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歆妈妈(文章原创 , 版权归本作者所有 , 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酒席结束后 , 刘叔叔正在宴席厅收拾宴会未开封的红酒和白酒 , 这时俊俊也在宴席厅玩乐 , 刘叔叔也没在意继续收拾 , 但是后来盘点的时候发现收拾好的酒类里少了一瓶白酒少了一瓶红酒和饮料 。 刘叔叔感到奇怪于是就问了一下旁边打扫卫生的阿姨 , 阿姨说“ , 刚刚只有一个穿绿色外套的小孩子在这里” 。
刘叔叔忙完后在客厅休息 , 这时俊俊的妈妈过来了 , 说”刚刚俊俊拿了一瓶红酒和饮料回家了真是不好意思” , 并将红酒和饮料还给了刘叔叔 。 虽然刘叔叔知道还少了一瓶白酒但都是朋友也就没有再说 。 听其他的阿姨说俊俊在和其他小朋友玩的时候也会偷偷带走伙伴的小玩具 , 大家都觉得孩子小也就没有去和俊俊计较 。
文章图片
“偷东西”是一种非常不正确的行为 , 但是如果当面戳穿孩子的行为将会损害孩子的自尊心 , 但任由孩子偷东西 , 将会害了孩子的一生 。 家长该如何做?
一.孩子“偷东西”背后是什么心理?
偷东西并非孩子的天性 , 有可能无意中的带走就变成了“偷” , 家长得先区分这些不同的概念 。 那么 , 孩子究竟为何会偷?
1.分不清物品所有权
孩子小的时候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时 , 会因为喜欢而将别人的玩具带回家 。 这个时候孩子没有“所有权”的概念 , 不明白那些是别人的物品不能随意拿 , 并且父母之前并没有告知孩子要经过他人的同意后才可以 , 孩子可能会随手将他人的物品带回家 , 这种情况下的“偷”属于无意识 。
文章图片
2.强烈的占有欲
孩子去别人家做客的时候会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 , 但这时会出现争抢玩具的情景 , 尤其是两三岁的孩子常常不打招呼就抱走小伙伴的东西 , 如果其他小伙伴不肯给他们就会相互争夺撕打 。 这是孩子产生了对别人所拥有的物质欲望 , 所以会想尽办法据为已有 。
【孩子3岁就偷东西?其实不是孩子的错,家长应该反思】3.冒险心理
有些孩子偷东西其实家里并不是穷 , 反而是家里条件好 , 自己也知道偷窃是不对的 , 但是还是为了寻求刺激 , 或者认为只是拿了别人一个小东西别人不会发现 , 他们喜欢这种刺激的过程 。
文章图片
4.引起父母的注意
有的孩子缺少父母的关爱 , 而身边的伙伴们都有父母的疼爱 , 为了能够引起父母的关注自己而选择这样的方式 , 通过这样的方式企图吸引父母的目光 。 尤其在二胎家庭 , 这样的情况是比较明显的 。
二、为什么说3岁孩子没有“偷窃”的概念 , 不能说是“偷东西”呢?
1、孩子年龄小还不清楚物品归属问题
例如幼儿园里的小朋友经常会将幼儿园里的玩具带回家 , 但是孩子只是想玩 , 并没有意识到这是学校的东西 , 属于公共物品 , 不能私自带回家 。 他们对于物品所有权是没有一种明确的认知 , 所以不清楚东西的归属权 。
文章图片
2、孩子的冒险心理
前段时间有一篇报道 , 美国的一个爸爸带孩子去超市买东西的时候 , 孩子偷偷的拿了几块金币巧克力藏在自己的小口袋里 , 然后回家的时候得意的向爸爸炫耀自己的金币巧克力 , 说拿出来居然没有被售货阿姨们发现好神奇 , 这位爸爸便立刻带着孩子去超市 , 让孩子向超市的售货阿姨坦白并道歉 。 孩子只是想冒险、寻求刺激 。
3、顺手牵羊行为
如果孩子出现这种行为时 , 父母要明白不是孩子的道德品质有问题 , 只是孩子喜欢这个东西并想要拥有这个东西 。
文章图片
三.家长该如何引导呢?
1、首先父母维护孩子的尊严 , 不要给孩子贴上偷窃的标签
对不懂得物品所有权的孩子 , 他们不知道这个是别人的如果拿了就是损害了他人的利益 , 这个时候家长不要当众大声地呵斥孩子 , 静下来跟孩子讲道理告诉孩子什么是“自己的”什么是“别人的” , 给他们建立正确的“物权”概念 。 比如在家里时告诉孩子哪些是爸爸东西 , 哪些是妈妈的东西 。
2、明确的告知孩子这种行为是错误的
告诉孩子这是别人的东西 , 如果主人没有同意就拿走了是不正确的 , 再告诉孩子换位思考:“如果你丢了自己心爱的玩具是不是也很焦急呢?”
- 自制力比智力对孩子的影响更大?培养孩子这3种能力,方能成才
- 班里排名前10的孩子,基本来自“3类家庭”,你家的是吗?
- 孩子总说自己无能,别以为他只是谦虚,可能是“低自尊”的表现
- 一个人阅不阅读的区别很大,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腹有诗书气自华
- 培养孩子“WHY型思维”,鼓励多问,而不是照单全收大人的指令
- 孩子学习漫无目的?父母巧用“SMART原则”,提高孩子学习效率
- 孩子年纪小就没有“是非观”吗?3至6岁是关键期,父母别错过了
- 孩子学习搞不好?“库伯学习圈”缺一不可,谨防孩子“假学习”
- 孩子对幼儿园产生抗拒感?知道这几点,让孩子爱上幼儿园
- “妈,我考砸了!”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家长这么做才最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