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的人都劝我趁年轻学习,多看书,提升自己,可是我不想怎么办?

根据描述,我觉得你秉持的价值观很好,二十出头的年纪即可以保有如此心态,实属难能可贵。
要知道很多像你这个年纪而步入社会的年轻人,大都因流俗的时间观而处在对死亡无甚意识的迷茫和焦虑之中,从而倒逼自己去规划人生,进而生起趁年轻时精力充沛而去多学习、看书、提升自己的想法。听起来倒也是无可厚非,可如果一旦细细推敲起来,结论往往会让你在无数个深夜里,孤独地望向窗外的星空并开始怀疑起人生。
我们现在顺着流俗的时间观的成长逻辑,在心里来进行一个单方面成长的「沙盘推演」:
周围的人劝我在年轻时努力学习、多看书、提升自己……好像都挺有道理的,毕竟学习提高自身绝不是什么坏事嘛!但我想问的是我到底要学什么?看什么?提升什么?
周围的人这时可能会有不同意见,有的会说学习一些对未来成长和近期工作有帮助的知识和技能,考一些主流且有竞争力的资格证书,看一些与自身利益关切最深的书,或者是学习一些当下最具竞争力的技术等,总之就是要从现实实用角度时刻准备着,以备不时之需,技多不压身嘛。在这样一个科技更迭日新月异的时代,变数太大了,必须要时刻为未来的不确定性准备着。
当然也有的会说,多关注政治、社会、经济等宏观大事,多看一些博雅类社科书籍,学习一些社科类思维方式和认知,以提高自己的软实力,毕竟一切的术都源于道之根本,从更深远的时空层面来定位自身。
说得好像都挺好,我们暂且不谈如何开始,我就想继续问一下,学习这些东西的目的是什么?指向是什么?是世俗的功成名就的成功呢?还是快乐与幸福?
也许周围的那些人会说当然是通过学习技能和知识,从而达到在竞争中抢占有限资源的自由(功成名就的成功),最后实现通向快乐和幸福的目的地。
好,那如果我觉得我现在就挺幸福快乐且知足的,那么我为何还要多此一举先通过成功这一方式,去倒逼自己去学习一些我不感兴趣的东西呢?
这个时候你周围的人可能会说,你现在的快乐幸福是短暂的,因为你年轻且身体健康,有着无限的可能。如果哪天你因自身知识技能有限而面临失业,或者因年龄大了后而面临经济困境时,那时你还能谈快乐与幸福吗?
你接过话题回答道,请注意:我说我不想看书学习,不是说我工作不努力上进,我仍然会在工作时间尽心尽责,积累相关专业知识并总结失败案例与经验,并尽可能以一种轻松的愉悦的心态来高效处理工作上相关事宜。我所谓的不想看书和学习,并不是说我不看书学习,而是我喜欢遵循我的兴趣去看一些小说、剧集,凭借临时经验材料的启发去学习一些让生活幸福的小技巧与技能,或者是在遇到一些问题时,凭借这些问题导向去看一些相关书籍并持续思考,这样效率会特别高。
知识的获取途径有很多种,不同的人获取方式不一而足。诚然,越是艰深的知识往往越需要下苦工夫去啃,但对于生活与工作来讲,伴随成长的并不总是与艰深知识的付出成线性的,而是充满运气和情感感性导向的。我又不是要做科研,何必非逼着自己非要钻进那浩渺的知识海洋中去开垦荒地呢?那并不是我喜欢的生活方式啊。
此时,周围的人又会问你:你还没有回答我之前提的问题呢?假如你因缺乏相关技能和软实力而在现实社会竞争中被淘汰,你是否可以不后悔曾经因兴趣和所谓的问题导向而带来的现实「荒废」呢?如果这个真的发生了,你是否可以坦然接受呢?在有限的资源卡位战中,很多时候不能成功往往就预示着失败,你是否真的能看淡失败呢?
