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连续下了好多天的雨,天空终于放晴,但初春乍暖还寒,此时如何养生?深圳市中医院治未病中心汪栋材教授建议做好这四点,让你更健康!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经过春节假期的休整后,大家开始上班时好像不太适应,很容易引起疲乏,也就是常讲的“春困”。
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汪栋材教授表示,从中医的角度讲,是“天人合一”的表现,随着四季更替,阳气和阴气相互转换。因经过一个冬天以后,人的阳气需要慢慢要舒展,从而导致气血主要在四肢和体表运行,相对而言供应大脑的就少了,就会使人产生疲劳困乏的感觉。
文章插图
三、防“传染病”
春季主生发,万物蠢蠢欲动,细菌、病毒亦随之活跃,且易随风传播,故春季传染病多发。当今面对新冠肺炎的传播,我们应保持一个良好的身体健康状态,在日常生活中做好防护,注意环境卫生,增强自身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中医所谓“未病先防”,在疾病发生之前提前预防更为重要。
另外提醒大家春季传染病初期多有类似感冒的症状,易被忽视,因此身体有不适应及时就医,特别是有发热、皮疹症状,应尽早明确诊断,及时治疗。
中医专家从以下饮食、情志调节、起居三方面提出建议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健脾祛湿、理气升阳
【 春捂|初春乍暖还寒,养生要特别注意这四个方面】 适用于雨水前后的养生保健,亦适用于脾胃虚弱、肝气郁结所致情志抑郁、食欲不振、脘腹胀满、大便稀溏、排解不畅等症。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一、足三里:
作用: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是人体保健要穴,经常揉按可以调理脾胃,促进脾胃运化。
《黄帝内经·灵枢》记载: 邪在脾胃,则病肌肉痛,阳气有余,阴气不足,则热中善饥;阳气不足,阴气有余,则寒中肠鸣腹痛。阴阳俱有余,若俱不足,则有寒有热。皆调于足三里。
定位: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大约四指并拢的宽度)。
按摩方法:用拇指揉按穴位,以舒适耐受为度,一般每天2次,每次3-5分钟。
二、丰隆穴:
作用:丰隆穴主要是化痰湿,和胃气。
定位:在外踝上8寸,胫骨前缘外侧1.5寸(大约食指中指并拢的宽度),从腿的外侧找到膝眼和外踝这两个点,连成一条线,然后取这条线的中点,接下来找到腿上的胫骨,胫骨前缘外侧1.5寸。
按摩方法:用拇指揉按穴位,以舒适耐受为度,一般每天2次,每次3-5分钟。
补充说明:痰湿体质的人,可以经常揉按这两个穴位。
近些年来人们生活条件改善,久坐工作的人越来越多,加之大量饮酒、肉类等高脂食物摄入增加,痰湿体质的人群也在逐渐增大。痰湿不仅会引起肥胖、乏困无力,还可能导致更加严重的器质性疾病。
痰湿体质的人的特征,国医大师王琦教授曾给痰湿体质的特征描述为"脸上油乎乎、肚子胖嘟嘟、睡觉打呼噜”,读者朋友可以自我对照一下。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黄帝内经》云:“春三月,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行,以使志生。”春季养生要早起晚睡。相对于春天来说,白天逐渐变长。顺应时令的变化,春季人活动的时间可以相应延长。春季的晚睡是相对于冬季而言的。
晚上11点到凌晨3点之间,是胆、肝经运行时间,春季要养肝,因此尽量不要熬夜,要在11点之前入睡。
春天应肝木之气,肝气喜条达而恶抑郁,睡觉时间过长不利于肝气的升发。因此春季要早起,不宜睡懒觉。春季早起活动,可以舒展筋骨,有助于阳气的提升。■
- 春困|初春,鸡蛋和百合是绝配,有条件要常吃,很多人还不知道有啥用
- 摄生消息论|早春乍暖还寒易感冒,三个方面做好预防
- 白扁豆|初春吃3菜 仲春吃2根 暮春吃1豆!养出不老肝 体内湿气除光光
- 中老年人|初春养生有讲究 早上梳头晚上泡脚
- 春捂|适当“春捂” 保健防病根据气温变化及个人…
- 脑血管病|【健康提醒】乍暖还寒,春季注意预防脑血管病
- 健脾|二三月必吃“初春第一花”!健脾祛湿又防癌,春困也悄悄没了
- 血栓|初春寒冷天气,一定要警惕脑卒中!
- 刘桂滨|初春, 要警惕这些“初春病”!
- 破洞牛仔裤|乍暖还寒说“春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