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野先生》,一张“文学地图” 藤野先生主要内容


《藤野先生》,一张“文学地图” 藤野先生主要内容

文章插图
鲁迅在仙台的之一处居所“伊藤屋”,现存房屋系在原址上改建
《藤野先生》,一张“文学地图” 藤野先生主要内容

文章插图
1909年,鲁迅从日本回国,迄今已经整整110周年 。从东京到仙台再到东京,鲁迅在日本生活了将近7年的时间 。正是在日本期间鲁迅初步形成了对于文学革命、对于国民性问题的思想框架,并在一系列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做出了“弃医从文”的选择 。
在今天的日本,鲁迅仍有相当广泛的影响 。《藤野先生》《故乡》也被选入了日本的语文课本,和鲁迅有关的内容还被改编为四格漫画 。让我们循着《藤野先生》,寻访鲁迅在仙台的故迹,重温他的留学时光 。
“此地颇冷,晌午尚温 。其风景尚佳” 。1904年9月,清国留学生周树人入读日本仙台医学专门学校,10月份在给友人蒋抑卮的信中谈到对仙台的初步印象 。其实仙台的风光称得上旖旎多姿,仙台的牛舌也很美味,在日本举国闻名,而且仙台如今是日本重要的大城市,是日本东北地区的行政、经济、文化中心 。可是提起仙台,恐怕人们首先想到的还是鲁迅和他那篇著名的《藤野先生》 。假如不是因为《藤野先生》,我可能没有机会知道日本北陆还有个为藤野严九郎立馆塑像的芦原市;假如不是因为《藤野先生》,不是为了去看看和鲁迅有关的那些故迹,可能也没有多少人会为了美景美食而专门跑一趟仙台 。所以把《藤野先生》看作是指引人们在热门景点之外发现新景致的人文路书也并不为过 。鲁迅没有写过回忆录,《藤野先生》直接涉及他在仙台留学时的部分经历和交往,所以一直备受重视 。而以《藤野先生》为原点展开扩展阅读、梳理线索,不但可以发现一些有意思的话题,还能充分理解青年鲁迅的思想转变 。所以说《藤野先生》还是一部体会鲁迅、思考鲁迅的精神地图,是双重意义上的“文学地图” 。
因何要学医,何以去仙台
从东京出发,坐“新干线”一个半小时左右就能到达仙台,这个距离差不多相当于从北京到石家庄 。出站后直奔日本东北大学 。1915年,鲁迅曾经就读的仙台医专升格为旧东北帝国大学医科大学,2004年鲁迅到仙台留学100周年之际,东北大学决定永久保存鲁迅当年读书时的一间阶梯教室,每周二、周四下午对外开放供人参观,但是要提前预约 。教室非常宽敞,四壁似乎都是木质,通体白色 。教室里面,讲台上有块可以上下推拉的黑板,讲桌左侧还有一个洗手池,和讲台正对的前后共有十排座位分作三列,鲁迅经常是坐在第二三排的中间 。就是在这里,周树人“就看见许多陌生的先生,听到许多新鲜的讲义”,又最终弃医从文,若干年后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文豪 。当天当值的工作人员是位法律专业的女老师,恭敬又热情,主动提出为我照相,并且不厌其烦地在教室内外从不同角度照了许多 。在这个特殊的纪念场所,藤野先生对鲁迅的关爱似乎隐隐成为某种强大的磁场,参观者如同朝拜,而接待者似乎也有义务维护那种跨越国界和时间的师生情谊 。或许这也是鲁迅及《藤野先生》作为文学地标的意义之所在 。
因为有太多的文章被选入语文课本,所以鲁迅一生当中的许多事件、片段都成为人所共知的文学常识乃至历史常识,这其中就包括在仙台“弃医从文” 。但不知道是我的语文老师没有讲过,还是时间太久我已经忘记了,鲁迅为什么要到仙台来,又为什么要学医呢?
我在东京的时候每天都要路过文京区的“讲道馆”,那里是柔道的圣地,门口立着一尊嘉纳治五郎的塑像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不知道这座塑像的本尊和鲁迅还有一段师生之谊可论 。1902年4月,鲁迅抵达日本东京开始留学,他在日本读的之一所学校就是由嘉纳治五郎创办的弘文学院,那是一所专门面向中国留学生的速成学校 。我曾经按照原址“牛込区西五轩町三十四番町地”去看过,校舍早已不存,取而代之的是一幢不动产公司的办公大楼 。1904年6月鲁迅从弘文学院毕业,由于是官费生,按照原计划应该留在东京去旧帝国大学也就是东京大学的前身继续深造,读他在南京时的老本行工学系采矿冶金专业 。在日本明治时期的学制体系中,帝国大学居于顶层,医专等专门学校、高等学校都是远逊于帝国大学的,而且如果选择学医的话,当时离东京远一点的长崎、冈山、金泽,近一点的千叶也都有医专 。据说鲁迅还曾向金泽医专的留学生打听过,问哪个医专没有中国留学生,得到的答案是仙台 。放弃帝国大学的锦绣前程,离开亚洲先进思想、技术的中心城市,离群索居到不过“是一个市镇”的仙台去,很明显鲁迅没有按常理出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