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味蕖花鸟画艺术变革的基本角度与特色( 三 )
文章插图
郭味蕖 农器 128cm×70cm 1961年
通过郭味蕖的花鸟画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宇宙的生机,也能够感受到整个民族的活力,感受到他所表达的政治主题。但是郭味蕖的政治主题是采用了另外一种手法来表达的,他依然没有游离利用花鸟画来抒写个体化的生存感受。郭味蕖是一位真实的艺术家,他倾听时代呼声,感受时代精神,体验时代情趣,以开放的胸襟接受新时代的洗礼,参与社会事务,使自己彻底成为新时代的一位新人,成为一位富于情趣的新人。我们的民族刚刚走出百年战乱,正在洋溢着蓬勃的生命张力进行建设发展,郭味蕖对此不是无动于衷的,他同样襟怀激荡、感触万般,这就是他抒写的时代情怀与时代精神。
《换了人间》《惊雷》《东风春雨》等作品更是通过寓意手法来含蓄表现的,形象本身即表现万物复苏与生机勃发。《农家院落》《竹报平安》《春节景物》《田园丰熟》《学书》《鸡舍》《庭梅初放》《扁豆篱落》等作品直接描绘现实的世俗安宁生活,就是对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歌颂与赞美。但是这种歌颂与赞美不是通过喊口号,也不是在画上写标语这种形式来表现的,而是运用了艺术的手法,以富于情味的笔调描绘了节日生活中习见的爆竹、风筝,富于生活情调,含蓄意味深长。这种寓意手法自然妥帖,真挚诚恳,更富于艺术内涵。这种对于万物生机的描绘与田园生活的赞美就是对时代精神的表现,但是这种表现是通过回归到花鸟画抒写个人情怀,以一个普通劳动者的身份的情感来达到的。
文章插图
郭味蕖 农家院落 106cm×42cm1956年
郭味蕖刻印“取诸怀抱”,正如他画中的艺术形象是经过了深厚的情感积淀,经过了深沉情感的过滤,每一笔都是来自内心深处、发自肺腑的,而不仅仅是复制一种视觉形象。郭味蕖用他的艺术向我们展示了那个年代纯真质朴的美好情愫与真挚情感。这种乡土气息与平凡本色不是封建文人孤立的旁观与体味所能得到的,他的画中篱笆的粗简与石头的平淡无奇所透出的生活气息必须是有着丰富农村生活经历的人才能体会和表达出来的。从这个劳动者个人化的生活空间,我们能够间接含蓄地感受到劳动者的情感与品质。
这些与人的生存息息相关的自然事物虽然并不高雅,但是与人之间有着深厚的生存联系,富于人情味和人间世俗情趣。我们的民族是在传统农耕生产方式基础上成长起来的,所以对于劳作与田园有着深厚的情感,这积淀流淌在我们民族的血脉之中,即对于自然的亲和之情,对于土地的依赖,对于农作生存方式的稳定与信赖产生的平和心态,对于依靠自己的劳作来生存的方式的自足感。郭味蕖在作品中对于生命的赞叹,对于劳动者的赞美,对于农耕生存方式的回味,抒写的正是这种情怀。
自然农耕生活方式的安定自足与浪漫诗意,这是我们的民族在长期的农耕生活中形成的人性集体无意识,是我们的精神家园。郭味蕖的作品引发了我们民族的一种怀旧与精神回归,这是郭味蕖的艺术感动了、感染了成千上万的观者、引发社会共鸣的深刻原因。郭味蕖拓展了花鸟画的题材,强化了艺术内涵与抒情性,同时也深化了花鸟画作品的思想内涵。
三、取诸怀抱不拘成法
郭味蕖还是一位有着深厚传统艺术积淀的艺术家,他出身诗礼之家,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素养,同时也有着坚实的传统中国画技法基础,他长期临摹、研究中国古代绘画作品,比当时许多画家具备更加扎实全面的传统文化修养与艺术史的眼光,黄宾虹、傅抱石、潘天寿亦然。但是传统的东西没有成为他艺术变革的负累,这源于他深厚的生活积淀与超绝的艺术胆识。他不但在取材上面大胆变革,而且还在花鸟画的基本风格面貌、意境格调方面进行大胆变革,他融汇表现语汇,拓展艺术形式,取诸怀抱不拘成法,为我所用,大大拓展了中国画表现的可能性。
- 世界最受人“唾弃”的雕塑,没有之一不接受反驳.
- 融合多种艺术形式,舞台剧《精卫传奇》借高科技手段再演经典传说
- 臻享早春艺术风尚,ASKO艺术餐桌活动在青岛海信广场惊艳登场
- 提到京剧,你首先想到的最有代表性的是哪一段?
- 他拿刀随意在画布上割几下,就卖出1
- 他在书法史上籍籍无名,书法雅俗共赏,专家没艺术性
- 武则天喜爱的飞白书,为何被书法史抛弃?工艺毕竟不是艺术
- 他是业余相声名家,艺术生涯不止宝贝袈裟,程前为何不愿叫爸
- 阎婆惜的艺术原型:身份与《水浒传》不同,死因差异巨大
- 小央美美术教育:体会自然界的爱,成为艺术小巨匠,废物变美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