此时,你陷入了沉思,你曾一度以为的幸福公式如苏格拉底般的:
快乐(幸福)——依照兴趣与问题导向「提高」(无甚功利意识)自己——工作出色——成功而流俗时间观下的大众人生路径却是这般的:
努力提高自身现实实用技能——工作出色——成功——快乐(幸福)人生成长路径的「沙盘模拟演练」到此基本结束了,问题最后集中在一点上:
随着年龄的增长,你是否有足够的智慧能够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异于流俗时间观的成长路径公式所面临的可能结果?如果认识到以后,能够将其合理化并渐渐内化成一种信仰去坚守和执行。这决定着你未来是否会后悔的关键,因为意义就是认识的可能性,弄清楚并将其合理化了,你就会渐渐向内而非向外看待人生的许多问题。所谓向死而生,并不是倒逼自己去执行流俗时间观下的人生公式,而是毅然决然地扛着未来(死亡)并把过去包含于当下中,欣然地奔跑着罢了,这一切便是永恒。
2020-1-26日补充:
之前我有篇针对「荒废」的回答,我觉得与此回答有关联,为了方便对照阅读,一并附着于此:
如何才能坦然地面对自己因为抑郁症而荒废的五六年时间?
■来自的网友回复
我觉得这没有任何的问题,这是你成年后做出的选择。当你做出选择后,你就必然要承担这种选择所带来的质疑和风险,尤其是你还没取得所谓成功的时候。
我们很多人劝别人努力的时候,都会给你一个参照物。“你看那谁谁谁,多成功,赶紧努力,努力了,以后就能过上这样的生活……”
问题是,不同人的追求不一样啊。
大多数人总是羡慕成功人士闪光的一面,却不知道人家背后的付出。
你自己也说了,有些人追求的是荣华富贵,那么他肯定必须得花上比常人至少多一倍的时间,去学习知识,去应用实践,去链接资源……可能他会透支掉自己的身体,可能他会没有时间陪伴家人,等等。
这就是努力追求成功,必须要付出的代价,这个努力是异常辛苦的。相信你也看到了,你的上司朋友们,下班也在努力。
而你不想的真正原因:是你现在就觉得自己很幸福,很满足了。
有些人为了达到更高的境界熬破头,而你现在就很知足了,相比之下,你比他们快乐多了!
而你也并非是没有追求的人,你在意生活,你有很多爱好,你在意家庭,渴望有一个稳定幸福的家庭……也就是说,你在事业上可能也什么野心,但你在生活上还是有不少的期待:
比如,你期待上班和生活分开,你期待生活里发生美好的一切。
我觉得这没有任何的问题,这是你成年后做出的选择。当你做出选择后,你就必然要承担这种选择所带来的质疑和风险,尤其是你还没取得所谓成功的时候。
我太懂你了,因为看到你这个问题的时候,我第一时间就在想,咦,这不就是以前的我嘛?所以,或者我能给你支点招,告诉你为何我做出了改变。
你要想的是风险:
假如你一直这样生活,三年后,五年后,十年后。你的收入有没有抵得上物价的增长,你有没有让你好好生活的本钱,
扣除奶粉钱、房子首付、车子(哦对了,这都是你可以有的情况……)比如,你因为收入不够,是不是有可能会找不到你喜欢的伴侣,别人觉得你要求达不到。比如,你因为收入不够,买不起房子,那你能不能选择租房生活,还是你家人已经有房子给你。比如,你什么都不打算买,那你的收入能不能维持你目前体面的生活(因为我默认你是要孩子的)比如,你有了孩子,你孩子需要教育,需要老爸出面的时候,你能不能给ta最好的。……
所以你看,我们在生活里会遇到很多很多困难,但其实简单来说,90%的困难的原因都可以归结为:
钱、钱、钱。对,就TM是钱的问题!
所以,如果你觉得钱还不够,那是不是意味着要提升竞争力去赚钱?这不就得逼自己看书学习了?
承担完风险,还要考虑面对的质疑
你爸妈在你长大“一事无成”的时候是否会一直说你?
你身边的人过的比你好很多,你会不会后悔?
你在外面,因为没有地位,能不能一直忍受别人的忽视和看不起?
……
如果都可以接受,或者你都盘算清楚了。我其实挺鼓励你按照自己的选择活,因为这是最不容易的活法。
记得我一位厉害的前辈和我说过:“我出来不去纠正别人的选择,我只会跟他们分析利弊。路没有对错之分,安逸还是拼命,都是不错的选择,就看你的价值观是什么。”
我看到下面有些回答的人是真的严厉,斥责你打游戏,不努力。其实真的大家都这么努力嘛,说不定他写完回答马上就去看抖音刷视频了……
所以,要我给你建议,当下你最应该做的,就是去弄清楚你真正喜欢什么。
做什么事情是让你永远乐此不疲的,这会是你活着的最大动力所在。
周围的人都劝我趁年轻学习,多看书,提升自己,可是我不想怎么办?
