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用什么词来形容现在 20~30 岁的年轻人?
一个词:“孤岛”。
现在的年轻人总是看起来很热闹,其实每个人都活得像一座孤岛。他们总是处在刻意、不真实的社交压力之中。虽然也经常与人交谈:聊生活琐事、讲明星八卦、吐槽工作,却很少能谈论比日常更深入的话题。甚至有时连浅薄的对话也越来越少,约出来吃饭就是大家一起低头打农药。
没有人走出过自己的岛屿,真实地踏入过他人的领地。真诚、深入的沟通对这一代人来说已经是陌生的了。
什么样的沟通是深度沟通 ?
1.具有情绪的流动性(Emotional Fluency)
在深度沟通中,即便双方沉默不语,却能感受到丰富的情绪在空气里涌动。你们体会着对方内在世界正在发生什么,也表达自己真实的情绪,似乎感受到了两个灵魂的相遇。
现实中,流露情感是一件很难的事。好的情感流露是比高效的信息交换更难达成的,即便是和亲近的人之间,我们也往往不能接收到对方真实的感觉,甚至无法向对方传递出自己的感受。 心理学学家Gleason表示,伴侣之间越多地通过对方的外在行为作出反应,越容易感到恼怒、失望、越容易对对方作出不真实的批判;但如果沟通中有更多情绪的流动性,就会体验到更多真实的、亲密的感觉。
2.包含脆弱的暴露
暴露脆弱往往是很多深度对话开始的契机。这需要一定的信任基础,以及勇气。因为当我们要将自己最难以接受、不为人知的部分暴露给眼前这个人,我们的心会被恐惧感占据,我们必然会有心跳加速的感觉。在这之中,也会有隐隐的泪水在心中蔓延。如果你足够敏感和投入,你甚至能够切身体会到空气中的那种脆弱感。
这常常会勾起很多我们平时无法勾起的情绪,需要调动我们格外的认知资源去处理,如果一段时间过量的发生这样的沟通,人们可能会觉得很不轻松。但是在这样的时刻里,我们获得了一个重要的机会:被接纳的机会。如果对方能够接纳你身上、自己都不确定能否被人接纳的一面,那将是多么美好的体验。也是在这个过程中,更深层次的信任发生了——它发生在暴露脆弱时,得到了对方回应的那一刻。
3.真实的自我表达
一个人要能够表达出真实的自己,才有可能且与沟通对象进度深度联结。深度沟通中的“真实”,就是要求人们放下自己在很多社交环境中的“面具”和“人设”,表达自己内心的看法、思考和感受。如果没有真实的表达,即便两个人之间的对话看似很有深度,或是有极强的专业性,它也仍然不是真正的深度沟通,因为它没有把两个人的“真实存在”联结起来。
4、完全的专注
深度沟通对注意力的要求是极高的,要求我们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保持全神贯注,你要将你的时间、情感、精力和思考完全交托给你眼前的人,交托给此时此刻;有时候我们还需要抱持对方,即给予对方的情绪、感受和想法一个充分理解和支持性的空间,让对方感到舒适和安全。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如果你发现自己可以一边走神一边和对方保持沟通的状态的话,你们之间正在进行的沟通也必然不够深入。
为什么我们需要深度沟通?
1. 缺乏深度沟通会带来孤独感和空虚感
2004年在美国进行的一项社会调查显示,认为自己“没有人可以与自己讨论重要的问题”的人的比例是20年前的三倍之多,并且调查者预测这个数字还会持续上升。普通的、浅层的联结并不难达成,几乎人人都拥有一些这样的联结。但仅仅拥有浅层的联结,会让人感到“没人懂”的孤独和空虚。
2. 没有深度沟通也会让我们距离自己更远
表达自己是生而为人一种天然的欲望,“自我的身份”正是通过自我表达获得的,我们因为了解自己,并且想要更了解自己而去表达;又在表达和获得反馈中进一步加深对自我的了解。
深度的对话是充分表达自我最重要的方式之一。在深度沟通中,我们有很多暴露和表达完整的自己的机会——包括自己对自己感到不确定的、不满意的、不能接纳的那部分自己。是在这样的沟通中,我们有机会做完整的自己,甚至我们可以因为过他人对自己的接纳而更多地接纳自己。
好的深度沟通者会让你更确信自己、更爱自己。
3. 好的深度沟通能带来一种精神上的狂喜(ecstasy)
一场高质量的深度沟通,甚至能给人一种“精神高潮”般的喜悦感。你觉得自己从日常琐事中脱离出来,进入另一种现实状态中,类似于宗教人士在宗教场所所感受到的喜悦,或普通人在极度愉悦的时刻所有的一种心理和生理体验。
现在的年轻人正在丧失深度沟通的能力
由此可以理解,深度沟通是一件需要消耗大量能量的事,需要时间和精力,需要学习和修炼的。从这一点上,我们并不能责怪现在的年轻人,他们确实工作压力大,个人时间被压缩,客观上可以用来深度沟通的时间和精力越来越少。
但主观上,那些活成孤岛的年轻人,本身也不愿意花费额外的感情和经历,去进行深度沟通。这是因为现在很轻易就能寻找到新鲜的信息和事物,浅薄的快乐和刺激唾手可得。于是我们变得很 “没有耐心”——那些要耗费时间精力去铸造、沉淀和体验的快乐,对于我们来说实在是太“麻烦”了。
