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张家四姐妹之大姐张元和是嫁给了当年的昆曲第一小生顾传玠。而且在婚后不久,顾传玠就更名为顾志成,开始转业做教育和商业,为的是摆脱当时演员没有社会地位的阴影,同时也希望自己在事业上有所突破。1949年5月,顾志成有意赴台,元和跟随移居台湾,后来元和协助顾志成在台中经商。两人还常常利用商务之暇参与业余昆曲活动。顾志成曾为昆曲爱好者“拍曲”授艺,并一度应东海大学徐道邻教授之邀,向学生们传授了《牡丹亭·游园》等戏,使江南昆剧一脉得以在台湾传播。1965年1月6日因肝硬化及肺炎并发症在台中逝世,终年56岁。
文章插图
张元和与顾志成合影。
顾志成去世后,元和一直都在围绕着昆曲艺术打转。应该说这也是她对丈夫最好的纪念,以及对自己的慰藉。顾志成的昆曲艺术应该得到传承,张元和身体力行在台湾并远赴异国他乡开展昆曲传播、演出和教授活动,她早年受邀赴美,与李方桂夫人徐樱一道宣传昆曲,后来两人还在一辆汽车上出车祸,徐樱不治而亡,张元和重伤。在信中,元和就提到了自己重伤后还能上台演出,颇为欣慰。
为了编著《顾志成》纪念册,张元和把在台湾和美国暂住地以及早期在苏州、上海的照片、资料都集中在一起,交给五弟张寰和主编,后来,在定和、宇和、寰和、以迪、致元等三代人共同努力下,终于在2002年9月自费出版了《顾志成纪念册》。次年9月,张元和在美国去世,享年96岁。
文章插图
九如巷三号展览现场图片。
贰 谷音社、俞平伯、水杂志
小五弟,昨天、今天收到了你两封挂号信,照片底片都如数收到,到底老人好。那些照片都是你放的吧?也不能怪迪公,他太忙了,为事业忙,为家人忙,只好对自己人拆烂污了。
俞平伯在10月15日12时55分去世,我第二天才知道,已经火化……
他是我们曲社创始人,也是海内和海外曲社的带头人。北京曲社将在本月(11)十八日,开一个纪念曲会,要一些照片和他的手迹,我所以才打电报给你们要照片。我这儿还有两张,俞和我们的底片。
……自俞平伯去世后三天,我开始从我的十八本日记中,我编的十八期《社讯》中摘录俞平伯的昆曲活动做了近两万字的年表。目前已告一段落,要在纪念会中展览。
大病之后,眼力很差,有光又不在家,要到十二月中旬才回来。晓平上月17日由美国回来,回来后又到青岛出差。后天又要去武汉。
(张允和致张寰和,1990年11月9日)
文章插图
左起周有光、张允和、周孝华、张寰和在北京合影。
这是1990年11月9日张允和致张寰和的一封信。其中一些内容需要注解一下。张允和所言的“老人”应该是他们那一代的人,即同辈人,有共同的话语和感受,做事认真负责,待人真诚。提及放照片,张寰和先生是摄影家,曾与夫人周孝华在北京周家住过一时,因此有机会为二姐、二姐夫以及相关友人,如俞平伯拍了不少照片。由于底片洗出来的都较小,张允和就想放大一些照片。此事应该是牵涉到了张寰和家公子张以迪先生。因为以迪先生也是摄影家,而且有自己的专业暗室。寰和先生似乎对以迪做事不满,但允和女士所言有理,毕竟各有家事,自古忠孝不能两全。
信中提及的俞平伯先生去世,颇为至要。
1936年,由俞平伯先生发起在清华大学成立业余昆曲社“谷音社”,主要成员有浦江清、唐兰、汪健君等,当时张家充和、宗和与好友陶光都是主要社员,曾在校内多次举行曲集和公演,可谓享誉京津地区。
时隔二十年后,1956年8月,由俞平伯等业余曲家发起,北京昆曲研习社在京成立。初起属北京市文化局领导,每月发经费250元。首届社委主任是俞平伯先生,社委有项远村、许士箴、伊克贤、袁敏宣、周铨庵、许宝騋、许宝驯、郑缤、钱一羽、张允和。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被迫中止活动。1979年夏,原社员58人联名呈请复社,俞平伯先生因年事已高主动请辞,经选举主委改为张允和。
从此,张允和、周有光,因为昆曲活动,常与俞平伯夫妇来往,还曾专门为俞平伯庆祝九十岁大寿。
张允和尊俞平伯为师,平时常常请教诗文,两家都与苏州关联密切,又同样痴迷昆曲,因此常有聚会和联络。
张允和对俞平伯夫人许宝驯也很尊重,称为大姐,曾送她诗句:“人得多情人不老,多情到老情更好。”俞平伯去世,允和女士深感悲伤。俞平伯出身名门望族,于文学、诗词、戏曲等方面均有建树,之前,俞平伯曾寄给张允和诗句,“沧桑易代繁华远,更有何人道短长。”
- 油画|散打与油画的奇妙碰撞:李伯清与刘正兴的“耿直友情”
- 俞伯牙|武汉重要文化地标区域改造升级,琴台艺术区“知音”气质更浓
- 地瓜|黑珍珠番薯地瓜糖水
- 伯爵红茶曲奇|低甜度伯爵红茶曲奇
- 人工智能|在西岸传媒港,打造一席流动的数字化盛宴
- 中国艺术|加拿大温尼伯华人春晚元宵夜上线播出
- 山药|流动的蛋包饭是“减肥王”!连吃1周竟然瘦了6斤
- 张小元|厉害!贵州小伙被赞为“现代唐伯虎”
- 新西伯利亚|俄罗斯新西伯利亚举行冰屋节
- 费伯|从“画大饼”到拥有十三位诺奖作家:费伯出版社发家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