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副修身对联:闲中觅伴书为上,身外无求睡最安( 三 )


沈复根据自身体验 , 提醒聚谈的友人:“知己聚谈 , 勿及时事 , 勿及权势 , 勿臧否人物 , 勿争辩是非 。 或约闲行 , 不衫不履 , 勿以劳苦徇礼节 。 小饮勿醉 , 陶然而己 。 诚能如是 , 亦堪乐志 。 ”
【05】
喜闻逆耳之言 , 庶无后悔;

能忍疚心之事 , 或有余欢 。
此联选自清代施润章自题中堂联 。
上联的“逆耳之言” , 系指听来刺耳的忠诚正直之言 , 但都有益于行 。 《孔子家语》:“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 , 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 。 汤武以谔谔而昌 , 桀纣以唯唯而亡 。 ”《史记》亦有:“且‘忠言逆耳利于行 , 毒药苦口利于病’ , 愿沛公听樊哙言 。 ” 。 ”“庶” , 在这里作连词 , 表示在上述情况之下才能避免某种后果或实现某种希望 。 晋代陶潜《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诗:“四体诚乃疲 , 庶无异患干 。 ”
上联是说 , 居家处事、接人待物要虚怀若谷喜听逆耳之言 , 才会不办或少办错事 , 避免事后懊悔 。
下联的“疚心之事” , 系指忧心、负疚的事情 。 晋代潘岳《秋兴赋》:“彼四慼之疚心兮 , 遭一涂之难忍 。 ”“余欢”即未尽的欢欣 。 汉代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仆与李陵俱居门下 , 素非能相善也 , 趋舍异路 , 未尝衔杯酒 , 接殷勤之余欢 。 ”唐代姚合《送韦瑶校书赴越》诗亦有“晨省高堂后 , 余欢杯酒间 。 ”
下联是说 , 能忍受内心痛苦和忧心、内疚的事 , 就会减少烦恼 , 多一些快乐 。 人们常说 , 能忍方能消灾避祸 , 能忍方能心平气和 , 正是:存德多富贵 , 忍性永长春 。 处事以忍让为上;治家惟勤俭当先 。
【06】
放鹤去寻三岛客;

任人来看四时花 。
这是清诗人袁枚题随园联 , 是一副摘句联 , 出自唐代诗人杜荀鹤《题衡阳隐士山居》 。 此联虽是唐人诗句 , 但正符合随园主人超凡脱俗和闲逸高雅的情趣 。
上联反映袁枚仿效宋代诗人林逋养鹤、种花的隐居生活 。 林逋学识渊博 , 但志向清高而不出仕 , 在杭州西湖孤山隐居 , 终生未娶妻生子 , 以种梅养鹤、泛舟湖中自娱 , 人称梅妻鹤子 。 客至 , 便有童子放鹤招他回去 。 三岛客 , 传说东海的仙人住在蓬莱、方丈、瀛洲三座海上仙山 。
下联则表白袁枚欢迎人们任意来观赏自己的花园 。 花是美的象征 , 是健康向上的标志 。 种花、爱花、赏花是古今中外男女老幼的共同爱好 。 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曾有诗云:“浅深红白宜相间 , 先后仍须次第栽 。 我欲四时携酒去 , 莫教一日不花开 。 ”据《随园诗话》载 , 袁枚辞官后侨居江宁 , 筑园林于小仓山 , 号随园 。 他广交天下文朋诗友 , 随园不设围墙 , 一年四季游客访客可随时入内观花讲论 。
【07】
眉上几分愁 , 且去观棋酌酒;

心中多少乐 , 只来种竹浇花 。
这是一副劝人淡忧愁、寻乐趣的联语 。
人生在世 , 怎一个愁字了得 。 愁 , 往往如影随形 , “才下眉头 , 却上心头 。 ”
愁什么呢?如宋代哲学家邵雍所云:人生尽管有许多愁 , 但归根结底是“人生长有两般愁 , 愁死愁生未易休 。 ”在生前则愁名愁利 , “或向利中穷力取 , 或于名上尽心求 。 多思惟恐晚得手 , 未老已闻先白头 。 ”临死“但忧死无闻 , 功不挂青史” , 愁个没完 。 南宋诗人陆游说得好:“断粞(碎米)作饭终年饱 , 大布裁衣称意宽 。 世上闲愁千万斛 , 不教一点上眉端 。 ”
上联说:眉上有几分愁 , 就去看人下棋或浅酌 , 也不失为消愁解闷的办法之一 。 世事如棋 , 又何必为些许小事眉头不展?“酒里遣浮世 , 书中见古人 。 ”在观棋浅酌之中 , 能使内心的忧愁和焦虑得以宽舒和缓解 。
清代何之鼎在《芥子园画谱》的序言中说:“世之所谓怡情悦性者 , 非一事也 。 或漱石枕流以为娱 , 或种竹莳花以自遣……所好各殊 , 而其为适志则一也 。 ”适度的娱乐能放松人的情绪 , 陶冶人的情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