有学者指出,我们正处在一个荒诞而空虚的社会之中,人们努力地用各种娱乐性的、快速轻松的方式去掩饰和填补内心的空虚感和无意义感,却不去为从根本上降低这些感受作出努力——那就是练习去与他人发生深度的对话,从而与人建立深刻、真实和牢固的联结。
此外,丧失了深度沟通的能力,也是背后的一系列能力下降之后的结果:自我觉察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表达能力、共情能力。因为只关注那些很轻易、很及时就能获得快乐的事物,人们的自我觉察和独立思考都变少了。表达真正有价值的观点和自己的情感,对于“自闭”的年轻人们来说越来越难——从博客到微博,从微博到点赞。 也只有一个人们不喜欢独立思考的社会,才需要制造那么多的“意见领袖”,来输出思考的结果给到人们。
如何获得深度沟通的能力?
1. 选择对的对象
不是每个人都有能力进行这样的沟通。如果总是期望和不正确的对象发生这样的沟通,或许也注定会一直失望。只有当你想要与其进行深度沟通的对象,也具有这样的意愿及能力时,深入彼此灵魂的对话才有可能发生:
a.彼此有深厚联结,或是有潜力建立这样的联结,
b.拥有一定的信任基础和相似的智识水平。
2. 通过写作提升自我觉察
如果暂时还没有一个合适的对象,或是不知道该如何开启这样的沟通,可以先从写作开始练习表达.而写作的过程本身,也是一个让你有机会梳理自己、思考自己,进而更加了解自己的过程。
你可以用对话或是书信的口吻,想象你是在和另一个人诉说、讨论某件事,或是某种情感。这也意味着,在写作时你不用强求得出任何结论或答案,因为在这样的沟通中,沟通的过程远比沟通的结果要有价值。
3. 沟通技能
比如在沟通中共情的技能、循序渐进地暴露脆弱的技能、以及倾听的技能,大家要记得提升自己的基本的沟通技能。
很多时候,我们并非不愿意深度沟通,我们也想表达自我,却害怕真情流露。这是需要一点勇气的。但当你鼓起勇气走出自己的小岛,去和另一座岛屿相遇的时候,你会发现你看到的风景一定比你想象中的更加美妙和辽阔。
希望未来你不是一座孤岛,我也不是。
以上~
■来自的网友回复
浅尝辄止。
一直觉得我们这一代人相比起父辈,更精明也更寡断。做一件事的时候,迫切想知道这件事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比如找工作,恨不得以最快的速度成长。对待感情也是,不敢投入全部的热情和心力,怕未知,怕失去,更怕没有对等的回报,认真换得镜花水月一场。
即使好不容易两个人在一起,拥有爱的能力的人也很少。有的是因为寂寞而恋爱,因为生活单调想找个人陪伴自己,有的是太聪明了,彼此的索求和计较多过付出,还有的光是应对生活就已经精疲力竭了,面对感情有心无力。好像大家都很消极,都觉得自己会孤单一辈子。
不知道你们身边的朋友是不是这样,反正我觉着周遭的同龄人普遍焦虑,孤独,没有安全感。每个人都在用力奔跑,但是又找不到方向。我们通过网络知道了身边太多的人赢,我们通过爆炸的信息了解了太多道理,然后变得更加不甘平凡,在对比中迷失自己。
现代年轻人的状态,是浅尝辄止的佛系。我们总是在某段时间突然打满鸡血,然后在三分钟热度冷淡后选择放弃。我们见识到的世界比任何一代人都大,可是对自我的认知却还很浅。我们很难找到自己真正想要做的事情,最后活成了一副得过且过面无表情的样子。
毛姆在《作家笔记》里写,“若是你的快乐感不再那么强烈,那么你的痛苦也不一样不再那么揪心。”我觉得很多二十到三十岁的年轻人就是这样,爱也爱得不痛快,恨也恨得不刻骨,有一些感兴趣的东西,但谈不上热爱,做着一份差不多的工作,勉强将就着。
长大是一件残酷的事,从炽热生猛慢慢被生活捶得沉默无趣,人的精神也会变得萎靡,我们意识到需要改变些什么,可是却不知道怎么去迈不出那一步。
想起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中,出现过这样一段对孙少平的描写:
「谁让你读了这么多书,又知道了双水村以外还有个大世界......如果从小你就在这个天地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那你现在就会和众乡亲抱同一理想。经过几年的辛苦,像大哥一样娶个满意的媳妇,生个胖儿子,加上你的体魄,会成为一名出色的庄稼人。不幸的是,你知道的太多了,思考的太多了,因此才有了这种不能为周围人所理解的苦恼。」
我当然不是说读书不好,我只是觉得我们这一代人同样是被时代的“噪音”干扰得太厉害了。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在那些转瞬即逝的热点,把价值观留给咪蒙们随意塑造,最后听过了太多太吵的噪音,反而在不断的利弊权衡下变得谨小慎微和不知所措。
其实我们这一代人可以说是矛盾的一代。一方面,从小没有吃过太多的苦,在相对优渥的环境下长大成人,另一方面,当我们面对社会的时候,阶级的大门已经关闭,拼尽全力也只能去过平凡地生活。
最后,一次次试图浅尝辄止的努力,一次次最终云淡风轻的随意。
.
