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所从北京请去多位地质勘探、防沙、美术、古建筑各方面的专家和熟练工人,对千佛洞261个洞窟、7000多立方米的档墙、300多米的岩壁作了彻底的加固。所有洞窟都安装了门窗,流沙基本控制。一个收藏2万多张照片和数万册书籍的资料室建立起来了,敦煌遗书的显微胶卷,几万卷各个时代的写经和文书,唐代绢画和文物都完好地收藏在新建的图书馆中。
1951年春,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大型文物展览,便是敦煌文物展。在北京故宫午门楼上举行的此次展览,内容包括壁画临摹本及各种文物共计一千余件,历时57天。周恩来总理也兴致勃勃地把三个展厅逐一参观。周恩来还对常书鸿提到,1945年时,他在重庆就看过敦煌摹本展览,“现在规模大多了。”
1981年8月,在敦煌文物研究所原所长常书鸿和时任所长段文杰的陪同下,邓小平一行前往莫高窟。邓小平在详细听取了敦煌文物研究所的工作汇报后,主动提出:“你们有困难没有?”段文杰汇报了莫高窟研究和保护面临的问题,邓小平立即指示解决。在认真参观洞窟的壁画和彩塑后,他感慨地说道:“敦煌的保护是件事,还是件大事!”
当年,国家财政拨出300万元专款解决莫高窟存在的困难。国家文物局和甘肃省政府也组成了联合工作组,到敦煌严抓工作落实,敦煌文化研究因此不断深入,研究所也于1984年发展成为研究院,人才辈出,成果不断。
1987年,莫高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中国第一批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也是在这一年,敦煌石窟研究国际讨论会在敦煌莫高窟召开,曾经“出走”的敦煌学终于回归故里。此后,在中国学者的辛勤努力下,“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国外”的被动局面得以逐渐改变。现在,中国是敦煌学研究的中心已经成为国际学术界的共识。
自1944年敦煌艺术研究所成立以来,几代“敦煌人”的匠心守护遗产,这座东方艺术宝库越来越焕发着璀璨光芒。
文章插图
1950年,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完成了交接,后改为敦煌文物研究所。
来源 北京日报 | 采访人员 董少东
编辑 王琼
流程编辑 吴越
- 黄晓丹|黄晓丹:至今为止,我对世界的理解从未超出童年时读过的那些书
- 谭建伟:那些年味,伴随我成长(随笔)|园丁文苑 | 爆竹
- 课本|中学课本上的那些“高颜值”插画,美丽动人,当时有多少人注意到
- 绿茶|茶泡3次就淡若无味?那些“经得起泡”的名茶有何独特之处?
- 雕塑|那些蓝色的粘土花儿像不像人类的悲伤与脆弱?
- 齐国那些事儿|200000比2:为什么男人都想改变老婆,却不想改变自己?
- 中国工程院院士|去泸州纳溪品早茶 四川第九届茶叶开采活动周已启动
- 天街小雨润如酥|「二十四节气那些事儿」寻找雨水节气的硬核知识点
- 这座博物馆有个纳布西努雕像,它为何会在白天自转,专家给出解释
- 康熙|纳兰容若:那个一生一世一双人的女人到底是谁?卢氏还是沈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