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亿人朋友圈设3天可见!更新一次版本被5亿人吐槽!张小龙史上最长演讲回应……( 六 )


今年,我真的看到了一个这样的真实案例,是一个朋友在朋友圈里面发的,他发现有很多个盲人按摩师通过一个小程序找到顾客 。看到这个案例我特别开心,因为这和最初我们反复地举例说的场景是一模一样的 。
微信的很多创新其实都来自这两个原动力 。从专业的角度来说,大家可能会认为这是对未来的一种洞察 。
但是所有专业洞察的背后,我觉得原动力反而是第一位的 。或者说,一个好的产品是有自己的使命的 。
我很庆幸,这么些年过去了,微信的原动力从来没有变过 。
做最好的工具与停留时长
针对两个原动力我展开做一些解释,关于“做最好的工具” 。
坚持着这个原则,我去观察很多业界的产品,会经常觉得有很多事是违背我自己的常识的 。
举个例子,比如说这两年业界的目标变成了所有APP应该尽可能多地去抓住用户的停留时长,这个是违背我的常识的 。
一个用户每天的时间是有限的,这是次要的 。最主要的是,技术的使命应该是帮助人类提高效率 。
比如作为一个好的沟通工具,一定要高效 。所以微信没有已发送状态,原因是最高效率的方式就是发完即走 。你不用关心这一条消息有没有发出去,有没有发成功,对方有没有收到,甚至不用考虑网络是不是有问题 。
如果是一种信息资讯类的工具,那么应该是帮助用户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面获得最有用的信息 。除非是一种娱乐类的内容消费,可能时间长一点是没有关系的,就像我去看一个连续剧,要花很多时间 。但连续剧也不能无穷地增加集数,来获取用户的时间 。
这里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是,现在视频软件都有两倍速度播放的功能,很多用户会选择用两倍速看到完整的剧情 。这是用户对强硬希望拖延时间的电视剧的一个用脚投票吧 。
停留时长让我联想到2000年左右,当时互联网刚起来,流行的一个词叫眼球经济 。所有的网站目标都是要获取尽可能多的眼球注意力 。所以大家会看到一篇文章被割成很多页,看了一点点就要翻下一页,这样每页都可以加一个广告上去,让它的PV量变高 。这种体验到现在还在延续,以致我们看到一些网页,还是会有一个点击展开更多 。这个看起来是可以在短期获得更多用户的点击,但我并不认为它是一个好的产品 。
关于时长,还有个很有意思的例子,朋友圈从刚发布到现在,用户的每个人的好友可能越来越多,理论上里面的内容也越来越多 。但是大家可能想不到的一点是,随着你的好友越来越多,内容越来越多,每个人每天在朋友圈里花的时长却基本是固定的,大概就是30分钟左右 。当好友少的时候,你会看得更认真一些,更慢一些 。当好友多了以后,你会放得更快一些 。
用户其实并不会按照你的内容多少来决定它的时间分配,但我觉得这是很合理的 。如果我们非要停留时间更长的话,我们当然有很多办法来做到这一点 。但是这只会让用户觉得不爽,因为他的社交效率降低了 。如果非要把他半个小时能完成的事情延续到一个小时的话,只能代表效率降低 。
所以拿一个停留时长衡量一个APP,这个跟我对互联网的初心的认知是背离的 。每个人一天只有24个小时 。互联网人的使命不应该是让所有人除了吃喝拉撒,把时间都花在看手机上面 。
所以几年以前微信有个版本,让用户放下手机,多和朋友见见面,现在这个观点也没有变过,微信永远都不会把用户停留时长作为一个目标 。相反微信可能关心的是一个人在这里发一个照片,看一些文章,完成一笔支付,找到一个需要用的小程序,是不是能够做到最快速最有效,这才是最好的工具 。
我们为了提高这种效率可以千方百计想办法 。举个例子,我突然遇到一个困惑,就是我们要给这个人发一个信息,但是记不住他的名字,因为有一些一下子想不起名字了,如果我们有一种更聪明的办法,就是提供一种联想能力,让你通过跟他相关的人联想到他,也就是帮助你的脑袋短路的时候找到你想要的信息 。对于这样的能力,应该是我们要去做的特别重要的事情 。
小程序
说完创造价值,我继续说说小程序 。
现在有很多其他公司都在做小程序了 。我觉得这是好事情 。可能有一些代码的接口跟我们一样,但是我并不担心这里面会跟我们构成很大的威胁 。虽然是做同一种东西,除了平台和团队不同,其实更重要的一个差别在于,你的原动力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