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课文
文章插图
指教科书中的正文 , 区别于注释和习题等 , 一般在语文或地理中出现 。英语 , 有对话和短文 。
这是一篇激情澎湃的演讲稿 。是在法兰西思想之王伏尔泰与世长辞一百年后 , 伟大的人道主义斗士──维克多·雨果站在纪念伏尔泰百年冥诞的讲坛上发表的演说 , 这篇演说有对人类先贤的崇高礼赞 , 有对思想与人格力量的热情颂扬 , 也有对人类社会永远需要的正义的呐喊和对良知的呼唤 。
1.文章思路清晰 , 脉络分明 , 可以将文章划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高度评价了伏尔泰世纪性的贡献 。第二部分:(从各位先生 , 在大革命前到于是 , 从这深邃的双目里露出了微笑)回顾历史 , 具体论说伏尔泰对人类思想上的卓越贡献和他伟大的人格给人类的影响 。
第一层(从各位先生 , 在大革命前到以坚毅战胜顽固 , 以真理战胜愚昧)写伏尔泰思想上的贡献 。第二层(从我刚才用过两个字 , 微笑到于是 , 从这深邃的双目里露出了微笑)写伏尔泰的人格魅力 。第三部分:(从各位先生 , 只有希腊、意大利和法兰西享有以人物来命名时代的特权到就让光明从坟墓里出来)号召人们捍卫自由、追求真理 。
2.本文具有如下特点:⑴ 立场坚定:演讲稿在立场问题上决不能含糊 , 应该提倡什么、反对什么、鄙弃什么、呼唤什么都应该明朗 。这篇演讲词热情颂扬了伏尔泰先生的思想及人格力量 , 讨伐了十八世纪欧洲社会里强大的神权和王权 。对伏尔泰先生的评价 , 用了巨星荣耀曙光伟大英雄不屈不挠坚定不移心平气和深造睿智肃然起敬等词语 , 表明了作者发自内心的对人类先贤的`礼赞 。
而对那个社会及一部分与自由真理不合拍的人 , 用了轻薄无聊凄惨忧郁暴君凶神无恶不作欺上媚下凌驾虚伪狂热阴险威胁侮辱迫害流亡野蛮黑夜坟墓等感情色彩鲜明的贬义词 , 予以坚决的鄙弃和否定 。⑵ 激情澎湃:文章充满发自内心的昂扬的激情 。在句式上多用短句、对称句、排比句 。
如回顾历史的时候 , 有这样一组连续短句设问:而在那个阶段的人类社会 , 人民是什么?是无知 。宗教是什么?是不宽容 。司法是什么 , 是没有公正 。矛头直指伏尔泰所处的神权与王权统治的十八世纪 。
而评价伏尔泰用如椽巨笔战斗时 , 用了这样两组排比句:他承受了一切威胁 , 一切侮辱 , 一切迫害 , 流亡 。他以微笑战胜暴力 , 以嘲笑战胜专制 , 以讥讽战胜宗教的自以为是 , 以坚毅战胜顽固 , 以真理战胜愚昧 。整齐的句子形成强大的抒情气势 , 极富感染力 。除了句式 , 人称的巧妙变化也为作者情感的抒发提供了帮助 。
贯穿全文的几乎都是第三人称 , 作者一般用伏尔泰他 。但在作者演讲基调渐趋平和 , 回顾历史后 , 作者自然地转为了第二人称:于是 , 伏尔泰啊 , 你发出厌恶的呐喊 , 这将是你永恒的光荣!于是 , 你开始和过去打一场可怕的官司 , 你为人类的诉讼案辩护 , 驳斥暴君和凶神 , 你胜诉了 。伟大的人物 , 你要永远受到祝福 。好像直接面对伏尔泰 , 将崇敬之意、礼赞之情抒发得更直接更强烈 。
⑶ 语言诗意:作为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 , 雨果在这篇演讲中很好地展现了浪漫主义的语言风格 。任何一种语言风格的形成都是以一定的思想和感情为基础的 , 浪漫主义的语言也不例外 , 在本文激情洋溢的语言背后 , 是雨果对黑暗现实与不合理制度的尖锐抨击 , 对人道主义的热切呼唤 , 而其语言本身 , 则体现了对比鲜明、文采飞扬、比喻生动、渲染夸张等特点 。例如:他的摇篮映照着王朝盛世的余晖 , 他的灵柩投射着大深渊最初的微光 。
他受到诅咒、受到祝福地走了:受到过去的诅咒 , 受到未来的祝福 。先生们 , 这是荣誉的两种美好的形式 。对于这些语言 , 应联系背景来品味 , 在反复诵读中体会美感和激情 。
- 《难忘的泼水节》课文原文
-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
- 二年级《坐井观天》教学设计
- 《一株紫丁香》课文原文
- 《式微》的原文和翻译
- 唐代诗人刘禹锡《陋室铭》原文及翻译
- 有关《三国演义》里人物的歇后语
- 背影课文原文
- 《敬重卑微》原文是什么?
-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