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纯属原创 , 版权归本作者所有 , 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
昨天 , 朋友带着他家孩子东东到我家玩 。 我们两个大人在孩子边上聊天 , 两个孩子做到地上玩积木游戏 。
突然 , 孩子对东东说:"我们来比赛搭积木吧!"
东东兴奋地回答:"好 。 "
于是 , 两个孩子开始了搭积木比赛 。
"我搭好了!"孩子还没搭完 , 东东就开口宣布他的胜利 。
孩子有些惊讶 , 我估计孩子可能觉得自己经常搭积木 , 肯定会赢过东东的 。 没想到 , 现在是东东赢了 , 所以孩子表现地有些惊讶甚至有些愤怒 。
接下来的一幕吓到了在场的所有人 , 孩子将手中的积木砸向东东 。 幸好东东下意识地躲开了 , 不然东东肯定会受伤的 。
我连忙拉起孩子 , 严肃地质问:"你干嘛?"
孩子没有说话 , 我有些头疼 , 因为孩子不是第一次表现出攻击性的行为 。 我记得上次孩子与别的孩子打篮球 , 结果孩子输了 , 孩子竟然出手打了对手 。
还有一回 , 孩子考差了 , 老师布置了家长签名的任务 。 孩子并没有将他的试卷交给我 。 我一问 , 孩子竟然说 , 他太生气了 , 所以就把试卷给撕了 。
孩子经常打人有攻击行为 , 遇到这种情况 , 父母一定要格外留心 。 根据挫折攻击理论 , 这通常是与孩子经常遭受"挫败感"有关 。
文章图片
孩子的"攻击行为"与"挫败感"有关
挫折攻击理论主要是由拉尔德、梅尔、米勒等人提出的 。 指的是 , 当人的一个动机、行为遭到挫折后 , 就会产生攻击和侵犯性反应 , 从而引起犯罪 。
也就是说 , 孩子的攻击性行为主要来源于孩子的"挫败感" 。
一般来说 , 孩子的"挫败感"主要来源于以下两个方面 。
1、父母不理解孩子的行为
有些时候 , 父母不能够理解孩子做出的一些行为 。 如果孩子满心欢喜地向父母分享某些行为 , 结果却被父母泼了一脸的冷水 。
每一个孩子都希望自己被认可 , 当父母与孩子的观念不符 , 或者父母不认同孩子的观念时 , 孩子也会感觉到挫折感 。
孩子得不到谅解 , 就会产生一定的挫折感 。 孩子受到的挫折感越多 , 孩子的攻击性行为也会越明显 。
2、过分在意事情的结果
父母对孩子寄予了厚重的希望 , 希望孩子能够取得良好的成绩 , 所以父母比
较注重一些事情的结果 , 忽略了孩子努力的过程 , 这是一种"唯结果论"的表现 。 比如说学习成绩 , 一些比赛的结果 。
孩子会因为父母的反应而变得有些紧张 , 到头来 , 孩子不一定只是渴望成功和荣誉 , 只是害怕挫折和失败 。 成功会给孩子带来自信与掌声 , 失败与挫折也会给孩子带来"挫败感" 。
比起掌声 , "挫败感"的意义要重大地多 。 有的孩子能够在"挫败感"中重新找回自信 , 获得成长 。 而有些孩子却在"挫败感"中沉沦 , 失去了"站立行走"的勇气 。
文章图片
"挫败感"会给孩子带来许多不好的影响 。
攻击的概念最先是由弗洛伊德提出的 。 他认为 , 这是人的一种本能 , 即死的本能 。 挫折一攻击理论认为 , 攻击行为的发生必先有挫折 。
所谓"挫折"是根据某种愿望进行有目的的行为时 , 由于内部或外部障碍 , 使欲求的满足受到阻碍 , 这种状态就是挫折 。
研究表明 , "挫败感"会给孩子带来许多不良的影响 。
1、造成孩子的暴力倾向
心理学家多拉尔德认为 , 攻击的发生强度与欲求不满的量成正比 , 挫折越大 , 攻击的强度也越大 。
【孩子常打人有攻击行为?挫折攻击理论:与常受“挫败感”有关】具体说来 , 他认为 , 从经济情况看 , 穷困者的挫折要比富裕者的挫折大 。 因此 , 穷困者的犯罪率也大;从年龄看 , 青少年要比成年人的挫折大 , 因而 , 青少年违法的比例要大;此外 , 家庭地位低下的、身体有缺陷的人、劣等种族的人等都挫折较大 , 所以攻击行为也多 。
孩子的挫折感累积到一定程度就会产生攻击性行为 , 攻击性行为的累积又会使造成孩子的暴力倾向 。
文章图片
2、容易产生犯罪行为
犯罪一般有两个原因 , 一个是人本身的欲望 , 另外一个便是基于挫折引起的犯罪 , 特别是性侵犯、杀人犯等重大罪责 。
- 孩子“创造力”缺乏怎么办?试试“4P学习法”,成就终身创造力
- 如何抓住孩子叛逆时的“心理”?看看聪明父母怎么做
- “妈妈,我后悔了”,教孩子总结“遗憾”,比盲目努力更重要
- 不能在孩子面前“吵架”?其实“建设性争吵”对孩子有好处
- 王光美的第三个孩子刘亭亭,母亲生病后回国陪伴,继承了慈善事业
- 13岁女孩一星期没大便怎么办 小孩子不拉屎怎么办
- 孩子5小时一张卷子写不完,机智宝妈就有一个方法,秒变自律能手
- 除了传宗接代和防老,生孩子的意义还有什么?
- 小学第一年,孩子每天坚持做对一件事,学习成绩一直是班级第一名
- 【历史故事】如果亚历山大继续征讨,遇到秦国会是什么结果?德国学者: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