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林黛玉:该翻脸时就翻脸的人生,过得有多爽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要做个好孩子,不要轻易得罪人,待人要宽容,所谓“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但这是永远正确的法则吗?
有时候,我们退一步,对方会更进一步,有些人,有些事,不是你一再忍让,别人就会认为你有涵养,反而觉得你软弱好欺负。
所以,做人,有时候需要我们该翻脸时就翻脸,不能一味的怕得罪人,才能让自己更优雅体面,这方面我们可以向林黛玉学习一下。
1
黛玉怼周瑞家的,
面对不公平,就要勇敢发声
黛玉初进贾府时只有六岁左右,因为从小就听母亲对她说外祖母家是侯门公府,与别家不同,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生恐被人耻笑了她去。”
黛玉与诸人相见,应对得体,有礼有节,被王熙凤称赞“这通身的气派,倒像老祖宗嫡亲的孙女儿”。
因为一句话说的不周到,惹得宝玉摔玉,她便懊恼的偷偷地哭,还是袭人来劝解,才好了。
袭人要拿玉让她看,她忙止道:“罢了,此刻夜深,明日再看不迟。”
看看这行事,哪像个六岁的小姑娘,更和尖酸刻薄不沾边。本来大方得体的黛玉,是什么时候开始被冠以“小性儿、爱刻薄人”的呢?
这还得从周瑞家的送宫花说起。
薛姨妈让周瑞家的给姑娘们送宫花说的是:“你家的三位姑娘,每人两枝,下剩六枝,送林姑娘两枝,那四枝给了凤哥儿罢。”
薛姨妈是分好了的,迎春、探春、惜春、黛玉每人两枝,剩下四枝,因为人人都是均等的,不好再分,就都给王熙凤了。
再者,凤姐是薛姨妈的亲侄女,多给本是应该的,即使别人挑剩的,也没什么。可周瑞家的恰恰“顺路”就先给了“三春”和凤姐,剩下的两枝才去给黛玉送。
黛玉因为最近“金玉良缘”之说甚嚣尘上,心中自然对薛姨妈送的花也无好感,因此只看了一眼,问:“还是单送我一个人的,还是别的姑娘们都有?”
其实黛玉的意思也不一定是想问“我是不是最后一个被送的”,因为姐妹众多,如果都有,就可以坦然接受,如果单送自己,接受了,也会顾虑到其他姐妹的感受。
好比朋友聚会,其中一个单送你一件礼物,我们也会考虑该不该收,以及其他朋友的感觉的。
黛玉这样问不是多心,反而是高情商的表现,谁知道周瑞家的刻意强调:“各位都有了,这两枝是姑娘的了。”
黛玉这才不高兴了,黛玉在贾府并不像表面上那样“两耳不闻窗外事”,对于王夫人这位陪房的精明势利,黛玉自然知道。
她虽然没听见薛姨妈的吩咐,度其行事为人,她明白周瑞家的肯定是先巴结贾府的几位正牌小姐和凤姐,而不把寄居的自己放在眼里。
况且还有“金玉良缘”之说,同为王家人的周瑞家的,自然也是其拥护者,因此不免有意无意的对黛玉表现出不友好的态度。
而黛玉的这句看似刻薄的话其实恰恰戳中了她的小龌龊——周瑞家的本来就是轻视黛玉的,因此她也只能一声不言语了。
面对不公平,适当露一点儿锋芒,别怕得罪人,才能让那些看人下菜碟的势利之人,不敢得寸进尺,才能维护好自己的利益。就如黛玉,勇敢发声,并不是“刻薄”的表现。

黛玉怼李嬷嬷
真性情中也有高情商
紧接着,黛玉和宝玉在薛姨妈那里喝酒,宝玉的奶妈抬出贾政来拦着不让宝玉喝,宝玉不敢说什么,黛玉却说:“这个妈妈,她吃了酒,又拿我们来醒脾了。”
李嬷嬷也素知黛玉的,因此说:“林姐儿,你不要助着她他了。你到劝劝他,只怕他还听些。”
黛玉却说:“我为什么助着他?我也犯不着劝他。你这个妈妈也太小心了,往常老太太又给他酒吃,如今在姨妈这里多吃一杯,料也不妨事。必定姨妈这里是外人,不当在这里的也未可知。”
一番话把李说急嬷嬷了:“真真这林姑娘说出一句话来,比刀子还尖。”说完偷偷地溜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