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丏尊|白马湖与它的“黄金年代”( 二 )


夏丏尊|白马湖与它的“黄金年代”
文章插图
? 好是晚来香雨里,担簦亲送绮罗人。丰子恺 绘
我们几个“初到的来客”,沿着驿亭通向春晖这段笔直的村道,顶着湖面刮来的五级以上大风,急急行进。要说这风,跟夏丏尊《白马湖之冬》里的描述也几乎是半点没差:“那里环湖都是山,而北面却有一个半里阔的空隙,好似故意张了袋口欢迎风来的样子。”顶风行走,必然谈不上享受,但淡雅的绿意融化入眼,农家采摘园里刚摘下来的樱桃入口,一路倒也优哉游哉。
夏丏尊|白马湖与它的“黄金年代”
文章插图
? 从驿亭通向春晖中学的石子路上,这样的小景几乎是信手拈来。 杨茜 摄
可朱自清当年在这条路上就堪称奔波了。1924年,26岁的朱自清还在宁波的一所中学任教,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应春晖中学校长之邀前来兼课。每周四,朱自清从宁波坐火车到驿亭,周一再返回宁波,每周如此两地辗转。很多人不禁问道:佩弦啊,你这是为谁辛苦为谁忙?向往世外桃源的生活,但不一定非要到那里教书啊。在发表在校刊上的《春晖的一月》中,朱自清道出缘由:
“我看不出什么界线,因而也用不着什么防备,什么顾忌;……无论何时,都可自由说话;一切事务,常常通力合作。……感情既无隔阂,事务自然都开诚布公,无所用其躲闪。学生因无须矫情饰伪,故甚活泼有意思。又因能顺全天性,不遭压抑;加以自然界的陶冶:故趣味比较纯正。”
城里人到了空旷的乡下,朱自清感觉到了一种“自然的美体”,而自由和真诚,才是春晖送给朱自清的两件更重要的礼物。上世纪90年代,《电视诗歌散文》这种节目形式曾经在电视荧幕上昙花一现。2003年中央电视台也曾来实地拍摄,制作了一期朱自清《白马湖》的电视散文。我也是在那年,考上北京广播学院文艺编导专业,希望今后能从事电视诗歌散文的创作。然而等到毕业时,电视荧幕已经被新闻、电视剧、综艺节目三分天下,我也半推半就地成为了一名新闻工作者。大风中,我开始用相机捕捉那蓄谋已久的影像诗:前面那不就是朱自清的背影吗?他一手拿着教案,一手抱着父亲在月台送来的橘子,长衫飘飘,一步步走向春晖的黄金年代。
夏丏尊|白马湖与它的“黄金年代”
文章插图
? 1924年,朱自清(前排右二)在春晖中学,与师生合影。
平屋奇遇记
走过一片稀疏的村舍,只见一排青瓦白墙的老房子静卧在湖湾旁的绿荫中。这就是当年春晖中学的教员宿舍了。从我们来的方向看过去第一间,是夏丏尊的平屋。不巧的是,学校正值假期,并未开放。一筹莫展之际,同行的朋友忽然想起来,单位有一位退休老领导是夏丏尊先生的后人。他立刻打电话回单位,让同事帮忙去职工宿舍老领导家敲门。不一会儿,只见一位老师骑着自行车朝我们的方向过来,在平屋面前掏出了钥匙——我知道,我的愿望又一次“得逞”了。来人是已从春晖中学退休的徐老师,家里还有一桌客人要招待,接到电话马上就赶过来了。我很是过意不去,连声称谢。徐老师看着我民国学生的打扮,“你这一身还挺像回事儿的!”脸上的焦急也开始转为笑意。
夏丏尊|白马湖与它的“黄金年代”
文章插图
? 夏丏尊故居“平屋”。杨茜 摄
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夏丏尊是地道的上虞人,和他的老乡——绍兴人鲁迅一样,早年留学日本,回国后都在浙江两级师范学堂(后改为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教书。这所位于杭州的中学和北京大学遥相呼应,人才辈出,是当年新文化运动最活跃的阵地。其主张白话文教育,提倡学生自治,反对孔教礼仪,遭到守旧人士的不满,最终爆发了浙一师风潮。而当时浙一师的校长,是夏丏尊的另一位上虞同乡——经亨颐。风潮之后,经亨颐回到故乡,在侨商的赞助下创建了私立春晖中学,1922年正式开始招生。老校长振臂一呼,曾经的爱徒、挚交便携家带口纷至沓来,“北南开、南春晖”也从此传遍全国。
夏丏尊|白马湖与它的“黄金年代”
文章插图
? 中国近代教育家、散文家夏丏尊。
夏丏尊是最早来春晖的一批教员。初来此地的心情,都写进了他的《平屋杂文》:“当我移居的时候,还是一片荒野。……一家人于阴历十一月下旬从热闹的杭州移居这荒凉的山野,宛如投身于极带中。”刚从风潮中心中抽身的夏丏尊来到这山水之间,竭力想在其中寻求平静,遂按日本建筑风格设计自己的住所,并取名为“平屋”,寓“平淡、平凡”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