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黄陂豆丝( 二 )
文章插图
我回厨房的路上,堂兄也兴致勃勃地端着一张豆丝从厨房里出来。就这样一来二去,一张接一张的豆丝被我们从厨房端出来。摊豆丝的案板肯定是不够用的,因此我们不仅要端豆丝,还要去巡视被反扣在案板上的整张豆丝有没有变凉,要负责给整张豆丝们翻面,加速它变凉的进程。变凉的豆丝要把有锅巴的那面朝上,对折,再卷起来,然后在切豆丝的案板上摆放整齐。这时候,摊豆丝的案板腾出地方了,切豆丝的人也开始忙碌起来了。装湿豆丝的箩筐很快就被装满,切好的湿豆丝被妈妈拿到晒谷场上晾晒起来。就这样,一大家人都守在各自的工作岗位,热火朝天地忙碌着!一边烫着豆丝,一边话着家常,东家长,西家短,村里所有的新鲜事,家里所有的大事小事全部都提出来议一议,聊一聊。我最喜欢听他们议论我能干懂事,每每听到这些赞许我的话,更觉得要把眼前的事情做好,还要更加努力读书!这便是欣赏的力量吧。于是,在开心地闲聊中,在忙碌的工作中,我们家的最后一张豆丝出锅了,所有的米浆都变成了晾晒在晒谷场上的新鲜豆丝。豆丝做完,所有人都可以松懈下来休息,只有妈妈,进入了今天最后一个让人期待的环节——炒豆丝!炒豆丝一般用的都是不成型的或者比较碎的豆丝的边角余料,用爸爸事先买回来的五花肉切成块,配上咸菜,一大锅豆丝被妈妈不停地翻炒着。
文章插图
在锅里焖上一会儿,再次翻炒时,锅底的豆丝已经变得金黄焦脆,油光闪闪,香气四溢,快起锅时,再倒入一些青菜一起翻炒,色香浓郁,让人直咽口水。一听到妈妈呼喊“可以吃了”,小孩子们就十分迅猛地跑进厨房里,端起一碗豆丝,开始纵情地享受自己劳作的成果!吃完豆丝,还有最后一个工作要完成——送豆丝。案板上摆放着一大摞(整块)豆丝,均被折叠成扇形,整整齐齐地排列着,这些都是妈妈要送给村里人吃的新鲜豆丝!因为每家烫豆丝的时间不一样,所以,村里形成了一种习俗,只要是谁家烫豆丝了,一定要准备好几张折成扇形的,给各家各户送去,和村里人一起分享烫豆丝的喜悦。这样,在腊月里,我们经常可以吃到新鲜的炒豆丝!那些烫豆丝的日子已经远去,但那些温馨的场景,那些熟悉的人,那些平凡而真切的往事,却愈来愈清晰地闪现在脑海,那些香醇的味道,在时光的酝酿下,慢慢沉淀在我们的味蕾,在舌尖开出永不凋谢的花……烫豆丝的日子,还会有吗?本文作者陶芳授权印象黄陂发布关于作者陶芳,1974年生,黄陂长轩岭人,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目前工作于武汉汉阳。
- 这种鱼被称作“水中珍品”,家里有老人孩子的要多吃,提高记忆力
- 女生一眼就看中的雪糕,最后一个连女汉子都能俘虏
- 烹饪蔬菜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保留食物中的营养元素呢?
- 开花馒头怎么做?
- 正在消失的农村老物件,70后的记忆,全认识的是大妈
- 老照片,七八十年代的国营饭店,带你追寻老一辈的美食记忆
- 为什么广西人那么爱吃酸,只怪外地人不懂其中的美味
- 多肉中的“颜值担当”冰梅,有颜又有值,别当普通货处理
- 给孩子买零食会把他惯坏?我给娃的不是零食,是甜美的童年记忆
- 儿时新春记忆:发面蒸白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