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报任安书节选》教学案例( 二 )


”生:很好 。有些句子翻译出来不够简洁,应该整合到一块 。师:还有疑难句子吗?生:“身直为闺阁之臣,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怎么翻译?生:“闺阁之臣”指宦官 。
“身”是自己之意 。生:“宁”不 。
高中语文《劝学》教学案例

高中语文《报任安书节选》教学案例

文章插图

一.案例背景新课程的相关理念对文言文教学的学习方式提供了非常好的理论基础 。比如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能大大地改变文言文原有的单调的教师传授、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 。
这样的教学方式,单调并且学习的长远效果不好 。学生考试完了就差不多忘记光了 。而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让学生学会了自己解决文言文学习的任务,而且也提高了教学效率,培养了兴趣,对学生今后走上社会,终身学习的意识 。《劝学》原本在人教版教材中是安排在诸子散文单元,教学重点是掌握荀子文章的风格,掌握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的方法,落实文言知识和背诵课文 。
在苏教版浙江新课程必修一中,《劝学》处在第二专题:“获得教养的途径” 。本专题除了让学生初步了解高中文言文学习外,还要让学生体会如何质疑,如何求学、做人 。如果单单强调文言知识,落实背诵,完成练习,在传统的教法中至少也要三个课时的时间,加上课外背诵,时间拉得还是非常长的 。
但是作为高中第一篇文言文,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浓,所以,我在上这篇文章时,利用新课程理念,对教学做了大胆尝试 。
二.案例过程描述第一课时,我重点是通过对学生文言文阅读感觉的测试来落实第一自然段 。以青春话题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认识荀子 。
由于学生住校,所以所谓的学生搜集材料只能由我提供给他们,重点介绍他是中国早期的唯物主义者,是朴素唯物者,主张“人性本恶”所以他强调后天学习,改变和提高自己 。那“劝学”,劝人学的内容是什么呢?作者又是怎么劝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文章 。通过我的范读,让学生明白读音和断句 。
紧接着,学生自读课文,由同桌一方读给另一方听,互相纠正,然后再互相提出问题解决 。进入第一自然段的学习,我跟学生说“老师要考考同学们初中时文言文的语感”,大家自读第一段,前后桌讨论思考“如果你是老师,本段哪些地方是非常重要的文言知识”,然后由学生提出重要之处,师生讨论解决,并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以物喻理,用青、冰、轮等说明‘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也’” 。最后当堂成诵,四组竞赛看哪一组背的同学多 。课堂气氛活跃 。
说明:这一课时的处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并且通过小组合作提出重要字词,调动学生展现自己初中水平的意识,提高学习兴趣 。从而将枯燥的翻译变成了有趣的竞赛 。同时,在提出重要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又让学生初步明白了文言文学习的重要点,为今后文言文学习有的放矢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第二课时,重点是通过学生对译分析课文 。
在回顾了第一课时内容之后,我们全体齐声朗读了第二自然段 。鉴于第二段课文注解非常详细,特别是有些重要实词注解中都有 。所以我就组织学生同桌对译,每人翻译一遍,然后找出不足和不懂的地方,并做好记录 。学生不懂之处主要是本段的最后一句“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和“而”字 。
同时,在他们讨论的同时我也在教室里转,随时解答他们提出的问题,和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 。结束后,我再指导他们背诵课文 。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继续进行小组竞赛 。
说明:同桌对译既可以减轻教师讲解的枯燥,同时也可以通过同学互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充分利用课堂资源 。教师在向学生单个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又能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能力,指导学生学会同伴合作学习 。合作带来乐趣,带来沟通,带来了解,这对新生之间的沟通 。
第三课时,重点是通过学生自读课文提出问题加以落实 。总结了第一第二课时的内容,我先让学生齐读了课文第三段 。然后组织学生前后桌在熟读第三段的基础上,开展讨论针对文言知识、课文内容、写作手法等方面提出问题 。评比哪个小组的问题最多,问题最有水平 。
学生1:最后一句该怎么翻译?学生2:课文有三个“焉”分别怎么解释?学生3:“积土成山,风雨兴焉”是说有了风雨才有山,为什么后面句子中“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是前因后果关系呢?是否矛盾?学生4:本段有没有涉及学习的态度和方法问题?学生5:螃蟹是八个腿,怎么变成六个腿了呢?螃蟹是不会打洞的吗?寄居蟹才这样?学生6:“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太不符合自然规律了,风雨是由大气运动才产生的,荀子这么不深入生活,他的文章为什么还是经典?学生7:写了蚯蚓,为什么一定要写螃蟹?学生8:讲学习,怎么讲到了“风雨”,还讲“神明”?“神明”可是唯心主义,怎么说荀子是朴素唯物主义呢?通过以上问题的探究,我们落实了文言知识,我又补充了“蚓无爪牙之利”句的句式特点 。我列出了翻译和课文原文进行对照,让学生认识定语后置,并掌握定语后置翻译的要求 。在问题3到8的探讨中,我们落实了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同时也让学生体会了朴素唯物主义的荀子的特点,并要求学生回家探讨“荀子散文中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另外也了解了其实很多名人也经常出错,我们要正确对待,认识这篇文章的重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