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索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 。1
3.辞洞庭兮落木,去涔阳兮极浦 。——(南北朝)庾信《哀江南赋》 译文:如同凋零的树木一般离开了洞庭湖,离开涔阳到那最远的水滨 。1
4. 。
说木叶古诗句赏析
文章插图
1. 关于说木叶的诗句赏析关于说木叶的诗句赏析1.关于木叶的诗句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九歌 湘夫人(先秦·屈原) 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 。..渡河北(南北朝·王褒) 万木叶初红,人家树色中 。
疏钟摇雨脚,秋水浸云容 。华严寺望樊川(唐·子兰) 秋夜寄青龙寺空贞二上人(唐·无可) 夜来思道侣,木叶向人飘 。精舍池边古,秋山树下遥 。磬寒彻几里,云白已经宵 。未得同居止,萧然自寂寥 。
临江二首 其二(唐·王勃) 去骖嘶别路,归棹隐寒洲 。江皋木叶下,应想故城秋 。寺居独夜寄崔主簿(唐·韦应物) 幽人寂不寐,木叶纷纷落 。寒雨暗深更,流萤度高阁 。
坐使青灯晓,还伤夏衣薄 。宁知岁方晏,离居更萧索 。巡去岳阳却归鄂州使院留别郑洵侍御先曾谪居此州(唐·刘长卿) 何事长沙谪,相逢楚水秋 。暮帆归夏口,寒雨对巴丘 。
帝子椒浆奠,骚人木叶愁 。惟怜万里外,离别洞庭头 。2.说木叶>中所有诗句的翻译和诗句所表达的情感1.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
——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袅袅:形容微风吹拂 。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 。波:微波泛动 。
《湘夫人》是写湘君与湘夫人相约但最终未能相见的故事 。这一句,描绘出一幅秋风微吹、湖泊清泛,万木叶落的秋天图画,有着美丽凄婉、如梦如幻的意境 。2.木叶下,江波连,秋月照浦云歇山 。——陆厥《临江王节士歌》诗的开端即以“木叶”、“江波”、“云山”等景物组成一幅气象开阔、气韵凄清的秋景图 。
诗歌的前半段着意渲染出由秋景而生发的浓重秋思,笔调明净,气氛凄冷 。3.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 。——王褒《渡河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国的怀念和羁旅他乡的感慨 。
诗歌开头两句用“因物兴感”的手法来引出对江南故国的悠远思念 。黄河边上的“木叶”在秋风中纷纷飘落,想来此时此刻,那浩荡的秋风也同样吹拂着江南的洞庭湖水…… 。“还、似”二字把诗人的怀念之情极其委婉地表达出来了 。4.行役滞风波,游人淹不归 。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寒园夕鸟集,思牖草虫悲 。嗟矣当春服,安见御冬衣 。
——南朝梁?柳恽《捣衣》亭皋:水边平地 。陇首:山名,在今陕西、甘肃之间 。捣衣不? 。
说木叶中心思想
文章插图
说木叶中心思想:作者通过分析中国古典诗歌中用“木叶”而不用“树叶”又由“木叶”发展为“落木”的原因,阐述了古典诗歌语言具有暗示性的特点 。段落解析第1自然段,以众多诗人作品中的“木叶”形象作引子,引出议论话题 。
由“木叶”而“落木”,指出古代诗人们在前人的创造中学习,又在自己的学习中创造,使得中国诗歌如此丰富多彩 。第3自然段,说明“木叶”“落木”与“树叶”“落叶”的不同,关键在于“木”字 。在诗歌中,概念相同的词语,也有可能在形象上大有区别 。第4自然段,说明“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含有落叶的因素 。
第5自然段,说明“木”为什么有这个特征 。因为诗歌语言在概念的背后,还躲着暗示性,它仿佛是概念的影子 。第6自然段,说明“木”的第二个艺术特征:有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带来疏朗的秋天气息 。
第7自然段,说明“木叶”与“树叶”在概念上相差无几,在艺术形象上的差别几乎是一字千里 。综上所述,全文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1~3自然段为第一部分,列举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一个现象,就是“木叶”成为诗人笔下钟爱的形象 。
而“木叶”形象的关键在一个“木”字 。第4~6自然段为第二部分,说明了“木”的两个艺术特征,以及为什么有这些特征 。第7自然段是小结 。
【林庚先生的《说木叶》原文是什么?】作者简介林庚(1910年2月22日-2006年10月4日),字静希,原籍福建闽侯,生于北京 。现代诗人、古代文学学者、文学史家 。北京大学教授 。192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后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 。
- 《我是什么》的教学设计
- 洋葱微课之《认识年月日》教学设计
- 六年级数学《抽屉原理》公开课教学设计
- 牛油果还是生的可以吃吗
- 《呐喊》自序主要写什么?
- 《项脊轩志》教案设计
- 《诗词曲五首》原文,谁知道?
- 鲁迅《药》的原文
-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数一数》教案
- 八上19课《阿里山纪行》课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