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空持千百偈,不如吃茶去!
文章插图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 , 茶文化一直独树一帜 。 在《茶经》中有记载:“茶之为饮 , 发乎神农氏 。 ”这与民间流传的“神农尝百草 , 日遇七十二毒 , 得荼而解之 。 ”
在这个传说的基础上 , 我们可以推测出 , 年代是神话时期 , 且无论是否开化 , 神农氏在中毒的情况下根本无暇架锅煮水 , 焖茶出汤从而细细品饮 , 因此应该是直接摘下茶叶入口咀嚼 。
可以说 , 在《茶经》的基础上 , 我们发现 , 最早的用茶方式是“吃茶” 。
吃茶还是喝茶?
文章插图
自“发乎神农氏 , 闻于鲁周公”后 , 后代茶事活动逐渐增多 , 特别到了唐朝 , 茶事活动记载颇多 , 发展迅速 。 我们所熟知的茶圣陆羽在此时写就了《茶经》 , 这也意味着 , “茶”成为了皇室高官以及文人平民的日常饮品 。
茶文化不仅扎根于我国 , 还流传至国外 , 日本所盛行的“茶道” , 也是源于中国 。 纵观茶文化发展历史 , 嚼茶入腹的神农氏可以称之为“抹茶鼻祖” , 因为日本茶道中所用的也是粉末状的绿茶 , 加水用茶筅拌匀后便直接入腹 , 同是“吃茶”的一种 。
花式“吃茶”
文章插图
《诗经》记载:“采荼薪樗 , 食我农夫 。 ”初步吃法简单粗暴 。
《晏子春秋》记述:“婴相齐景公时 , 食脱粟之饭 , 炙三文五卯 , 茗菜而已 。 ”
汉代的《食忌》里说“苦茶久食为化 , 与韭同食 , 令人体重 。 ”这时候的人至少已经“尝试过”不同佐料的产生效果了 。
唐·颜师古《匡谬正俗·苦菜篇》中说道:“神农本草经中 , 苦菜名茶草 , 治疗疾病 , 功效极多 , 陶弘景误当为茗 , 茗豆有此效乎 。 ”研究有了一定程度 , 嘲讽也是比较无情 。
各朝代主流吃法
文章插图
翻阅历史文献 , 可以发现各朝代的吃茶记载事迹其实并不稀少 。
唐朝的吃法主要是先将茶饼放在火上炙烤 , 然后用茶碾将其碾碎成茶粉 , 将茶粉放到水中煮 , 煮好后便可食用 , 根据个人口味放入不同佐料 , 例如姜、葱、枣、橘皮、茱萸、薄荷等熬制成粥状 , 便是唐代主流的“吃茶”法 。
宋朝的吃法相当精致 , 根据前面历朝代的总结 , 兼之在一个“浪漫至死”的皇帝带领下 , 一众“文文”百官掀起了“点茶”法 。 先将茶饼研碎成茶粉 , 然后以开水注入 , 即可食用 。 还有的人在茶糊中加入淀粉、龙脑以及各种香料 , 放进模具里制作成各种图案的茶饼 。
自唐宋之后 , 比及明代 , 朱元璋将团茶改制成散茶 , 以开水冲泡 , 只饮用茶汤而弃置茶渣 , 一改以往做法 , 开创了“喝茶”之风 。 这个时期由于发酵工艺的出现 , 终于 , 喝了几千年的绿茶的中国人 , 开始喝上了红茶以及黑茶 。
到了清朝 , 更是全民喝茶 , 不少百年老茶馆都是自清朝发展起来的 , 其盛行之风 , 声闻国外 , 连“洋人”们也开始用卖“大烟”的钱来买茶叶 , 更甚的 , 还直接采用了“物物交易”的方式 。
如今
文章插图
时至今日 , 唐宋时期那些精致的吃茶方法早已不复存在 , 《梦梁录》里临安“四时卖奇茶异汤”的情景也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里 。 那一种冬天吃的“七宝擂茶” , 据说用花生、芝麻、核桃、姜、杏仁、龙眼、香菜等配料与茶一同擂碎 , 再放水煮开的茶 , 今也难闻其味了 。
- 红茶:喝红茶的人很多,听茶文化专家这么一说,才知道喝错了时机
- 「茶文化知识」愚人不如“愉”己,一口好茶愉悦身心
- 白茶@去一处地,心静,品一口茶,神宁……
- 「茶叶种类」茶叶种类及功效-茶叶的种类及功效
- #茶文化知识#不知道自己适合喝哪种茶,我告诉你
- 『茶具』三界茶具的经典之作,科技与茶文化美学碰撞新特色
- 【喝茶】都说喝茶能养生!这3种茶可千万不能喝
- 『安溪铁观音茶文化』揭秘一杯茶在人体内的旅行
- #中国茶文化知识#大家都在洗“头道茶”!问题来了,到底它洗的是什么?
- 作为茶文化发源地的中国,为什么茶产业却反不如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