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全面发展的主要意义是什么

中学生全面发展的主要意义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 。中学生全面发展可以让我们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可以提高我们的素质,促进社会的发展,可以提高我们的科学素养,推动科学技术向前发展,提高我们的生产效率,创造更多的劳动成果 。可以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向前发展 。提高学生的能力,强其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其高尚的情操,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 。
中学生全面发展的主要意义是什么?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按“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应根据新时期初中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努力改革课程的内容、结构和实施机制 。这个标准为我们针对性的开展教学准备工作和实施教学过程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努力方向 。但是要对已经习以为常的教学模式进行扬弃,除了需要过硬的心理承受能力,更需要以科学的精神,求真务实的态度,深入探讨新课程改革的目的和发展方向,研究新时期学生的心理发展趋势,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总结出最有效的教学方式,从而通过系统的教学过程,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现在的中学生是新世纪的建设者,他们要在中国的土地上实现现代化,要参与未来世界激烈的竞争 。拥有最全面的综合能力无疑应该是他们必须具备的至关重要的“看家本领”,如果他们离开了这些技能,就将无法适应国际形势的发展,无法立足于高度发达的社会 。为了使学生适应时代的进步,能够持续、全面地发展,语文老师应尽快顺应课改的趋势,推进课改的步伐,把学生从传统的教育模式中解放出来,真正成长为一代新人 。
面对语文课程标准的这一重大改革,语文教师该如何进行语文教学呢?
一、从传授知识入手,切实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韩愈在《师说》里指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在以往这的确是一个好老师的标准 。但在今天,如果老师还仅仅局限在传道授业解惑,则这是一个食古不化的老师,也是一个不合格的老师 。传授知识确实是老师的一项重要工作,但是老师怎样传授这些知识,学生真正学到了多少?有没有完全接受?接受完这些知识后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有什么作用?……归结到一点,就是学生的实际能力是不是得到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是否更加完善 。围绕这个问题,我们才能找到突破口 。那就是要从传授知识入手,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从中小学生的实际特点分析,语文老师可以采取有效措施,重点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的能力:首先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其次是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次是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当然,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必须重过程,要有“钓胜于渔”的思想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强调: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 。所以教师在提升学生综合能力时切记:教师不是在教知识,而是教怎样运用知识 。学生切实有效的运用所学到的知识,从另一个侧面也体现出他们能力上的提升 。
二、变革传统教学模式,重新定位主客体关系
语文教师是语文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 。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如何,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的成败得失,所以,语文教学设计当然要把教师当作一个重要的参数 。然而,学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认识和发展的主体地位却不容忽略 。教会学生学习,是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如何教好学生学?古人云:“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些良好的教学方法从何而来?何时需要引导,如何进行启发?这就需要了解学生、熟悉学生,以便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 。商人公开宣称:“用户至上” 。“顾客是上帝” 。语文教师是否也可以拍拍胸脯,明确表示“学生至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教好学生,首先需要研究学生,学生当然应当成为教师教学设计的主要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