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三 )


如何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幼儿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如下:
营造良好的交往环境,是建立良好同伴关系的重要保证:
幼儿期是社会交往开始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里,尽管幼儿交往能力的提高需要成人的指导,但是幼儿与同伴,特别是同龄人的交往,对于幼儿掌握社会交往的本领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
2. 创设情境:
我们有意识地在生活中开展“大带小”活动,对幼儿进行情感的熏陶,使幼儿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使幼儿由情感转化带来积极的行动的转化 。小朋友的生日到了,我们全班幼儿为他开生日派对 ,同伴之间逐步形成了关心、友爱的氛围 。
3. 发挥游戏的教育功能: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未来的活动家,首先是在游戏中培养起来的 。”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游戏可以解决幼儿要求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愿望与能力经验缺乏之间的矛盾,特别是其中的角色游戏,更是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有效手段 。
4. 增加幼儿交往的频率:
同伴交往技能是在与同伴的频繁交流中逐步成熟起来的 。因此,我们通过一些集体游戏活动,多增加一些分组活动和自由活动时间来增加幼儿的交往密度 。
同伴关系的重要性:
对于已经上幼儿园的孩子来说,同伴关系是他们最需要,最独特的一种关系,这种关系不仅建立在与其他孩子之间的互动上,也包括他能不能在幼儿园里保持一种相对愉快的状态,这是非常重要的 。
同伴关系是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孩子之间,一种共同的活动,在这种互动过程中,他们的心情是愉快的,是一种良好的互动,同龄人之间心理发展水平相对相同的孩子,他们在兴趣爱好上,活动能力上是同样的水平,他们可以建立起一种他们之间的互动方式 。
如何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同伴关系孟子小时候很贪玩,模仿性很强 。他家原来住在坟地附近,他常常玩筑坟墓或学别人哭拜的游戏 。母亲认为这样不好,就把家搬到集市附近,孟子又模仿别人做生意和杀猪的游戏 。孟母认为这个环境也不好,就把家搬到学堂旁边 。孟子就跟着学生们学习礼节和知识 。孟母认为这才是孩子应该学习的,心里很高兴,就不再搬家了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孟母三迁”的故事 。
同样的,幼儿的模仿能力都很强,所以每个家长都要向孟母一样为孩子营造良好的模仿学习环境,而良好的同伴关系是孩子最重要的模仿学习环境 。
那么,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同伴关系,家长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要创设良好的家庭交往环境,家长应该创设宽松、和谐、亲密的家庭关系 。
我们说“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 。”父母与孩子的相处模式绝对会影响孩子的同伴关系,试想如果孩子生活在一个功利的、独裁的、没有情感交流的家庭中,孩子怎么能做到去尊重他人、去分享自己、去爱别人呢?父母粗暴、冷漠的态度会使孩子产生更多的破坏和攻击行为,这样的孩子在交往中往往会碰壁,会被孤立起来 。相反的,在自由、民主、和谐友爱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他们往往受到大家的喜欢,因为他们懂得关心、帮助和尊重他人 。所以家长可以让孩子更多的参与到家庭生活事件的决议中来,在让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的同时,学会一些社交技能 。
其次,家长应改变对孩子过分保护、溺爱的态度,要为孩子提供更多的交往机会 。
现在的社会现状一般是一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都是家长的“掌中宝”,所以家长担心孩子在玩耍的时候被其他小朋友欺负,或者孩子间有争执的时候会吃亏 。当你把孩子保护在你的羽翼下的时候,他将失去学习与他人交往、和谐相处的基本原则的机会 。所以家长可以经常带孩子去朋友家或有孩子的亲戚家串门,还可以请他们来家里玩,为孩子提供与伙伴交往的机会,让孩子在无意识间提高交往能力,获得良好的伙伴关系 。尤其是对于未上幼儿园的孩子,家长提供这样的机会的必要更大 。
最后,家长还应给孩子作示范、做榜样,培养孩子与人相处的良好心理品质 。
孩子一开始通过和父母的相处学习人际交往,再将这种交往模式泛化到与其他人的相处中,通过不断的顺应和同化,学习新的交往原则和方法 。因此,父母在对待孩子的时候,要将孩子看成一个独立的个体,相处中要做到尊重,平等,和睦相处 。尤其在与周围同事朋友交往时,必须保持乐观积极的交往态度,这种态度将会给孩子将来的人际交往带来很大的影响 。同时在平时的教育中,家长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诚实守信、善良真诚、乐于助人等与人际交往密切相关的心理品质 。因为只有具有这些品质的孩子,才会在同伴交往中得到伙伴们的喜欢 。此外,家长要注意平时多积极鼓励、关注孩子,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因为自信心是孩子参与同伴活动的基础 。孩子如果怯生,可以先缓解他的紧张感,家长切忌强迫孩子加入同伴的活动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