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宁已经控制不了李宁了

李宁已经控制不了李宁了
文章图片
@新熵原创
作者丨茹月编辑丨月见
高傲的李宁终于道歉了 。
10月19日 , 新品被质疑“大佐风”后的第四天 , 李宁官方微博姗姗来迟挂出了一份道歉声明 , 为新品引起网友困惑和疑惑道歉 , 同时解释了新品寓意 , 并承认李宁的成长离不开中国大环境的发展 , 未来会创造更多被消费者认可的产品 。
李宁已经控制不了李宁了
文章图片
但资本市场上 , 李宁的这篇没有多少感情的声明 , 并没有能拯救其下跌颓势 。 截至10月19日收盘 , 李宁当日跌幅6.45% , 收于52.95港元 。
作为国货之光的李宁 , 近几年已经和国潮深深绑定在了一起 , 借着在国际时装周上大大方方发扬中国汉字与文化 , 李宁一度化身中国运动品牌的骄傲 。 而国人也在用真金白银支持李宁品牌 , 2021年李宁营业收入为225.72亿元 , 同比增长56.13% , 其中中国市场收入占比98.7% 。
但经过笠型帽事件后 , 许多网友才从情感上接受 , 李宁只是个披着国潮外衣的品牌而已 , 而创始人李宁本人早已与这家公司关联甚少 。
国潮拯救李宁李宁已经控制不了李宁了
文章图片
如果说鸿星尔克、蜂花是短暂吃过一阵子国潮红利的品牌 , 那李宁则是实实在在地吃饱了的国货品牌 。
首先 , 看一组数据 , 财报显示李宁近五年营业收入分别为88.74亿元、105.11亿元、138.70亿元及225.72亿元 , 对应的同比增长率分别为1.82%、18.45%、31.96%、4.23%及56.13% , 增速小高峰分别为2018年、2019年及2021年 。
事实上 , 李宁业绩的每一次增长节点都与国潮热息息相关 。
2018年 , 国潮元年开启 , 李宁借势携中国元素鞋服亮相纽约时装周 , 成为第一个登上纽约时装周T台的中国运动品牌 。 为了增强国货标签 , 同年李宁推出中国李宁系列 , 在产品定位上对标耐克等国际品牌推出多款产品 , 并与完美日记等一道成为消费品类的国潮代表 。
这一次的惊艳亮相 , 让李宁从不温不火中实现越级式增长 , 营收增长率从2017年的1.82%跨越到18.45% 。
2019年 , 发现国潮流量密码的李宁乘胜追击 , 持续扩大国潮营销力 , 线上营销、线下开店 。 这一年 , 李宁名利双收 , 营收增速再提升至31.96%;2021年 , 新疆棉事件发酵 , 李宁优先发布声明并标出新疆棉成分大获消费者好感 , 对应鞋款销量暴增、品牌表现再创高峰 , 股市开始上涨行情 。
李宁引领的国潮热下 , 国货品牌纷纷开始以爱国之名博好感 。
今年5月份 , 蜂花老板在直播间透露多年来被外资打压 , 被网友点名要求涨价;7月份 , 鸿星尔克为河南暴雨捐款 , 网友冲进直播间疯狂下单 , 调侃着要求老板踩烂缝纫机赶工;白象、林清轩、汇源果汁的一次次出圈 , 都足见中国消费者的“钞能力” 。
国潮的红利 , 李宁本可以吃很久 , 但新品事件的出现却让事态发生了转变 。
值得注意的是 , 品牌创始人李宁先生因成功的品牌运营 , 引领国潮而获得“2019年十大经济年度人物” , 当时其颁奖词是这样介绍的:
从巅峰跌落到走出泥潭 , 他逆境回归向死而生 , 开启公司“单品牌、多品类、多渠道”的战略变革;从“李宁”到“中国李宁” , 他重塑品牌引领国潮崛起 , 惊艳亮相国际时装周 。 2019年 , 他左手自建工厂 , 进入供应链上游;右手发力电商 , 提升渠道经济 , 积极培育产业生态 , 打造一条中国特色的体育产业链 。
颁奖词字里行间都是对李宁带领国潮走向国际舞台的肯定 , 可谁也没有想到 , 就是这样一家几乎与国潮划为等号的企业 , 对消费者的态度竟如此傲慢 。 截至发稿前 , 李宁除了在官方微博发布声明外 , 仍未删除涉及产品的相关图片 。
那么假如撕掉爱国标签 , 李宁又有有多少硬实力?
颤颤巍巍的增长曲线李宁已经控制不了李宁了
文章图片
国潮把李宁从颓势中拉了一把 , 但李宁距离站稳很远距离 。
2018年首次翻红至今 , 已经走过4年 , 营销升级、产品迭代、定位精准的李宁 , 虽然营收一直都处于增长势头上 , 但实际上 , 其发展中的一些隐患也开始显现出来 。
根据2022年半年报 , 2022年上半年李宁实现营业收入124.09亿元 , 较去年同期增长21.69% , 不足2021年的增长率的一半 。 同时 , 2022年上半年李宁的净利率从19.2%降至17.6% , 毛利率从55.9%降至50% , 李宁的生意开始不好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