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帝王心术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六 )


中国古代帝王心术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文章插图
李靖(剧照)
武将们常常感到“伴君如伴虎”,担心功高盖主,生怕“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命运落到他们头上,而野心大的,便举兵造反,抢夺皇位;小心谨慎的,便主动交出兵权,图个享受高官厚禄的安定生活。皇权对兵权的控制的过程其实就是皇权和兵权结合的过程,专制皇权对兵权的控制是帝王心术最为重要的策略,虽然律法上是规定皇权掌控兵权,但在实际争斗中,是兵权决定皇权,所以,帝王心术岂能不注重御将之术。
其五,兼听之法是帝王心术的高明策略。
在古代帝王中,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位睿智、开明的帝王,他对著名谏臣魏征的态度被广为赞扬,史书上记载,李世民曾问魏征:“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魏征回答说:“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魏征的这个看法成了名言,说的是帝王只有多方面听取意见,才能明辨是非,而如果只听一方面意见,就容易作出错误的判断。“兼听则明”实际上是皇权专制的一种有效的纠错机制,这对于以独断决策为主体的决策方式来说,意义重大,大大有利于提高决策的正确性。
中国古代帝王心术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文章插图
魏征(剧照)
当帝王遇到重大问题时,以他的知识、阅历、经验,常常是很难马上做出决策,于是,帝王就必须兼听大臣们的意见,通过阁议、廷议、御门听政、王大臣会议、九卿会议等,对所遇大事进行议论,由大臣提交解决问题的建议,然后再由帝王做出决断,颁旨下发有关衙门执行。王公大臣们的议政建议,能有效地纠错作用,避免帝王因为理解的片面性而做出错误决断。在各种兼听中,谏臣的奏议在帝王的“兼听”中往往起重要作用,因为谏臣敢讲实话、真话,能让帝王在“兼听”时得到最有价值的建议,其纠错作用往往也比较明显。魏征对唐太宗的劝谏就是一个典型的事例。
此外,历史上有精明睿智的帝王,往往身边有不少谋士,能在关键时刻为他“谋人”“谋兵”“谋国”,而帝王在听取各种建议之后作出选择和进行决策,这是兼听谋士的建议,这就是一种高明的帝王策略。曹操身边的谋士不少,而他听取了郭嘉、贾诩等的建议,这对他成就大业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