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氓》教案
文章插图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诗经》的有关知识、《氓》的故事背景 。积累字词,重点掌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以及一些特殊句式 。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具体分析《氓》的情节和主题,理解人物形象,揭示悲剧原因 。学生通过阅读原文以及翻译注解、分小组讨论等方式,提高阅读古文的能力 。
二.教学重难点 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知识点 。诗经的表现手法:比兴和重章叠句 。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朗读法、小组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新课导入 补充《诗经》相关知识【ppt】
1.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
2. 多为四言诗 。
3. 原名《诗》或《诗三百》,汉武帝时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即被奉为经典,从此称为《诗经》 。
被列为“五经”之一 。
4. 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先河,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 。和屈原的《离骚》并称为“风骚”,用来指两大文学流派 。
5. 《诗经》的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提问学生:你最喜欢《诗经》里的哪部作品? 学生回答,其他同学补充,教师点评 。最后引出本课内容 。
《氓》写作背景及内容【ppt】 《卫风·氓》是春秋时期的一首民歌 。春秋时期生产力还相当落后,妇女在家庭中经济上不独立,人格上形成对男子的附属关系,男子一旦变心,就可以无所顾及的将她抛弃 。当时作为封建生产关系和等级制度的观念形态也逐步形成,妇女的恋爱和婚姻常常受到礼教的束缚、父母的干涉和习俗的责难,进一步形成了对妇女的精神桎梏 。《卫风·氓》这首诗正是反映了一个痴情女子负心汉的故事 。
这是一首弃妇自诉婚姻悲剧的长诗 。诗中的女主人公以无比沉痛的口气,回忆了恋爱生活的甜蜜,以及婚后被丈夫虐待和遗弃的痛苦 。环节二:熟悉课文
(一)学生齐读课文 。
(二)师生逐段就字词疏通讲解 。
尽量结合注解和以前积累的文言文知识疏通文意 。
1.正音: 愆 垣 载 筮 咎 陨 隰
2.通假字:【ppt】
3.古今异义【ppt】
4.词类活用【ppt】
5.特殊句式【ppt】 环节三:教师讲授课文
(一)全文结构【PPT上没有教师口头上补充】 一段:定情 。
1.女子温柔体贴、善解人意而有主见;氓急躁而任性 。
2.婚姻方式:自由恋爱,自主婚姻 。
不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二段:恋爱 。表现热恋女子的痴情,终于答应结婚 。
三段:懊悔 。叙事中断,劝告所有女性,暗示婚后生活并不幸福 。四段:被弃 。
简述婚后的辛苦生活和氓的无情 。两人关系破裂的原因在“氓” 。女子年老色衰,男子二三其德,喜新厌旧,感情不专一 。五段:劳苦 。
具体叙述婚后的悲苦生活,表现女子的善良和勤劳 。六段:决绝 。表现女子的清醒和坚强 。
(二)作品赏析【ppt】 艺术成就: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对比的表现手法,比兴的艺术手法,借代修辞,顶真修辞,叹辞的应用,呼告的表现手法 【重点】赋比兴的手法 。全篇用赋 。两处用兴,四处用比 。赋:全文铺陈叙述了女子的婚姻悲剧 。
兴:“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都是先说桑树,继而讲述和氓的故事 。
比:
1.“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桑? 。
《氓》说课稿+教学设计
文章插图
《氓》说课稿
一.说教材:《诗经两首》是高中语文必修二第四课,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高中语文在诗歌教学中按照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顺序来进行课文编排,《诗经》作为我国诗歌的源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根据此特点,安排本课教学的三维目标如下:知识与能力:1) 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2) 分清《诗经》中特有的语助词和语气词,理解生僻字及意义特殊的词语;3) 把握女主人公感情的变化,能够初步鉴赏文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诵读课文,掌握诗中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并培养和提高学生准确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
- 《长方体的认识》评课稿
-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十课《再塑生命的人》课文解析
- 《傅雷家书》好词好句
- 《归园田居》全文 拼音版?
- 《春夜喜雨》的作者是谁?
- 《骆驼祥子》经典语录摘抄是什么?
- 《骆驼祥子》必考题目及答案有哪些?
- 语文《荷花》教学设计
- 《爱丽丝漫游奇境记》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