你的斗志。
前几天工作完,没事在浏览网页的时候,看到彭于晏的一个访谈视频,彭于晏是大家公认的奋斗男神,不用我多说,经历过事业低谷,但也很漂亮地赢了回来,是为数不多的,用努力标榜自己,还没有引起别人恶心的男星之一。
他在节目里说的一段话,我觉得用在这里很合适。
周围的人都劝我趁年轻学习,多看书,提升自己,可是我不想怎么办?
周围的人都劝我趁年轻学习,多看书,提升自己,可是我不想怎么办?
其实我知道彭男神是在说,要找到自身的问题并作出改变,但还有一点很重要,是他看到了别人有戏接,有广告拍,有强大的粉丝团,才意识到了自己需要努力改变。
我们普通人的圈子本来就比较小,你要是只盯着自己看,会觉得现在岁月静好,周九晚五,下班就吃喝玩乐,根本理解不了那些发奋图强并且收获成果之后,那种高级的快感。
所以,
当你觉得自己不挂科就很厉害的时候,去看看人家是怎么靠成绩,读大学不花钱反而赚钱的;
当你觉得自己朝九晚五就很可以,想要吃喝玩乐的时候,去看看人家是怎么利用业余时间副业月入过万的;
当你觉得自己安安稳稳生活就挺好,根本不想努力的时候,去看看那些原本安逸,但因为一点风险整个家庭就支离破碎的人,是怎么绝望的;
......
你可能会说,这不是给自己找焦虑嘛?
没错的,但焦虑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动力,也意味着问题确实存在,强行利用各种借口把自己应该面对的问题忘掉,最后付出代价的,一定也是你自己。
要拥有一样东西,首先你得不害怕它,所以,现在马上找到自己对标的对象,刻意努力,这个心态是你内心变强大的底气。
关于现实问题,你也可以看看君佳最近写的:
有哪些大家不说,但需要知道的社会规则?
2、正确地设立目标:遵循SMART原则
很多人经常会设立像买很多东西车买房啊,拿奖学金啊,实现财务自由啊这样的目标,然后把这一句简短的话写在桌上、床头,甚至设置成电脑手机的桌面,这些目标不香吗,当然不是,只不过设立的方式错了而已。
也因为错误的目标设立方式,让目标看起来真的很难实现,即使在往前走,也看不出来,所以,很多人干脆表现得无欲无求,骗自己说现在挺好,欲望谁都有,难的是把自己的欲望用具体的计划变得可得。
所谓的SMART原则,指的是:
周围的人都劝我趁年轻学习,多看书,提升自己,可是我不想怎么办?
这个原则一开始是通用电气提出来的这个样看还是有点抽象,举个例子,比如你想买一套房,给自己跟家人在外面有落脚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