各位搬运微博.贴吧.最右.空间的盆友.我不奢求给我稿费.署名作者很难吗????
■来自的网友回复
「越努力越焦虑」。
我们从一出生就被一句「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拉开了努力的大幕。还没有上幼儿园就开始了各种早教班和亲子班;小学,老师和父母教育我们要认真学习,因为基础很重要;初中,要努力考个好高中;高中,要努力考个好大学;等到终于上大学了,你忽然发现老师和父母告诉你的「上了大学就好了」是一句谎言,你仍然要为成绩和各种证书而努力,要不也找不到好工作;工作了,不仅要努力工作,与同事、领导搞好关系,还要认真学习各种专业知识;结婚了,又要为柴米油盐酱醋茶而努力……
我们一直认真地活着,努力着,却时常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努力,这么努力的意义在哪里。即使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比如钱、权、社会地位等,我们仍然感觉空虚和孤独,找不到生活的意义和自我的价值,有些人仍然被抑郁、焦虑等心理障碍所缠绕。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在物质越来越丰富的同时,人们的幸福感不仅没有提高,反而出现了下降,各种心理问题和精神障碍的发病率也在逐年提升。
本书以认知行为疗法和接纳承诺疗法为理论基础,试图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来帮助我们弄清楚,我们到底是为了什么而活,我们活着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本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结合「空心病」与「微笑型抑郁」分析了越努力越痛苦的机制与各种表现,以及形成的原因;第二部分则对价值方向的概念、特征、作用进行了分析,并试图通过直接测验法和间接体验法两个途径来帮助大家探寻自己的价值方向。另外,本书还就大家关心的话题,比如幸福、成功等问题进行了论述。
希望你通过阅读本书,能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让你的生活更加有活力和动力。
2 种表现:「空心病」和「微笑型抑郁」
空心病
2016 年 9月,小明「极不情愿」地来到某所「211」高校报到,成了该校的一名大一新生。为什么说他是「极不情愿」呢?因为按照他平时的成绩,即使进不了清华北大,进入一个「985」高校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平时成绩优异的他却在高考时发挥失常,最终只能进到这所在他看来很一般的学校。
虽然是「极不情愿」地来到这所「211」高校,但是天生要强的他,并没有放松自己,经过第一学年的努力,他以年级第一名的成绩拿到了一等奖学金和国家奖学金。为此,他被邀请给刚入校的大一学弟学妹们介绍学习经验。从这以后,每次学弟学妹们见到他,总是投来敬佩的眼光,并窃窃私语:「看,这就是给我们介绍经验的『学霸』师兄,好厉害。」听到这些的时候,小明感觉可好了,自信心爆棚。
- 面包蛋糕@为什么同样的面粉,在中国是包子馒头,在西方人却是面包蛋糕?
- 「基酒」基酒用来勾调,能提升酒质,什么是茅台镇基酒和茅台基酒?
- #健身房#健身房女性健身计划是什么?
- #食味艺文志#原创 为什么同样的面粉,在中国是包子馒头,在西方人却是面包蛋糕?
- 贵阳正畸医生周新莹@牙齿不白都是这些“害”的,五点原因让你明白牙齿为什么变黄
- 家庭医生在线:中医告诉你春捂捂的是什么,老年人和腰痛人士如何科学捂?
- 【跑步机】10000块钱买什么跑步机比较好?
- 钓鱼@春钓鱼咋避免小鱼闹漂?1招完美解决问题
- 【瘦身】科学瘦身的依据:健身期间这么吃,补足你一天的碳水
- 小户型装修案例精选@家里的七个角落,分别对应什么绿植?你家种对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