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认了,本田、日产合并!

确认了,本田、日产合并!

文章图片

确认了,本田、日产合并!

文章图片

确认了,本田、日产合并!

文章图片



官宣了 , 本田日产启动合并谈判 , 三菱汽车也将参与其中 。 预计明年上半年 , 这三大车企就将完成合并 。 但队长先前就说过了 , 这是一个失败者联盟 。 它们合并的大背景是 , 遭到中国新能源车企的强烈冲击 。 其中 , 日产、三菱均出现了生存危机 。 不合并 , 日产、三菱就得破产 。 本田是唯一依赖于美国市场 , 实现逆势增长的一家 。

日产、三菱得抱紧本田的大腿 , 依赖于本田输血 , 才能苟活下来 。 可这种失败者联盟 , 真的能绝境翻盘吗?从资本并购角度来讲 , 斯特兰蒂斯集团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 斯特兰蒂斯集团通过整合菲亚特、克莱斯勒、PSA、DS等一众欧美品牌 , 成为年销量超过600万辆的超级汽车产业联盟 , 跻身全球前五 。
它带来的好处是 , 统一研发 , 统一供应链 , 统一经销网络 , 能够极大地降低成本 , 提升市场竞争力 。 但是 , 这种由资本并购而组建的失败者联盟 , 也存在很大的整合难度 , 内部山头林立 。 在雷诺日产三菱联盟中 , 法国车企就曾谋求对日产、三菱的绝对主导权 。 结果呢?日本政府出马 , 拘捕了雷诺CEO戈恩 。 这哥们也是个神人 , 找雇佣兵 , 把自己藏在一个旅行箱里 , 逃出生天 。

这种失败者联盟 , 根深蒂固的一大难题就是 , 山头主义 。 在股权上是合并到一起了 , 但在内部利益上 , 却各不相同 。 比如 , 同级车型 , 是卖轩逸的 , 还是卖本田的?二者使用同一套技术标准 , 如何打出差异化?轩逸的团队收益从哪里来?
2021年 , 标致雪铁龙集团合并菲亚特克莱斯特集团 , 组成新的斯特兰蒂斯集团 。 看起来 , 销量更大了 , 却没有一个品牌在中国站稳脚跟 。 其中 , 克莱斯特还退出中国了 。 它本质上是一种 , 杂牌联盟 , 也可以叫“广收义子” 。

我们几乎可以确定 , 即便日产、本田、三菱合并 , 这三家在日本车企在中国的销量 , 也不会回升 , 而是加速下滑 。 三菱已经退出中国 , 也不会因为日产、本田合并 , 而重返中国市场 。 日产、本田合并 , 也不会让日本车企在新能源时代 , 突然就对中国弯道超车 。 为什么呢?
因为日产、本田都存在两大致命弱点:一是 , 电动化不足 。 比拼纯电技术 , 离不开宁德时代 。 那既然都用宁德时代了 , 为什么中国人还要去买日本车呢?为什么不直接买中国车呢?
二是 , 智能化严重不足 。 这是比电动化缺陷更难解决的问题 。 丰田的方案是 , 采取华为的智能座舱 , 魔门塔的智驾系统 , 比亚迪的刀片电池 。 而本田、日产呢?几乎任何重大动作 。 在电气化架构、智能座舱、智驾系统上 , 本田、日产以及丰田 , 全面落后于中国车企 。 这不是日本某一家车企的问题 , 而是整个日本汽车产业链跟不上了 。

日本既没有先进的智驾技术 , 也没有强大的互联网生态 。 唯一的电池公司 , 就是松下了 , 只要供应特斯拉 。 没有技术的逆袭 , 日本车企凭什么翻身呢?斯特兰蒂斯集团合并了十多家西方品牌 , 还不是照样失去了中国市?。 康侥壳拔??, 斯特兰蒂斯集团唯一正确的选择就是 , 买下零跑汽车20%的股权 , 成为零跑第一大股东 。
斯特兰蒂斯自己没有电动化技术 , 也缺乏互联网生态 , 打不过 , 直接加入 。 那为什么日本车企不投资中国新势力呢?不是不投资 , 而是它依旧走的是合资路线 。 它想在合资体系内 , 完成电动化转型 。 可国营车企也不是傻子 , 更倾向于自己打造自主品牌 , 而不是继续躺着吃合资车的红利 。 这种红利 , 实际上已经成为负担 。

像广汽埃安 , 就收购了广汽三菱的工厂 。 埃安才是广汽的亲儿子 , 三菱死了 , 也就死了 。 长安呢?重金投入深蓝、阿维塔 , 至于长安福特、长安马自达?就自生自灭了 。 说到马自达 , 它才是2025年最危险的日本品牌 。 三菱已经退出 , 本田、日产还能合并苟活 。 马自达呢?退出中国 , 只剩时间问题了 。
【确认了,本田、日产合并!】日产、本田合并 , 本质上是一种股权合并 。 若是在技术上不能反超 , 日产、本田仍旧难以摆脱被淘汰的命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