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旗下岩茶课堂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前两天,刚出了一篇写岩韵的文章。
结果这天又遇到一个相关提问。
“岩茶的香韵,岩韵,山头韵,如何理解,它们有什么区别?”
据大胆猜测,提这个问题的茶客,多半刚接触岩茶不久。
正处于新鲜劲上,看什么都是好奇的。
就像刚拿到驾照的新手,第一次开车上路时,谨而慎之,认真得很。
文章插图
而老司机就不同了,他们往往伸手一摸方向盘,一脚踩油门,即可能找到驾轻就熟的感觉。
老神在在,轻松得很。
茶叶圈子里的老手,也是如此。
从角落里摸出一泡茶,烧沸水,滚烫的开水冲向岩茶条索后,茶香立马就浮起。
有经验的人,光是闻着这些缕缕上扬的茶香,就能八九不离十地找到喝茶的感觉。
倒出茶汤后,分入茶杯,此时茶汤温度还很烫,只能小口啜着。
茶水一入口,这泡茶到底正不正,自己心底或多或少都能有把秤!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2》
前面费了这么多口舌,麻花的想法很简单。
想要喝明白岩茶的韵味,方法没别的,就只有多喝。
喝茶的感觉,得靠日复一日的味蕾训练。
多喝多学多攒经验,后期自然可以小有所成。
至于说,自己纯粹只想学点喝茶的理论。
那么,开头提到的问题,倒是不难回答。
【 麻花|武夷岩茶的香韵、岩韵、山头韵,应该如何理解,它们有什么区别?】武夷山少有人提山头,这更多是云南那边传来的概念。
不过两者意思大差不差,极为相近。
岩韵、山场韵、山头韵的本质都是一样的,讲茶树生长环境对成品风味的影响。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就像陈郁榕前辈提到的四个一,其中就有提,“一个山场一个味!”
而所谓的“香韵”,在麻花眼里是个生僻的名词。
通常我们喝岩茶,会提香气/茶香,而少有人提香韵。
对新手茶客来说,如果想了解岩茶的香气,那说来就话长了。
盖碗泡岩茶,依次按顺序,闻香的流程有干茶香、盖香、落水香、挂壁香、叶底香。
如果是审评,还可以拿起像汤勺那样的茶匙,闻其背面附着的茶香。
当然,岩茶的香气按照类型,还有山场香、工艺香、品种香等区别。
山场香,也称山场气息,指特定区域小气候下岩茶的茶香特点。
工艺香,简单理解下,是指不同工艺方式造成的茶香区别。
比如,A茶农的做青偏熟,容易出果香。
比如,B茶农的做茶风格是偏好足火以上的火功,做出来的足火茶肯定闻着和轻火大不一样。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品种香,指的是岩茶里,一个品种,一个风味。
最经典的,就是水仙和肉桂这两大当红品种。
肉桂有桂皮香,茶香辛锐,汤水拥有辛辣感。
水仙有兰花香,汤感相对较醇,用武夷山茶人惯用的形容是“水路好”。
说白了,岩茶香气里的门道,也大有文章。
简单理论上的内容,不难理解。
复杂的是实践,还是那句话,得靠多喝。
有时遇到一泡喝起来像极了水仙的肉桂,这样“雌雄莫辨”的岩茶,大有让你想推翻一切的冲动。
不过遇到这种意外状况,也先别着急。
从某种程度上,就是武夷岩茶的好玩之处!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3》
谈及岩茶的韵味,前前后后麻花给出过很多版的解释了。
最官方,最权威,最多人认证过的一版说法。
绕来绕去,都少不了这8个字。
岩骨花香!
香清甘活!
这两个形容,各有出处,都是出自古文。
再加上,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这俩形容词背后的含义,还格外抽象。
所以,这个8个字的简短回答,虽然不少老茶客会将其挂在嘴边,但对新手来说却不实用。
- 椰蓉|椰蓉豆沙软麻花
- 吉尼斯纪录|做旧、乱拼凑、古董高龄,老岩茶值得警惕的,远不止是酸味重
- 中国美食|“神秘组织”——天津大麻花,不只是卖麻花的?
- 芒果|无论白茶、岩茶,还是红茶,冲泡就是茶学基础课程?那是误导茶友
- 岩茶|从山场,到火功,再到品种,聊聊岩茶香气的“散”和“聚”
- 茶地|一个卖茶的掌柜,要拥有一片白茶、岩茶、红茶的茶山,很容易吗?
- 豆沙馅|自制豆沙馅麻花烤箱版
- 自制|吃不下饭?那是你不会做自制豆沙馅麻花烤箱版
- 适饮期|爱喝岩茶的你,了解武夷岩茶的褪火期、适饮期、返青期、转化期?
- 茶树|雨雪天气来袭,今年太姥山的白茶,武夷山的岩茶、红茶还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