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为什么喜欢游戏( 二 )


总而言之,孩子喜欢玩游戏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家长最好是积极寻找原因,及时作出应对 。
学前儿童为什么喜欢玩游戏3我国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小孩子生来是好动的,以游戏为生命的 。”的确如此 。孩子的天性就是玩,出生2~3个月的婴儿就能在床上独自玩耍了,再大一些就会爬行了 。这时婴儿一睁开眼睛就是玩,甚至吃饭、睡觉时也在玩,玩就是生命,就是工作,它和成人工作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 。
游戏也是婴幼儿解决矛盾的重要形式 。婴幼儿时期是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这时的婴幼儿需要对整个社会生活进行探索,然而他们又缺乏这方面的能力,这就产生了矛盾 。因此,只能用游戏的方式进行模仿,以假代真,在模仿中获取知识和经验,得到生理和心理的满足 。成人要顺应婴幼儿的这种心行拦理发展的需要,用游戏来教育孩子 。
学前儿童为什么喜欢玩游戏4游戏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心理学论文
一、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意志力
游戏通常是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儿童参与的,他对发展幼儿的情感,克服幼儿的孤僻性有重要的作用 。例如,我们班有几个幼儿刚入学时胆小性格内向孤僻不敢于人交往,我根据这一特点,设计了《打电话》的游戏 。通过幼儿报姓名问候对方,使幼儿增强了了解,加强了交往,发展了语言 。
而通过活动中产生成功与失败的体验,从而对自己档握胡的能力有所认识,成功的体验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他们就很自然的认为自己是有用的,有价值的,从而形成一种健康向上的心态 。通过逐步增加游戏的智能激励性和完成的困难程度,使幼儿在游戏中适当受一些失败和挫折 。
不仅可以增强幼儿的思考能力和协作意识,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 。而且可以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的意志力,使其在场面对压力时具备更好的心理素质 。因此幼儿园在设计游戏时应根据自己班学生的性格特点,尽量采取能提升自身信心及意志力的游戏,这对儿童的成长十分重要 。
二、建立积极情感,调整消极情感
情感健康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 。情感健康的幼儿,能恰如其分地控制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并且愉快情感多于消极情感,反之,就会导致自我孤立,逃避行为,攻击行为以及各种偏离的异常人格,这将阻碍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 。
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在本世纪早期提出,游戏能满足孩子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的愿望(如当父母、当司机等),把想象中的事物与现实中的事物联系起来,并从中获得快乐 。游戏又能再现那些难以忍受的体验(如打针、吃药等),宣泄和抒发情感,缓解心理紧张,从而达到自我调节,能掌握环境 。
幼儿园应多组织与开展角色扮演之类的游戏,在游戏中,幼儿通过假装和虚构的情境,用自己特有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现实生活的认识和理解 。
特别是在角色游戏中,通过各种角色的扮演,他们体验到社会成员的思想和情感,如医生对病人的关心、父母对孩子的爱、小伙伴之间的情义等等,使幼儿的爱心、同情心、友谊感等得到发展,这对幼儿日后人际交往,社会生活参与程度,生活质量和发展机会等都有重要的.决定作用 。
三、增强幼儿的责任感和纪律性
幼儿在做游戏时送喜欢承担一定的角色,而每一种角色都有其相对应的角色行为和责任 。例如幼儿在游戏“蛋宝宝”活动中幼儿扮演“蛋妈妈”“蛋爸爸”,他们各自从家里带来一枚生鸡蛋作为“蛋宝宝” 。“蛋宝宝”可爱而娇嫩,稍有不慎就会摔破,在小心照顾“蛋宝宝”的过程中,幼儿表现出了少有的耐心和责任心 。
当有人不小心把“蛋宝宝”打碎时,失去“蛋宝宝”的那一刻,孩子们深深得体验到了痛心和惋惜之情 。“蛋宝宝”受伤后老师当医生为“蛋宝宝”看病,引起幼儿对“蛋宝宝”健康的关注 。幼儿在做“蛋宝宝”父母过程中,辛苦的体验不断积累,爱心与责任心由此萌发 。这些体验使幼儿在爱与被爱的动态平衡中体到做父母的辛苦,培养了他们关心他人的品德 。
游戏具有一定的规则性,这一特征利于培养幼儿行为的自觉和纪律性 。有的幼儿由于在家中娇生惯养,养成了娇气、任性等不良习惯,他们以自我为中心,为达到某种目的,会尽可能的采取自己的所需 。这样会与其他幼儿发生冲突 。我班有个孩子,经常为了一些小事与其他幼儿发生冲突,虽经过多次教育,但收效不大 。
于是我利用故事《小熊请客》让幼儿表演,引导幼儿进入角色,如果你是小熊你会怎样对待别人?通过表演幼儿知道朋友间应该团结友爱互相帮助 。幼儿在游戏过程中通过交往逐渐产生了从众、暗示、舆论等社会心理现象,从而调节自己的行为,有利于培养幼儿的集体意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