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采茶戏变成戏曲,就要有曲牌,其最早的曲牌名,就叫“采茶歌” 。采茶戏的形成,不只脱颖于采茶歌和采茶舞,还和花灯戏、花鼓戏的风格十分相近 。花灯戏是流行于云南、广西、贵州、四川、湖北、江西等省区的花灯戏类别的统称 。
以云南花灯戏的剧种为最多 。其产生年代较花鼓戏和采茶戏稍迟,大多形成于清代末叶 。花鼓戏以湖北、湖南二省的剧种为最多,其形成时间和采茶戏相差不多 。
这两种戏曲也是起源于民歌小调和民间舞蹈 。因为采茶戏、花灯戏、花鼓戏的来源、形成和发展时间、风格等都比较接近,所以这三者之间,自然也就存在相互吸引的关系 。茶对戏曲的影响不仅直接产生了采茶戏这种戏曲,更为重要的,也可以说是对所有戏曲都有影响的,剧作家、演员、观众都喜好饮茶,茶叶文化浸染在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以至戏剧也离不开茶叶 。
如明代我国剧本创作中有一个艺术流派,叫“玉茗堂派”,即是因大剧作家汤显祖嗜茶,将其临川的住处命名为“玉茗堂”而引起的 。过去不仅弹唱、相声、大鼓、评话等等曲艺大多在茶馆演出,就是各种戏剧演出的剧场,又都兼营卖茶或最初也在茶馆 。所以明清时,凡是营业性的戏剧演出场所,一般都统称为茶园或茶楼,戏曲演员演出的收入,早先由茶馆支付 。如上一个世纪末北京最有名的“查家茶楼”、“广和茶楼”以及上海的“丹桂茶园”、“天仙茶园”等,就均是演出场所 。
这类茶园或茶楼,一般在一壁墙的中间建一台,台前平地称之为“池”,三面环以楼廊作观众席,设置茶桌、茶椅,供观众边品茗边观戏 。
2.何谓贡茶?贡茶是封建制度下各地方向朝廷进献的土特名贵产品之一,贡茶专供皇室或赏赐之用 。贡茶始纳于西周,兴于东汉,从唐代始作为一种制度到清朝覆灭,长达几千年 。这期间贡茶的数量越来越大,质量要求愈来愈高,以至广大茶民难以承受 。
历代贡茶兴起与衰败的史实,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茶叶生产的兴衰 。当今中国名茶和地方名茶中,曾被历代皇室列入贡茶的有:浙江:西湖龙井、淳安鸠坑茶、天目山青顶、雁荡毛峰、金华举岩、日铸雪芽、顾渚紫笋(贡奉时间最长,历经唐、宋、明、清);安徽:六安瓜片、敬亭绿雪、涌溪火青、霍山黄芽;福建:白茶、天山清水绿、武夷大红袍、安溪虎丘铁观音、武夷肉桂;湖南:君山毛尖、毗庐洞云雾茶、官庄毛尖、南岳云雾、大庸毛尖、古丈毛尖;四川:蒙顶黄芽、巴岳绿茶;贵州:贵定云雾茶、都匀毛尖、湄江翠片;江西:宁红(其珍品太子茶清光绪30年列入贡茶,贡奉时间最短,仅7年)、源绿茶、庐山云雾茶(古时名为闻休茶);江苏:碧螺春、花果山云雾茶、宜兴阳羡茶;陕西:紫阳毛尖(原名紫邑宦镇毛尖,贡茶时间最早,始于东汉末献帝,距今1700多年);河南:信阳毛尖;云南:普洱茶;台湾:文山包种茶 。
3.为什么说茶圣陆羽的《茶经》是世界上第一部茶百科全书?唐代陆羽(公元733——804),著有名著《茶经》 。陆羽,字鸿渐,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 。
他喜茶、爱茶,并煎得一手好茶 。在唐代饮茶之风的熏陶下,从22岁开始即从事茶事的研究,后来又历经数年去茶叶产地实地考察,终于在广德二年(公元764)写成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的初稿,并于五年后(公元780)经增补后正式付梓出版 。《茶经》全书分上、中、下三卷,共十章,约七千余字 。
《茶经》内容丰富,按现代科学划分,包括了植物学、农艺学、生态学、生化学、药理学、水文学、民俗学、史学、训诂学、文学、地理学以及铸造、制陶等多方面的知识,而且还为我国保存了某些珍贵典籍的片段,可称是一本“茶学百科全书” 。陆羽因此被誉为中国“茶圣” 。《茶经》已译为日、英、法等国文字 。
当代茶圣吴觉农主编的《茶经述评》,是研究《茶经》的权威性学术著作 。
4.你知道世界上有一条“茶叶之路”吗??我国在对外交往史上有一条世界闻名的“丝绸之路”,同时也存在辐射至东南西北的一条“茶叶之路”,它通过陆路和水路将我国的植茶技艺和饮茶之风传往世界五大洲 。中国茶叶最早输出是在公元473——476年的南北朝时期,由土耳其商人来我国西北边境以物易茶 。唐玄宗开元二年(公元714)设“市舶市”管理对外贸易,以后中国茶通过海上和陆路的“丝绸之路”输往西亚和中东地区,东方则输往朝鲜、日本 。
明清以后,茶叶的国际贸易成为中外贸易的大宗商品,中国茶通过海上和陆路输往英、美、俄等国 。现在在全世界范围内植茶和有饮茶习惯的国家和地区已达160多个,多与中国的茶叶输出和饮茶之风的影响有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