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事易失败怎么办?避免“习得性无助”,要懂“正确归因”

文章纯属原创 , 版权归本作者所有 , 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
一天 , 我让孩子收拾房间:"宝贝 , 玩具们都要回家啦 , 快来帮他们回家 。 "
我本以为孩子会屁颠屁颠地过来收拾 , 不料孩子说:"别收拾啦 , 反正收拾了还会乱的 。 "我突然语塞 , 不知道回什么 。 的确收拾后还会变乱的 , 但是为什么孩子会觉得反正乱了就不用收拾了呢?
我便蹲下来来看着孩子 , 问:"为什么你会这么觉得呢?"
孩子一本正经地告诉我:"因为爸爸说我永远都收拾不好 。 "
我便劝孩子:"那是因为你收拾后拿出来又不放回去"
孩子摇摇头:"我就是收拾不好 , 不可能收拾好的 , 就让他们乱着吧 。 "
我无奈孩子的想法 , 虽然孩子是没有像大人一样能够把房间收拾得井井有条 , 但是不代表他以后不可以 。
相信很多家长和我一样 , 有时候非常无奈孩子做事做不好 , 但也不敢多怪罪孩子 , 毕竟孩子还小 。 但更无奈的时孩子那种"我做不好 , 就不做"的态度 。 孩子为什么会有这种态度呢?孩子做事易失败 , 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孩子做事易失败怎么办?避免“习得性无助”,要懂“正确归因”
文章图片
01孩子做事常失败易陷入"习得性无助"
1967年 , 美国心理学家塞利在研究动物时 , 将狗关在笼子里 , 蜂音器一响 , 就对狗实施电击 。 因为无法逃离 , 狗在笼子里狂奔 , 惊恐哀叫 。 反复多次试验后 , 只要蜂音器一响 , 狗便趴在地上 , 惊恐哀叫 , 但是不再狂奔 。
后来 , 实验者将笼子打开 , 此时狗不但不逃 , 而且在电击未出现前 , 就倒地呻吟和颤抖 。 它本来可以主动逃避 , 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 。
这就是习得性无助:是指一个人经历了多次失败和挫折后 , 认为自己无论如何努力都没有办法解决困难 , 也不采取任何办法去解决困难 , 并且面对困难表现得十分地害怕、焦虑、忧郁或者麻木 。
这令我想起小时候听到的一个故事:小象被人们用铁链绑在一根小柱子上 , 小象拼命挣脱都没有挣脱开来 。 渐渐地 , 它放弃了挣扎 , 静静地等待着人们每天的喂食 。 后来 , 小象长成大象 , 有鸟儿对它说:"你可以挣脱铁链和柱子了 。 "大象依旧不动 , 说:"不可能的 。 "最后 , 大象死了 , 依旧被绑在铁链和柱子上 。
有时候患上"习得性无助"的孩子就像这只象 , 失败后就认为自己不在可能获得成功 。 有些学生就是如此 , 他们通常从三个角度"错误"地理解问题:认为失败是永久的 , 是由于能力差而不是不努力;弥漫的 , 整个人生都是失败的;个人化的 , 只有自己才这么失败、都是自己的原因才失败的 。 于是 , 他们形成了恶性循环:难学——畏学——厌学——更难学——弃学 , 最终导致他们放弃努力 , 陷入失败的阴影中 , 难以自拔 。
像我曾经的一个同学 , 因为比较调皮不认真上课 , 老师、家长经常说他:"以后没有什么用的 , 不会读书 。 "其实他挺聪明 , 知道天文知道很多历史 , 但他仍然怀疑自己的能力 , 他认为自己是没有用的 , 没人喜欢自己 , 最后自暴自弃 , 沉迷游戏无法自拔 。
总的来说 , 习得性无助有三个重要因素:自己希望的结果不会发生或不希望的结果会发生;不再做出任何行为以改变现状的反应;认为个人行为和结果之间没有关系 。 例如我的孩子希望自己的房间整整齐齐但事与愿违 , 就不再收拾房间 , 认为自己努力收拾也无法改变房间乱七八糟的现象 。
孩子做事易失败怎么办?避免“习得性无助”,要懂“正确归因”
文章图片
02"习得性无助"心理的产生过程
"习得性无助"虽然是一种心理现象 , 但是这样的消极心态影响了孩子的行为 , 容易让孩子陷入恶性循环 , 常常做事容易失败 。 但"习得性无助"不是人人都会患上的 , 为什么有些孩子容易产生这样的心理呢?
1、没有自主选择权 , 认为这个世界不公平 。
有些孩子觉得自己没办法发挥自我的力量 , 觉得自己再怎么努力也是无用的 , 改变不了失败的事实 。 正如 , 总是被父母代替决定做什么事情的孩子 , 不再表达自己的意愿 , 认为自己表达了父母也不会同意的 。
2、经常自卑 , 无法感知强烈的自尊感 。
他们在生活中无法找到自信 , 有些人是因为小时候家长没有帮助孩子建立自尊感 。 比如 , 小时候学习成绩不好、画画不好、舞蹈学不会 , 家长经常冷言讽刺"你怎么这么笨?别人家的小朋友什么都会 , 就是你 , 什么都不会 , 真丢脸!"这样的言语 , 伤到孩子的自尊 , 进而影响其长大成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