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中华文明访谈录》
张 泉 著
当代世界出版社2021年12月出版
本书集结了三度“亚洲卓越新闻报道奖”得主张泉历时9年对24位杰出思想者的采访,勾勒出中华文明嬗变的轨迹。
巫鸿,全球著名的美术史家,艺术批评家,策展人。生于1945年,1963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1972年至1978年任职于故宫博物院书画组、金石组。1978年重返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攻读硕士学位。1980至1987年就读于美国哈佛大学,获美术史与人类学双重博士学位,并在哈佛大学任教,1994年获终身教授职位,此后受聘芝加哥大学亚洲艺术教学、研究项目,执“斯德本特殊贡献教授”讲席,2000年建立东亚艺术研究中心并任主任,同年兼任该校斯马特美术馆顾问策展人。
巫鸿的著作包括对中国古代、现代艺术及美术史理论和方法论的多项研究,其中《武梁祠:中国古代画像艺术的思想性》获全美亚洲学年会最佳著作奖,《中国古代美术和建筑中的纪念碑性》被《选择》杂志评为1996年杰出学术出版物,被《艺术论坛》列为20世纪90年代最有意义的艺术学著作之一,《重屏:中国绘画的媒介和表现》获全美最佳美术史著作提名。
文章插图
▲2015年巫鸿在芝加哥大学北京中心(摄影:李冰)
古今中西,一场精神的漫游
(采访时间:2015年)
1972年,阴差阳错之间,巫鸿被分配到故宫工作。他和同事们住在宫中,入夜宫门关闭,虫鸣雀唳,诡秘寂寥。窗外荒草丛生,纸糊的窗被风鼓动,飒飒作响,前朝的传说如同潮汐,夜以继日地袭来。时常有人信誓旦旦地宣称看见前朝宫女面无表情地走过,或者一只狐狸在门前遁形。振衣而起,窗外依然荒草蔓蔓。
沿着无边的宫墙漫步,仿佛随时会失足踏进明朝的黑夜,巫鸿并没有遇见前朝的幽魂,却在宫墙尽头走向更为久远的中国,那些消逝的时代令他着迷。
第一年在刚刚重新开门的绘画馆“站殿”,不停地擦拭游客们留在玻璃上的手印与唇印。越过这些斑驳的印痕,目光却始终被柜中的古画牵引。终日与它们相处,前朝的墨色竟像印在脑海中一般。
次年他被安排到书画组,后来又到金石组,摩挲着3000年前钟鼎上的冰冷纹路,那本没能完全读懂的《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终于找到了开启的密码。
1978年恢复高考,巫鸿重返中央美术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继续师从金维诺教授。又过了一年,他终于获得批准,可以用真实姓名发表文章。他开始孜孜不倦地在《故宫月刊》《文物》《美术研究》上撰文,探讨秦始皇与秦二世时秦权的异同,研究河北平山中山国墓葬的造型与装饰,推断一组奇特的中国早期玉石雕刻背后的秘密。他带着论文《商代的人像考》闯进夏鼐的办公室,夏鼐并没有拒绝这个冒失的年轻人,接过论文,却径直翻到最后一页,去看巫鸿的注释和参考文献。
这些论文最终竟引起了来自大洋彼岸的关注,改变了巫鸿一生的命运。
1980年,一个在美国留学的中学同学鼓励巫鸿申请哈佛大学的博士,并将他的论文带给考古学与人类学名宿张光直教授。那篇研究秦权量值的文章让张光直大为赞赏,不久,巫鸿收到了录取通知书,成为张光直招收的第一个来自中国大陆的学生。
漂洋过海而来的哈佛大学录取通知书,让饱经风浪的父亲巫宝三比巫鸿还要激动,他拼命掩饰自己的情绪,又忍不住不厌其烦地告诉儿子他记忆里的哈佛,该去哪里买书,去哪里吃饭。父亲离开哈佛已经四十多年,巫鸿不相信那些餐厅还开着。不料,后来在哈佛广场上,他发现有一家居然真的还在。他在信中回应父亲心中的哈佛地图,仿佛他要代替父亲,继续走一场未竟的旅程。
文章插图
▲1981年巫鸿在波士顿,仿佛李小龙
师从张光直教授
那本囫囵吞枣记诵的《英汉词典》,很快无法支撑巫鸿的生活。
哈佛的第一学期,他选了四门课——“考古学方法论”“中国考古学概论”“玛雅象形文学”和“印度宗教”,领域跨度之大,是因为接受了导师张光直的建议,尽量选修一些相对陌生的课程。
【 对话巫鸿:古今中西,一场精神的漫游|读书 | 哈佛】他开始用蹩脚的英语参与课堂讨论。为了读完教授们布置的书,动辄通宵达旦。他提前将观点用英文写出来,到课堂上念,然而讨论时仍然有些狼狈。这样过去了几个月,一位教授告诉张光直,巫鸿的英语糟透了,但他是个学者。(Wu’s English is terrible. But he is a scholar.)
- 章 华:用现代雕塑凝固冰雪运动的精彩|对话名家 | 童年记忆
- 敦煌壁画|【地评线】融通古今,点亮中华文化自信之灯
- 国家美术馆|上海大隐书局“花开”台州,对话“掌门人”:为守望者暖茶,为夜行人燃灯
- 刘 琼:以花为媒,走向中国人的生活美学|对话名家 | 李清照
- 奥林匹克|独家对话|最温暖的“返场”听大山里的孩子讲述冬奥故事
- 浙江|对话浙江绍兴“轮椅书法家”:缺点也是另一种优势
- 对话|跨越千山万水的“音乐对话”
- 齐天乐|穿越古今、天地和鸣 《齐天乐》创意打开民族音乐故事最美序篇
- 高校教师|三名高校教师亮相湖南卫视用民乐“对话”,那个长得像二胡的乐器叫什么?
- 元宵|穿越古今“闹”元宵:一朝入“画”梦回宋韵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