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雁传书这一典故源自哪里 鸿雁传书的意思和典故( 二 )


鸿雁传书这一典故源自哪里 鸿雁传书的意思和典故

文章插图
03
古诗词中的书信别称
我国古代诗文中,书信有许多美称,极大地升华了文句的意境,列举一些,不知有你熟悉的没?
彩笺:晏殊《蝶恋花》:“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还有《清平乐》:“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 。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
尺素:李冶《结素鱼贻友人》:“尺素如残雪,结为双鲤鱼 。”秦观《踏莎行》:“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
锦书:又称锦字,原指锦织成的字,后多用指夫妻、情人之间的书信 。李白《久别离》诗:“别来几春未还家,玉窗五见樱桃花 。况有锦字书,开缄使人嗟 。”杜甫《江月》诗:“谁家挑锦字,灭烛翠眉颦 。”陆游《钗头凤》词:“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
雁足:南梁王僧孺《咏捣衣诗》:“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 。”
双鱼:晏几道《南乡子》词:“深意托双鱼,小剪蛮笺细字书 。”纳兰性德《清平乐》词:“日夜河流东下,锦书应托双鱼 。”
鱼书:唐代韦皋《忆玉箫》:“长江不见鱼书至,为遣相思梦入秦 。”晏殊《寄远》诗:“鱼书欲寄无由达,水远山长处处同 。”
双鲤:李商隐《寄令狐郎中》诗:“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 。”刘禹锡《洛中送崔司业》:“相思望淮水,双鲤不应稀 。”
音书: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诗:“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宋之问《渡汉江》诗:“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
音信:庚信《拟咏怀》诗之七:“榆关断音信,汉使绝经过 。”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词:“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 。”
【鸿雁传书这一典故源自哪里 鸿雁传书的意思和典故】羽书:古时征调军队的书信,上插鸟羽表示紧急,此外还有“羽檄”等 。如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羽檄起边亭,烽火入咸阳 。”王维《老将行》:“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檄交驰日夕闻 。”
鸿雁传书这一典故源自哪里 鸿雁传书的意思和典故

文章插图
04
中国现存最早的家书什么样?
1975年,考古学家发掘了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4号墓 。这是一座战国晚期秦墓,让人意外的是,其中出土了两片写满文字的木牍家书 。这两封家书是谁写的?究竟写了什么内容呢?
两封家书目前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据专家考证,他们写于秦始皇二十四年(公元前223) 。这两枚珍贵的秦简被誉为中国现存最早的实物家书,是我国第一次发现的木牍家书 。
写信者是名叫“黑夫”和“惊”的兄弟俩,他们从淮阳(今河南淮阳)写给身在安陆(今湖北云梦)的兄长“衷” 。家书用隶书写在两片木简的正反面,至今保存基本完好,字迹尚清晰可辨 。
从文字内容可知,当时“黑夫”和“惊”正在秦军服役,即将参加攻打淮阳的战役 。第一封是黑夫写的,说因天气渐暖,希望家里尽快捎些钱、衣服或布料好置办单衣 。或许因为家境贫寒,或许因为战事阻隔,他们要的衣服和钱迟迟没有收到 。于是,又有了弟弟的第二封信,这封信的口吻颇为急促,一再强调要钱的重要性与形势的急迫 。
烽火连三月的处境里,戍守在外的战士在信里没有讲述战争的残酷,反而在字里行间诉尽对家人的问候和叮咛 。第一封家书只有293字,第二封家书只有166字 。惜字如金的木片上,他们的家书载着浓浓的亲情,穿越2200多年的岁月长河,依然温馨如初,动人心弦 。
我们不禁疑惑为什么墓葬中没有钟铭鼎器相伴,仅仅在墓头箱里放着墨迹漫漶的两封家书?或许,淮阳一战中,黑夫和弟弟已经战死在离家仅有300多公里的战场,或许此后他们又参加过很多场战役,但再也没能回到家乡,最终成了河边的白骨 。
他们的兄长或母亲久盼一生,都未等到他们,只能将两封家书妥帖收藏,视同宝物,至死也要让家书陪伴着他们长眠于九泉 。
鸿雁传书这一典故源自哪里 鸿雁传书的意思和典故

文章插图
05
古人有什么寄信的方式?
(1)飞鸽传书
“飞鸽传书”简单说就是将信件系在信鸽的爪子上,再将其放飞并传递给要收信之人 。这是古代一种最原始的寄信方式 。
据史书记载早在2500年之前,古代先人们就已经掌握了驯养信鸽的技术 。信鸽在古代被称为“飞奴”,拥有很强的归巢性,善于识别回家的路 。不过,信鸽能力有限,只能飞往事先训练好的目的地 。“飞鸽传书”的寄信方式,在战争中较为常见,民间很少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