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 保姆|专家“保姆”团队陪6头江豚过春节】在中科院水生所白鱀豚馆的水族池里,江豚“洋洋”高兴地翻转身体。
长江日报采访人员周劼摄
文章插图
王超群检查白鱀豚馆外的水循环系统。
长江日报采访人员周劼 摄
□ 长江日报采访人员周劼
“江豚是很黏人的”,王超群说着将手放在玻璃上轻轻上下晃动,像打招呼。隔着玻璃,水族池里的江豚“洋洋”迅速游了过来,摇头晃脑,翻滚身体。它的眼睛眯着,嘴唇上翘,“微笑天使”在回应着人类的交流。
王超群是中科院水生所白鱀豚馆江豚饲养与训练团队负责人。2月9日上午,长江日报采访人员来到白鱀豚馆,正在值班的王超群带我们参观了两层楼高的江豚饲养池。据介绍,白鱀豚馆饲养着3头野外科考捕捞的江豚和3头人工繁育的江豚,其中一头已经是人工繁育的第二代。“这在世界上的淡水豚类里是独一份。”王超群说。
“洋洋”就是一头野外科考捕捞的雌性江豚,从2007年到现在,在白鱀豚馆住了十几年。一年半前“洋洋”当妈妈了,生了一头小江豚,辛辛苦苦哺乳到没奶了。可是小家伙还不愿意断奶,不停地咬妈妈要奶吃,弄得“洋洋”经常皮肤破损,伤痕不断。饲养员没办法,只好将母子分开,让“洋洋”单处一室。在偌大的水池里独自徜徉的“洋洋”很喜欢看到人类,隔着玻璃与人类互动。
白鱀豚馆是江豚的“保育园”,科研人员将对这里的江豚进行身体各项指标检查、样本收集、塑形训练、分子生物学测定,乃至生活习性观察,这些基础研究将为野外采取的各种江豚种群的保护和繁衍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几年前,一头人工繁育的江豚“阿宝”从这里“毕业”放归大自然。
春节和平日对于江豚而言没有什么两样,一刻也离不了人。从早上7时到晚上11时,江豚“保姆”王超群团队春节期间每天轮流值守,陪着江豚们过春节,现场观察和仪器检测一样都不能少。
早上7时,王超群开门进馆,第一件事是测水位,量水温。江豚对水位、水温都很敏感,一点点变化都可能影响它们的健康。见到人来,江豚常常跃出水面,翻起浪花。“这个时候的江豚心情最好,波浪里都含着笑意。”王超群一一观察着每头江豚的兴奋度,看它们有没有异常。
随后,王超群走向室外的维生系统,检查水循环、水质过滤是否正常。7个水泵一字排开,嗡嗡作响。这套水循环系统已经使用了20余年,有些超负荷工作,所以每个地方的检查要特别细心。例行检查每隔两三个小时要进行一次。不久前,一个阀门漏水,引起水循环不足,幸亏发现、抢修及时,王超群心有余悸。三天前下大雪,顶棚上的雪化成水后如帘滴下,恶劣天气里他更要一丝不苟。
8时20分左右,江豚的早餐准备好了。新鲜和冰冻搭配的小鱼是江豚的主食,1.4米左右的成年江豚饭量可不小,一天四顿,足足3—4公斤,一年一头江豚的进食量大约1.5吨。江豚食物的搭配有讲究。“江豚不喝水”,王超群说。“江豚就在水里,难道不喝水?”采访人员好奇地问。“是的,江豚全靠食物来摄取水分,所以食物的含水量要合适,得让它们吃着小鱼就能吃饱喝足。”
“江豚对人很亲近,但也很敏感。它们对水中噪声反应特别强烈,一点儿噪声就可能打乱它们的生活规律、行为举止、进食胃口。有几次,我们发现有的江豚莫名其妙地行为异常,吃也吃不好,睡也睡不好,老是烦躁。后来从新闻中才知道,是很远的工地在进行水下打桩施工。”王超群解释说,“我们观察到的这些关联对野外江豚保护很关键,比如在江豚的栖息地,船只过往就被要求减速,降低水下声波的强度,减少对江豚生活的干扰。”
室内的江豚研究是野外江豚保护的基础,训练员的工作就是保证在动物与训练员之间处于和谐融洽的状态,在这样的状态下采集的数据才是最顺利最稳定的。王超群介绍说,只有动物和训练员之间建立彼此熟悉彼此信任的关系,后续的科学研究才方便开展。
正说着,“洋洋”又贴了上来,低着脑袋,露出头顶的呼吸孔。“你再仔细观察,它两只眼睛后面有两个小洞,那是它的耳朵,但是已经退化了,是封闭的,是退化后的遗迹。它也不是用嘴巴发声,而通过隆起的圆圆的头顶发声。”王超群指点着告诉采访人员,“多么奇妙的生物! 愿它们和人类真正和谐共处。”
来源:长江日报
- 运动员|“雪山飞”“黑科技”为健康冬奥添保障
- 猪脑花|“乱吃”惹祸!两人脑里长了虫子
- 甲状腺|2月12日-13日,甲状腺专家于棉荣教授来昆会诊
- 小粽子|端午粽飘香,科学食用“粽”没错
- 曼陀罗|6种常见“野草”,以往人们不在意,一听名字这也太美了,要养
- 长寿|长寿是“吃”出来的,牢记下面这5个饮食小技巧,越吃越养生!
- 爱自己是一种能力,怎么爱自己是一门学问
- 高度近视|“视觉2020,关注普遍的眼健康” 我们在行动
- 预防|怎么预防夏季腹泻?专家传妙招!
- 竹叶|俗称“癌草”,价值很珍贵,用来炖豆腐是一绝,可别当杂草除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