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中数学等比数列教案设计大全( 二 )


而矛盾解决的关键依然依赖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在研究等差数列中用到的思想方法,于是从几个特殊的对应观察、分析、归纳、概括得出等比数列的定义及通项公式 。高一学生正处于从初中到高中的过度阶段,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认识还不够,思维能力比较欠缺,他们重视具体问题的运算而轻视对问题的抽象分析 。同时,高一阶段又是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的关键时期 。因此,本节教学设计一方面遵循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另一方面也加强观察、分析、归纳、概括能力培养 。
多数学生愿意积极参与,积极思考,表现自我 。所以教师可以把尽可能多的时间、空间让给学生,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学习的自信心和学习热情等个性心理品质得到很好的培养 。这也体现了教学工作中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法选择与学法指导:由于等比数列与等差数列仅一字之差,在知识内容上是平行的,可用比较法来学习等比数列的相关知识 。
在深刻理解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区别与联系的基础上,牢固掌握数列的相关知识 。因此,在教法和学法上可做如下考虑:
1.教法:采用问题启发与比较探究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教法构思如下:提出问题 引发认知冲突 观察分析 归纳概括 得出结论总结提高 。在教师的精心组织下,对学生各种能力进行培养,并以促进学生发展,又以学生的发展带动其学习 。同时,它也能促进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因而特别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

2.学法指导:学生学习的目的在于学会学习、思考,达到创新的目的,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可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培养其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从而激发强烈的学习积极性 。我考虑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学法指导:把隐含在教材中的思想方法显化 。如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体现了从特殊到一般的方法 。
其通项公式是以n为字变量的函数,可利用函数思想来解决数列有关问题 。思想方法的显化对提高学生数学修养有帮助 。注重从科学方法论的高度指导学生的学习 。
通过提问、分析、解答、总结,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训练逻辑思维的严密性和深刻性的目的 。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阅读本章引言并打出幻灯片)情境1:本章引言内容提出问题:同学们,国王有能力满足发明者的要求吗?引导学生写出各个格子里的麦粒数依次为:1,2,……,(1)于是发明者要求的麦粒总数是情境2:某人从银行贷款10000元人民币,年利率为r,若此人一年后还款,二年后还款,三年后还款,……,还款数额依次满足什么规律?10000(1+r),10000,10000,…… (2)情境3:将长度为1米的木棒取其一半,将所得的一半再取其一半,再将所得的木棒继续取其一半,……各次取得的木棒长度依次为多少? …… (3)问:你能算出第7次取一半后的长度是多少吗?观察、归纳、猜想得
2.自主探究,找出规律:学生对数列(1),(2),(3)分析讨论,发现共同特点: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比都等于同一常数 。也就是说这些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比都具有“相等”的特点 。
于是得到等比数列的定义: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叫做等比数列 。这个常数叫做等比数列的公比,公比常用字母 表示,即。如数列(1),(2),(3)都是等比数列,它们的公比依次是2,1+r,点评:等比数列与等差数列仅一字之差,对比知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之“差”为常数,则为等差数列,之“比”为常数,则为等比数列,此常数称为“公差”或“公比” 。

3.观察判断,分析总结:观察以下数列,判断它是否为等比数列,若是,找出公比,若不是,说出理由,然后回答下面问题:1,3,9,27,…………1,-2,4,-8,……-1,-1,-1,-1,……1,0,1,0,……思考:①公比 能为0吗?为什么?首项能为0吗?②公比 是什么数列?③ 数列递增吗? 数列递减吗?④等比数列的定义也恰好给出了等比数列的递推关系式:这一递推式正是我们证明等比数列的重要工具 。选题分析;因为等差数列公差 可以取任意实数,所以学生对公比往往忘却它不能取0和能取1的特殊情况,以致于在不为具体数字(即为字母运算)时不会讨论以上两种情况,故给出问题以揭示学生对公比 有防患意识,问题③是让学生明白时等比数列的单调性不定,而 时数列为摆动数列,要注意与等差数列的区别 。备选题:已知 则 ……,……成等比数列的从要条件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