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于教孩子“社交”,孩子学会“独处”更重要

文章纯属原创 , 版权归本作者所有 , 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
最近朋友几个一起去小林家里串门 , 我们几个都是带上自家的小孩子一起 。 几个孩子一进门进很开心地和小林的女儿一起堆积木了 , 朋友停下手里的活 , 打开了学习机 , 接着就听到了《唐诗三百首》的朗读声 。
小李问了句:"孩子现在都在专心地玩积木呢 , 怎么还给孩子放《唐诗三百首》呀?"
小林笑着回答说:"怕孩子玩耍太无聊了 , 让孩子就在这样的熏陶下玩耍 , 还可以学点东西呢 。 我在家的时候一直都是这样子的 , 孩子自己玩的时候就播一段给孩子听 , 免得太安静了 。 "
相信很多家长看到这 , 都觉得这样的场景似曾相识吧!小孩子在专心地堆积木 , 母亲在旁边念诗;孩子在撕咬书籍 , 爷爷奶奶就在旁边阻止干扰孩子;在孩子正在专心地、安静地坐着某件事的时候 , 父母或是祖辈总是来打扰、打断孩子的独处时间 。
有些孩子对于父母不合时宜的介入偶尔会有不满 , 有的则是请求"让我安静一会""让我自己一个人独处一下" , 这个时候父母才明白:其实孩子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无聊 。
而近期我也在论坛上看到有个宝妈在问:"儿子今年4周岁半了 , 但总喜欢黏人 , 不喜欢独自玩耍 , 总是要家人陪着 , 我想小孩应该学会独自玩耍了 , 可是却不知道得怎么引导孩子学会独处 。 "
有些父母总是认为孩子交际能力是发展的必备条件 , 口才好、人缘好才是最好的 , 熟不知 , 学会独处也是孩子生活的必备条件之一 , 孩子不知道如何独处也是一个问题 , 与其逼着孩子去社交 , 不如教会孩子独处 。
相比于教孩子“社交”,孩子学会“独处”更重要
文章图片
一、何为"独处"
父母都很重视对孩子的陪伴 , 总是热衷于去计划、填满孩子的所有时间 , 却忽视了培养孩子独处的能力 , 那么"独处"是怎样的呢?
温尼科特指出:独处的能力是指"个体与自己融洽相处的力量" , 在特定的没有他人存在的场合和时间 , 仍旧可以和内心进行良好对话的一种能力 。
这样看来 , 独处是指在什么都不做的情况下 , 自己一个人呆着 , 无法获得别人的陪伴的时候 , 还能从自己的内心得到安慰和陪伴的 , 不会说感觉到"百无聊赖"很痛苦 , 而是也能在这样的状况下获得快乐 。
科学研究指出 , 孩子的独处能力的形成来源于个体婴幼儿时期的"独处体验" , 也就是在亲人身边的独处 , 孩子的情感需求能够得到很好的满足 , 在这样的不断重复体验之下 , 孩子慢慢地形成了独处的能力 。
有人就是不会独处也没关系 , 多交朋友就好了 , 但是独处并不是只让你不会害怕孤独 。 那么独处会给个体带来什么好处?
相比于教孩子“社交”,孩子学会“独处”更重要
文章图片
1、不害怕孤独 , 也不拒绝社交 。
我们可以看到懂得独处的人内心都是比较充实的 , 那么他们自然就不会害怕孤独 , 还能从中获得快乐 。 既然都能和"自己"好好相处了 , 那么 , 孩子也能很好地和他人相处 , 也不会拒绝和他人交往、获得更多的幸福感 。
2、能与人保持更好的亲密关系 。
孩子学会了独处 , 那么他们就不会对他们产生太强的依赖感 , 也就是不会因没有他人的陪伴而缺乏安全感、内心感到不安 。 这样子就不会总是想黏着父母或是家人 , 总想着一定得他们陪在身边 , 不会总是患得患失、情绪大起大落 , 而是和他人保持良好的亲密关系 。
3、能获得更好的"自我感知" 。
孩子在独处的过程中是和自己对话的 , 在没有外界的干扰下 , 孩子能够更加坦诚面对自己、了解自己;当遇到问题的时候 , 孩子除了想外界寻求帮助 , 他们也会自己独立思考如何解决面前的难题 , 不会总是依赖别人 , 这样孩子也能获得更高的自我感知 , 意识到自己是独立的个体 。
相比于教孩子“社交”,孩子学会“独处”更重要
文章图片
二、为什么有的孩子不会独处
相比于教孩子“社交”,孩子学会“独处”更重要】独处的能力对于孩子的成长很重要 , 对于孩子能否独自生活、获得良好自我感知都有影响 , 但是我们不能忽视的是现在很多小孩子都没办法自己呆着 , 这又是为什么呢?
1、从小缺乏陪伴 , 没有安全感 。
在孩子小的时候 , 父母没有抽出时间多多陪伴孩子 , 忽视了孩子对于父母的情感需求 , 导致孩子内心缺乏安全感 , 因此孩子总是比较喜欢黏着父母 , 父母一离开就会很难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