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式微》的原文和翻译( 三 )


怎么可能允许后世解诗者胡乱而诂?写诗是一种事业,而解诗只不过多了一种职业 。事业和职业,貌相似,情不同,往往一个南辕,一个北辙 。现代女诗人舒婷有一首著名的诗《致橡树》 。我如果爱你——绝不学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象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籍;也不止象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
甚至日光甚至春雨不,这些都还不够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相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吹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你有你的铜枝铁干,象刀象剑也象戟;我有我红硕的花朵,象沉重的叹息,又象英勇的火炬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
这在朦胧诗派里面是一首脍炙人口的爱情诗 。然而,据她自述,这首诗本来是她在一次开会的时候,听台上一位老先生大发歧视女性的高论,因之即兴而在台下写下了这首诗,其意仅仅是在表达对这种大男子主义现象的一种不满 。可是,是诗一经传开,竟然花开别枝,成为风行一时的爱情诗 。
女诗人也无可奈何,只有莞尔 。设身处地,将心比心 。如果我们现代人中有人写下这样一首抱怨“老板”的诗,那么,我们的“老板”们会把这样一首诗拿到职工文艺晚会上歌唱吗?正如历来解诗者反驳毛诗序时爱用“牵强”二字一样,那么,我在这里也不妨送给他们二个字:“荒唐”!“人民性”不等于民歌,正确认识“人民性”才是理解《诗经》的本质的态度 。“人民性”固然存在于人民的思想和言行之中,奴隶和平民的思想行为所表现出来的固然是人民性,然而,一个时代总有一些先进的思想者,有一批先进的知识集团,正是他们率领着人民在创造着先进文化,这些知识分子或思想家,他们所代表的思想难道就不具有人民性了吗?狭隘地从那种出身、成分、地位来看待人民性,结果只会闹出无数的笑话来 。
诗经中的美句“式微,式微,胡不归 。”如何理解?

《式微》的原文和翻译

文章插图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诗经·邶风·式微》译注 题解:役夫怨恨劳役没有休止 。原 文 译 文 注 释 式微,式微1! 胡不归? 微君之故2,胡为乎中露3! 式微,式微! 胡不归? 微君之躬4,胡为乎泥中! 译 文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 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露水中!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 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泥浆中! 注 释 1.式:作语助词 。
2.微:非 。微君:要不是君主 。3.中露:露中 。倒文以协韵 。
【《式微》的原文和翻译】 4.躬:身体 。【赏析】 关于本诗主旨,《毛诗序》说是黎侯为狄所逐,流亡于卫,其臣作此劝他归国 。刘向《列女传·贞顺篇》说是卫侯之女嫁黎国庄公,却不为其所纳,有人劝以归,她则“终执贞一,不违妇道,以俟君命”,并赋此诗以明志 。
二说均牵强附会,因为无论是实指黎侯或黎庄妇人,都缺乏史实佐证 。余冠英认为“这是苦于劳役的人所发的怨声”(《诗经选》),乃最切诗旨 。诗凡二章,都以“式微,式微,胡不归”起调 。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诗人紧接着便交待了原因:“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意思是说,为了君主的事情,为了养活他们的贵体,才不得不终年累月、昼夜不辍地在露水和泥浆中奔波劳作 。短短二章,寥寥几句,受奴役者的非人处境以及他们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给读者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
在艺术上,这首诗有两个特点 。一是以设问强化语言效果 。从全诗看,“式微,式微,胡不归”,并不是有疑而问,而是胸中早有定见的故意栉省J?嗽馐芡持握?B style='color:black;background-color:#99ff99'>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回,苦不堪言 。自然要倾吐心中的牢骚不平,但如果是正言直述,则易于穷尽,采用这种虽无疑而故作有疑的设问形式,使诗篇显得宛转而有情致,同时也引人注意,启人以思,所谓不言怨而怨自深矣 。
二是以韵脚烘托情感气氛 。诗共二章十句,不仅句句用韵,而且每章换韵,故而全诗词气紧凑,节奏短促,情调急迫,充分表达出了服劳役者的苦痛心情以及他们日益增强的背弃暴政的决心 。从此诗所用韵部分析,前章用微韵、鱼韵,后章为微韵、侵韵,这些韵部都较适合表达哀远沉痛的情绪 。诗人的随情用韵,使诗情藉着韵脚所体现的感情基调获得了充分的强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