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咨询史淑荣:判断骨髓生成血小板通过网织血小板检测出来的!史淑荣工作室整理


网织血小板是从骨髓中释放人血的新生血小板 , 其胞浆内不含细胞核和DNA,仅残留mRNA和粗面内质网 , 保留合成少量蛋白质的能力 。 RP检测是反映骨髓血小板生成状态的有用指标 , RP百分率(IPF)及绝对值计数(RPC)对于分析骨髓巨核细胞血小板生成动力学和血小板减少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
检测方法1.人工计数
与网织红细胞的显微镜计数法相似 , 在低倍镜下每个视野计数10个血小板 , 同时计数网织血小板的个数 , 总共计数100个视野 , 算出RP的百分比 。 由于血小板中网状结构的颗粒非常小、数量又少 , 在普通光镜下检测非常困难 , 所以RP的检查很长时间未被临床应用 。
2.流氏细胞仪测定
RNA可以被许多不同的核酸特异荧光染料染色 , 其中较好的为噻唑橙(TO) 。 用TO作为RNA的荧光染色 , 通过流式细胞仪能够比较容易地检测出含有RNA的血小板 。 此法对鉴定TO阳性血小板比较容易而准确 , 不足之处是操作复杂、费时 。
血液咨询史淑荣:判断骨髓生成血小板通过网织血小板检测出来的!史淑荣工作室整理
本文插图
3.自动分析仪法
是一种的用于常规检测的血细胞分析仪 , 其在流式细胞仪的基础上 , 通过设立、构建网织红细胞和RP的检测通道 , 并通过升级的软件系统进行不成熟皿小板比值(IPF)检测 。 不需要对全血进行预处理 , 可以快速检测RP,在临床有希望成为一种有效和实用的临床常规检测项 。
临床应用1.诊断和鉴别诊断血小板减少症
在血小板破坏增多或生成不足所致的疾病中 , RP的比例和绝对值均有相应的显著变化 , 在临床上可作为ITP诊断的重要指标 , 并可与其他血小板破坏增多性疾病如脾亢等相鉴别 。 ITP患者血小板破坏增加 , 骨髓生成血小板加快 , 外周血中新生血小板增多 , 使RP比例升高;但由于血小板寿命缩短 , RP绝对值减少 。 脾亢虽有血小板减少 , 但RP比例接近正常 , RP绝对值亦低于正常水平 。 循环中RP的百分率与Plt呈反比 , RP增加反映骨髓血小板的生成能力较好 , 因此对于临床表现典型的ITP患者可以不讲行骨髓检查 , 而采用RP计数辅助诊断 , 这对小儿ITP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血液咨询史淑荣:判断骨髓生成血小板通过网织血小板检测出来的!史淑荣工作室整理
本文插图
2.了解骨髓抑制后恢复血小板生成的功能状态
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及肿瘤等患者由于骨髓受抑制 , 故血小板总数减少 , 而RP比率基本正常 。 化疗后 , 血小板总数上升前4~5 d,RP比率即开始明显增高 , 因此RP可较Plt更敏感地反映血小板再生情况 。 研究显示 , 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的WBC、Plt显著低于化疗前 , 而RP及IPF明显高于化疗前;在化疗过程中RP及IPF先于WBC和Plt升高 , 提示其可作为评价肿瘤患者化疗过程中骨髓造血状态的指标 。
3.判断骨髓及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骨髓功能
RP是自体同源骨髓移植中预测骨髓功能恢复的有用指标 , 其在Plt增加前增加 , 能早期判断骨髓造血功能的恢复 , 并为移植后血小板输注与否提供依据 。 相比于骨髓移植者 , 造血干细胞移植者的骨髓功能恢复更早 , 表现在Plt恢复时间短 , RP值较高 , RP峰值出现较早 。 有研究观察了6例进行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 , 发现IPF与骨髓造血功能重建有很好的相关性 , IPF在移植后的升高领先于Plt计数的升高时间1~2 d,因此该研究建议 , 临床预防性的血小板输注(Plt阈值为10x109/L)可因IPF的作用而延迟 , 也就是说 , 当患者在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Plt<10x10^9/L,而患者的IPF在移植后24~ 48 h开始升高 , 同时患者没有感染、出血等症状 , 血小板的输注应该推迟 。
4.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应用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进而形成血栓的结果 。 近年来一些研究结果显示 , 血小板活化可促进血栓的形成 , 因而与ACS有着一定的联系 , 在其发生发展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 据报道 , ACS患者IPF、高荧光IPF(H-lPF)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 , 与Hb、Hct、Plt、RBC呈明显的负相关 , 而MPV仅与Plt呈负相关 , 提示IPF是判断ACS患者血栓形成危险性的一个重要指标 , 在监测、评估抗血小板治疗方面有着巨大的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