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味蕖花鸟画艺术变革的基本角度与特色

20世纪前中期中国画的存在一度受到质疑,因为既不能描绘革命建设也不能描绘山河新貌,以描绘自然景物为题材的花鸟画坛更是百花凋零,很难与社会现实直接接轨,这在现实主义的文艺主潮中是难以立足的。花鸟画作为传统文化的瑰宝,她的价值却不可以一笔抹杀。
虽然花鸟画无法表现复杂的社会事物,但是却可以表现人性深层次的情趣性灵。她是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她要存在,需要拯救和保护,所以许多艺术家都通过寻求变革来传承花鸟画。那么在红色年代花鸟画如何同时代接轨、表达时代精神,这成了一辈艺术家努力解决的时代课题。花鸟画表现的是生活情调、意趣灵明,是个体化的生命感受,要迎合群体性的社会运动主潮,谈何容易。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花鸟画的变革和传承更加艰难,探索与尝试很多,失败也很多。
郭味蕖花鸟画艺术变革的基本角度与特色
文章插图
郭味蕖 月上 125cm×131cm 1961年
在这种社会文化环境中郭味蕖却走出了一条成功的继承创新之路,他的花鸟画可谓一枝独秀,这实属难能可贵。在中国画的现当代转型过程中,在如何对待继承与创新的问题上他作出了多方面的探索,他的艺术从根本上克服了许多生硬附会的变革弊端。首先郭味蕖应和时代需要把花鸟画的取材转向了劳动,但是他对于劳动的表现没有迷失花鸟画抒写个人情怀的基准,没有流于空洞浮泛。他运用花鸟画表达自己的个人化的真实感受。
他感受到了新时代的乐观诗意与浪漫情调,把准了时代脉搏,通过抒写个人情怀来表达时代精神,构思立意新颖独到。他的变革是从艺术的原本层面着手进行的。同时他致力于消化吸收融汇中国画的传统素养,不拘成法,在传统笔墨范畴之内开掘创新,创造了真实感人的艺术形象,开拓了花鸟画艺术的全新境界。郭味蕖是成功运用花鸟画的形式表现时代精神的典范,他的艺术昭示了中国画变革的方向,影响了其后的花鸟画发展,他的艺术在花鸟画现当代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一、劳动者的生活世界
传统花鸟画是封建士大夫的雅玩,是自鸣风雅的产物,反映的是文人雅士的情感志趣,所以孕育出了“梅兰竹菊”四君子题材。世俗花鸟画取材则集中在具有富贵吉祥寓意的花卉禽鸟题材。在社会主义建设的火红年代,新的时代是广大劳动者当家作主的时代,工农兵成为社会革命的主力,封建社会底层的体力劳动者成为新社会的主体,他们的意识形态也必将占据主流。在这样的时代环境中,花鸟画要存在就必须进行变革以应和时代思潮。其中从旧社会走进新时代的一些老一辈画家(比如陈半丁等),大多通过利用花鸟画谐音寓意的艺术手法,把传统题材重新组合,改变原来的绘画题榜,赋予传统题材以新的寓意来表达全新的主题,例如“和平统一”“又红又专”等。此外还有一种变革倾向就是取材层面的,通过转变描绘对象来表现新生活,把描绘对象从自然物转向人造物,从梅兰竹菊题材向果蔬农器庄稼过渡,把取材对象转向劳动者喜爱的自然事物以及与劳动者日常生活相关联的事物,以此来表现劳动、描绘新时代。例如在新中国初期,齐白石笔下的果蔬农具受到新政权的大力褒扬,也为社会各阶层所认可与喜爱,这无疑为花鸟画的变革昭示了一个方向。
郭味蕖花鸟画艺术变革的基本角度与特色
文章插图
郭味蕖 大好春光 105cm×173cm 1962年
与日常民生相关联的柴米油盐肯定是为文人雅士所不齿的俗物。传统绘画题材中也有以田园农庄、农具果蔬为题材的花鸟画,但都是从民俗风情这样的角度来表现的,并没有走出传统的藩篱。那么在20世纪中期这样一个文化环境中,果蔬与农具则成为花鸟画取材的重点。郭味蕖是一位有着浓郁生活情趣的艺术家,他发现了百姓日用之物的美,并且用花鸟画艺术的形式来描绘这种美。齐白石是偶一为之,他则更加集中并且拓展为一种独立自足完善的体系,他把自己的取材范围转向了农具家什、家畜庄稼、田舍院落、果蔬篱笆等与日常民生相关联的事物,把这些俗不可耐的、与日常民生相关联的家什描绘出来,但是并没有给人以粗鄙丑陋之感,反而独具一种纯朴之美,并以此摸索出了自己鲜明的风格。他那弥漫着果实香味的作品《秋味》《蔬香》,表现卧在篱笆下面悠然酣睡的猪的《午梦》,刀刃部泛出青光的《银锄》,这些都是劳动者的上手事物,上手事物中就有他们生活世界的全部,包括劳动者的对丰收的喜悦,对收获的希冀,对播撒的期待,他们的辛劳与汗水、他们的情趣与信仰,都映现在这些上手事物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