当你找到了那件事,你必然会一改现在的颓势,奋勇像前,就像少年扛起大宝剑,勇敢的改变这个世界……
给你分享一个我很有启发的短片:
周围的人都劝我趁年轻学习,多看书,提升自己,可是我不想怎么办?
《不要让任何人打乱你的节奏》https://www.zhihu.com/video/1182664015308955648
最后送你一句 @北辰青年 的标语:“愿我们终将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加油~!
如果你觉得我的分析有给到你鼓励,请花一秒钟左下方点赞,也可以评论分享一下你的想法,我们来交流。
相关阅读:
你说你三分钟热度,看完我的高赞回答马上知道怎么做
为何明知自己三分钟热度,还是无法控制住,该如何彻底解决?
下班时间可以做什么变更好更好看更帅更有品:)(超级干货贴,不火没道理)
闲下来的时间可以干什么?我们有一个学习和复盘提升的社群,如果你有问题的话可以群内提问或者私聊我。
群是免费的,但是谢绝广告和水聊,加微信号yesgo06可以拉你进群,记得备注。
■来自的网友回复
这里分享一个多看书的好处:有利于培养深度思考的习惯。
在现实生活中思想的深度并不会随着年龄增长,这是因为很多时候我们只是没有养成深度思考的习惯。
我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觉,就是在互联网和手机这么发达的今天,我们深度思考的机会反而越来越少。我们的生活可能已经被一些手机游戏,还有一些微博信息给填满了,深度思考的能力在退化。
前一段时间,我看了一篇文章很惊悚,叫做《你的深度思考能力,是如何一步一步被毁掉的》。
那篇文章里面提到一个事:在 1995 年,美国旧金山举行过一次会议,这个会议上集合了来自全球 500 多位政治、经济精英,还有像撒切尔夫人、老布什这样的大精英。
这些精英在一块讨论的是「如何应对全球化」,他们都觉得:如果全球化发展下去的话,一定会造成严重的贫富差距,全球的财富最终会集中在 20% 的人手里。
可是那 80% 的人就成了边缘人,他们如果很不满,想抗争,跟这 20% 的人有矛盾怎么办?
其中有一个人就想出了一个方法,这个方法叫做「给那 80% 的人塞上一个奶嘴」。这些奶嘴是什么呢?比如发泄型产业,多发展赌博、色情,还有游戏,让这 80% 的人多参与这些发泄型产业,把多余的精力给发泄出来。
还有一个奶嘴叫发展满足性产业,比如看一些明星的花边、家长里短,让这 80% 的人沉溺在这些享乐跟安逸当中,沉溺在这些满足性的产业当中,从而失去上进心,也失去深度思考的能力。这样的话,他们慢慢的就安于为他们量身打造的娱乐信息当中,慢慢就失去热情了,不会再抗争,也不会再思考,他们会期待媒体为他们进行思考,媒体替他们作出判断等等。
这个战略,就是著名的奶嘴战略。
那篇文章说:如今看来这个战略成功了吗?挺成功的,因为很多人都已经不会深度思考了。
在分享具体方法之前,我先跟大家分享一下过程,那就是我们的思考能力、观点到底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有些人看上去很有想法、很有观点,很能思考?
一般情况下,我们的观点形成,需要经历四个步骤:
第一个步骤,在我们什么都不知道的时候,在知识也缺乏,信息也缺乏,能力也不够的时候,我们对一个事情,首先有的是直觉。
比如我直觉觉得这个事是对的,我直觉觉得你说的有道理,可是让他讲为什么,他也不知道。
所以我们观点形成的第一个步骤,是直觉,直觉很容易带来一个东西,叫偏见。
有些人就有这样的偏见,一个父母如果离婚了,孩子的性格一定有缺陷,或者如果出生在比较贫寒的家庭里面,这个小孩一定会自卑。
这些都属于偏见,直觉会产生偏见,偏见就是用自己的直觉去替代、概括事实本身,就会带来这样的偏见结果,所以直觉之后,是偏见。
你的偏见总有一天会遭到挑战,比如你始终认为一个家庭不健全的孩子,出来之后一定是自卑的,一定是不幸福的。终于有一天,你看到了另外一个说法,你在读书的过程当中,看到有一个心理学家分析说:「家庭不健全的小孩,长大之后反而更幸福。」
这个时候,你就要在自己的头脑当中产生辩论了,因为你头脑已经有了不同的观点,你要去选择到底相信哪一个,这时候你就开始有了判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