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野先生》,一张“文学地图” 藤野先生主要内容( 三 )


无论怎样定义《藤野先生》其实都无损于鲁迅的伟大,鲁迅是中国的,同时也是世界的 。如今在地铁仙台国际中心站外有冰上项目运动员荒川静香和羽生结弦的影像,东北大学校园里还有不少重要人士的塑像 。仙台不但也为鲁迅塑像,而且已经有两座了,一座在东北大学的草坪里,另一座在仙台市博物馆附近,与之并列的还有一块郭沫若题写的纪念碑,不知道这在仙台算不算绝无仅有 。显然,鲁迅已经成为仙台城市文化的重要元素,已经成为重要的文化地标 。
鲁迅在仙台生活得怎样
在《藤野先生》里,鲁迅先是打趣儿说自己就像是北京的白菜运到了浙江、福建的芦荟运到北京,因为“物以稀为贵”所以受到了优待,“不但学校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 。接着写到“我先是住在监狱旁边一个客店里的”,后来“搬到别一家,离监狱也很远” 。许多资料里都有鲁迅读书时仙台医专周边的地图 。这几年脑子里总装着“文学地图”这个想法,鲁迅在北京、上海、广州以及东京的几处故居都一一寻访过了,仙台的鲁迅故居可以算是“鲁迅文学地图”的最后一块拼图,自然一定要去找找看 。
根据资料,鲁迅到仙台之后先是寄居在医专附近片平54番地的田中里雨(田中リウ)家,不久搬到片平丁52番地由佐藤喜东治经营的客店打算长住,日后人们把这里视为鲁迅在仙台的之一处故居,并俗称“佐藤屋” 。和在东京时的住宿条件相比,佐藤屋要逊色很多,用鲁迅给蒋抑卮信中的话说那就是“大劣” 。佐藤屋现在还在,无论是资料里还是手机导航里都能查得到,距离东北大学正门大概步行5分钟左右的路程 。佐藤屋临街,大体上面朝东北,背倚断崖,断崖下不远处就是淙淙的广濑川,所以鲁迅在信中说“人哗于前,日射于后” 。佐藤屋是一幢二层的小楼,面积不大,一个房间八帖榻榻米,一个房间六贴,只是房舍已经不是一百多年前的原物,而是鲁迅离开之后改建的,现在房子的地基明显下沉,看起来非常危险,因此“仙台市建设局‘百年之杜’推进部公园课”特地在房子前立了一块牌子说明情况,并告知将在2019年5月前后将之拆除 。鲁迅居住时,和佐藤屋隔着马路的原是监狱署,所以佐藤屋的一层租给一家饭店“包办囚人的饭食”,鲁迅住在二层,每月只要八块日元,这个价钱在当时算中等水平 。住在佐藤屋,楼下就是饭店,在《藤野先生》里鲁迅说“饭食也不坏”,不过“日日食我者,则例为鱼耳”,再美味的珍馐佳肴天天吃也会腻烦吧 。
鲁迅并不在意这是给犯人的牢饭,不过仙台医专那些为他的食宿操心的职员却“几次三番,几次三番”地建议鲁迅搬家,鲁迅觉得“好意难却”,在给蒋抑卮的信中称“现拟即迁土樋町,此亦非乐乡,不过距离较近,少免奔波而已” 。位于土樋町158番地的公寓为烟草商大泉幸四郎所有,他聘请了宫川信哉来代为管理,1905年改由海老名祖孙经营,但是通常人们还是把这一处称为“宫川家”,另外几个同学有中国人有日本人也一同住在这里 。宫川家现在已经没有了,只能一遍遍地仔细看当年的地图,找到宫川家周围诸如鹿子清水、松源寺、米袋、土樋、佐佐木等地名,再通过手机导航拿自己的位置和地图上宫川家的位置去对比,最终确定一个大致方位了 。宫川家和佐藤屋沿着同一条马路,佐藤屋是东北大学正门往右,宫川家则是往左,两处正好是南辕北辙,因此鲁迅说“离监狱也很远”,但到学校的距离都差不多 。佐藤屋对着监狱,而宫川家则是位于住宅区,周围环境是更相宜一些 。只是鲁迅却对宫川家的饮食却大为不满,《藤野先生》里说“可惜每天总要喝难以下咽的芋梗汤” 。不过搏命般认真的日本人专门采访了宫川家的后人,获得的信息是宫川信哉也经营过别的旅馆,对餐饮是非常用心的,甚至还因为在餐饮方面投入太多而导致经营失败 。也许像饮食评价这样的主观问题根本就无从考证吧,因为这和个人的口味习惯有关,我到东京之后饮食上也觉得不如在国内,日本人的口味偏甜,所以在东京的中华料理店里我还尝到过带甜味的麻婆豆腐,让人哭笑不得 。当时鲁迅也不过23岁,一个来自富庶江南的年轻人发几句牢骚恐怕也并不能说明什么 。
藤野为何唯独给鲁迅添改笔记
有意思的倒是《藤野先生》里那位“几次三番,几次三番”建议鲁迅搬家的先生,经考证,那其实就是藤野先生 。围绕藤野严九郎及其他老师的问题也很多,只不过多少都稍稍游离开《藤野先生》这篇文章 。1934年、1935年,鲁迅曾多次和日本友人提起藤野,可见退学之后虽然并没有像藤野希望的那样时时通信保持联络,但他对于藤野却一直心怀敬重和感念,这自然和藤野给他认真添改笔记密不可分,这段情节也是文章当中最打动人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