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指的是多大年龄的女性什么是妇女

“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很多人都知道卢梭的这句名言,长久以来的学术界也一直在争论如何能够说服自由个体共同生活于社会之中、如何在个体之间,以及个体与社会之间建立一定的规范与准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社会契约” 。
在社会契约之下,一个社会需要满足个体“恰如其分的期望” 。这种“期望”既涉及维持个体基本生活所需的各项支持,也指向个体为实现美好生活所需要的能力、机会与自由,同时它还不能影响社会运转的整体利益 。然而,囿于社会惯性,我们常常会忽视,这份“社会契约”赖以建立的社会土壤是否正在发生变化 。
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校长米努什·沙菲克(Minouche Shafik)认为,当前社会契约中许多条款的基础现实其实已经改变 。直到20世纪末,社会运转的逻辑依然无法走出传统家庭的性别分工,且仍然在假定人们一旦走进婚姻就不会离婚 。许多政策举措还在预设:学校教育能够受用终身,个体的职业变动不会太频繁,以及养老重担主要得靠家庭分担 。
【妇女指的是多大年龄的女性什么是妇女】但现实情况是,女性就业率在全球都呈现出增长态势,不论是在发达经济体,还是发展中国家,离婚率都有所上升 。而放眼就业市场,新冠疫情加剧着工作的不稳定性,尽管各国政策的落点不同,但结果却是不同国家都程度不一地出现了“两级劳动力市场”——社会的各项保障集中于“受监管程度高且正规的劳动力市场”,但大批的劳动者只得灵活就业,涌向那个“受监管程度低且非正规的劳动力市场” 。同时,技术的发展冲击着高等教育的“回报率”,人们开始疑惑,校园内的知识习得似乎从走出校门的那一刻就“过时”了?更重要的是,越发灵活的就业模式也在冲击着传统的家庭赡养体系 。

妇女指的是多大年龄的女性什么是妇女

文章插图
《新社会契约:重系21世纪公民与社会的纽带》,[英]米努什·沙菲克 著,李艳 译,中信出版社2022年6月版 。
面对变化的现实环境与固化的社会契约之间的错位,近年来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失望与焦虑情绪,如果21世纪的头十年我们还能够选择“关上窗户”,延缓改变,那么新冠疫情的全球暴发则让这种错位愈发醒目 。这些都引起了经济学家米努什·沙菲克的思考 。过去的25年,她曾在多个国际组织与机构中任职,积累着实践层面的观察经验;同时,她也在大学任教,与最新的相关理论思潮相距不远 。
在沙菲克看来,如果不想让公民与社会间的信任出现持续的裂痕,就需要重思彼此的依存关系,寻求建立一个更具包容性的“新社会契约” 。这之中并不存在唯一正确的答案,但不同国家间的经验分享却十分必要 。她将这些实践观察与思考收入《新社会契约》中,从育儿、教育、医疗、就业、养老与代际冲突六个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层面入手,尝试提供一种解决方案 。
相较于纯粹的理论阐释,贯穿全书的更多是来自政策从业者的视角,沙菲克关心的是,我们的社会能否促成一些实质性的改变,最终真正让生活于其中的每个公民受益 。与此同时,这位女性据说也是目前为止最年轻的世界银行副行长,这条路走得并不容易,她会有哪些感受想与读者分享?借新书出版之际,我们通过邮件专访了沙菲克,从她的个人经历聊起,也谈到了她基于新社会契约的构想与观察,而最终落回的是,如果这个愿景当真足够振奋人心,那么它又是否能够真实落地?
以下是新京报采访人员对米努什·沙菲克的专访 。
女性职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是警惕“黏糊糊的门”
新京报:先聊聊你的个人经历吧 。据统计,你是有史以来最年轻的世界银行副行长,还曾在多个国际组织担任要职 。“最年轻”这个标签曾经带给过你压力或是困扰吗?与你共事过的人将你比作“非常好的魔术师——你看不到她是怎么做到的”,且你本人也曾在接受采访时称“不必成为房间里最聪明的那个人 。”那么,可以透露一下“魔术”背后的秘诀在于什么吗?
米努什·沙菲克(以下简称沙菲克):说起与人共事,实际上,我最喜欢的一句话其实来自中国古代的哲学家老子 。早在公元五世纪左右,《道德经》中就记载:“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悠兮,其贵言 。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它大概说的是,对于一个领导者而言,最高的境界恰恰是当人们几乎感知不到他的存在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