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太极拳讲究“力起于脚”,关键在涌泉,要把本能用到身法中

太极 , 讲究用意不用力 , 开始是去浮力 , 也就是去掉你肌肉用力的习惯 。 当年把浮力去掉 , 会出现一个什么状况呢?困倦、无力、昏沉、想睡觉 , 会持续一个阶段 。 之后新力渐生 , 此新力为筋膜骨之合力 , 不用时寂然无声 , 用时则如惊天霹雳(有阶段性) 。 当浮力已去 , 新力初生 , 突然发现身体里面有发空的景象 , 这个空好像是个未动的风箱 , 很明显地感觉到空空如也 , 而四肢的运动则变动空空松松 。 注意 , 不是软软塔塔 , 是空空松松 , 并非无力 , 却也非拙力 。 此时精神逐渐旺盛 , 尤其走路 , 很不着力 , 就是不使劲了 , 感觉好像走得很慢 , 实际和平常一样 , 有时候感觉自己能融化在空气里 。
太极拳:太极拳讲究“力起于脚”,关键在涌泉,要把本能用到身法中
文章插图
【太极拳:太极拳讲究“力起于脚”,关键在涌泉,要把本能用到身法中】这时就很喜欢走路了 , 因为怎么走都不累 , 因为你不用力 , 不使劲的就走很远 , 这就是内劲渐生了 。 在这之后 , 行拳练功便觉身体有了通透的感受 , 特别是太极拳 , 几乎每一式都是如此 。 特点是什么呢?尾椎骨活了 。 打每一式尾椎骨都成了发动机 , 尾椎骨抖起来了 , 如果你加意 , 则尾椎一晃 , 全身颤动 , 似弹簧 。
尾椎骨活了以后 , 紧接着就是脊椎骨整个的活了 , 打每一式就不是胳臂腿的劲力 , 而是都从脊椎骨来了 。 严格地说 , 是尾椎骨发动 , 脊柱发力 , 送于四肢 。 脊柱此时就可以晃动了 , 尾椎骨一动 , 脊柱骨晃动 , 你想怎么晃就怎么晃 , 就会感觉到力量是从脊柱中来 , 有时候来点情绪 , 晃得一厉害就如风魔一般 , 动作奇快 。
给你个自信 , 这么快有谁能看得住?其实还只是在中途啊 。 此是身体浮力尽去 , 内劲初得的景象 。 再从头捋一遍 , 关键就是用意不用力 , 去掉浮力 , 度过昏蒙阶段 , 渐入明堂 。 尤其是太极拳 , 每一式都如此 , 因为尾椎骨和脊柱活了 , 身体就全活了 , 胳臂腿往哪去都行了 , 自己就象个万向节 , 随便去 , 随便打 , 自在!
太极拳:太极拳讲究“力起于脚”,关键在涌泉,要把本能用到身法中
文章插图
练太极拳的都说自己走的是“猫步” , 什么是猫步?就是这个提着劲的步 。 你看看猫走道、或者豹子、狮子和老虎 , 没有一大步一大步哐当哐当走的 , 都是提起来、慢慢放下去 , 柔柔软软地、毫无消息地走向前去 , 走到猎物跟前对手还不知道呢 。 内家拳练时都是这个步法 。 凡是脚底板哐哐响的 , 都是练错了 。
所谓涌泉发力 , 其实是春秋笔法 。 一轴中立 , 平常重心都是在脚跟的 , 发动时转换到前脚掌蹬地 , 即所谓涌泉 。 给人误以为是内气从涌泉出入 , 实在是神秘的过了 。 如果涌泉能出气 , 得多大的气量才能支持一百多斤迅捷窜动呢?真实的道理是本能激发 , 不能刻意造作 , 造作就拙了 。 比如人走路从不会想先出哪条腿 , 但要是让你拍电影就真不知道迈哪条好了 。 这就是先天本能与后天故意的区分 。 要把本能用到身法中 , 就无往而不利了 。
内开外合 , 无有不开 , 无有不合 。 开 , 即搜骨 。 筋长且韧 , 骨即开 。 合则为一 , 无所合也 , 开合归于一气 。
形意拳为何前脚撇开?胯也 。 胯为一身总轴 , 接天连地 , 胯开则周身开也 。 开胯于易骨中必然达到 , 则有精气入骨 , 日增一纸 。 说通俗点 , 身体里感觉在长东西 。 即筋骨膜 , 日渐粗壮 。
太极拳:太极拳讲究“力起于脚”,关键在涌泉,要把本能用到身法中
文章插图
内家三拳 , 都是脚走出来的 。 重点不在手上 , 但人们都把注意力放在手上 。 用脚走拳才对 , 脚上有了 , 腰胯才会出来 。 内家拳强调整体 , 都说丹田如何如何 , 其实是腰胯带动 。 说大龙还不够透彻 , 其实还是腰胯 。 腰胯出来了 , 一抬步就能赢人 。 所谓换劲 , 就是把用膀子的劲改成用腰胯 。 慢慢生活里都是这个 , 就是功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