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9月17日电(采访人员 武晓慧) 每年的9月是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月,由国际阿尔茨海默病协会设立,今年是第十年,主题为“知彼知己 早诊早智”。1999年,中国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阿尔茨海默病逐渐成为中国应对人口老龄化方面的重要议题。根据2019年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目前在65岁及以上人群中,老年期痴呆患病率为5.56%。
文章插图
2021年9月2日,在一次“艺术疗愈”线下工作坊间隙,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何春兴在听智能电话手表的铃声。(中国日报采访人员 武晓慧 摄)
2020年初,国内首个《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家庭生存状况调研报告》发布,报告显示,中国约有1000万阿尔兹海默病患者。疾病认知不足、照护难度大、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等,是数据背后一个个具体家庭面对的诸多困境。
《阿尔茨海默病康复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19》中指出,非药物治疗的康复干预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今年7月至9月,由国内艺术团体“身身不息”和苏格兰芭蕾舞团联合发起的舞蹈疗愈项目“舞在当下-中国”在北京落地实施,是艺术介入康复治疗的一次尝试和探索。
当遗忘成为日常
2021年9月7日,“舞在当下-中国”舞蹈疗愈项目迎来了最后一次线上工作坊。在66岁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江明辉家中,他和妻子阿夏准时守在电脑前。他们是参与这次项目的九组家庭之一,还被拍到了一部纪录片中,此次联合“99公益日”活动第一次进行直播放映。
文章插图
2021年9月7日,舞者孙菂(左)带领患者江明辉(中)及妻子阿夏参加线上工作坊。(中国日报采访人员 武晓慧 摄)
当看到短片中自己的生活点滴都被镜头记录下来时,江明辉表现出困惑不解,“什么时候拍的,我怎么不知道?”妻子阿夏反问,“人家待了一个星期,每天都来,有时候晚上还住在这里。”“我咋不知道,”江明辉想了想补充道,“我咋没见到他们,应该先告知我,偷拍不对。”曾经严谨细致的高中数学老师,如今陷入和记忆缺失的抗争中。
遗忘,是阿尔茨海默病对患者记忆的攫取,是伴随每个类似家庭的日常,既尝试着抵抗,让它发生得慢一点,再慢一点,又不得不渐渐学会与之和平共处。如果细数丈夫确诊之后的变化,阿夏能讲出许多许多,炒菜忘记放盐、记不得回家的路、走失报警,甚至有时记不得她或女儿,都发生过,这也是无数类似家庭经历的缩影。
在线上直播的课程中,阿夏不断尝试去唤起老伴的记忆,她指着屏幕上的其它组家庭,他们不久前才见过面,“这个是谁?记得吗?上次咱们参加活动一起去了,”“这个呢?人家80多岁了,看这身体多好,”“这个老师呢?上次人家教你唱歌,还一起跳舞。”
文章插图
2021年9月7日,患者江明辉(右)及妻子阿夏(中)参加线上工作坊时和同时连线的其他嘉宾打招呼。(中国日报采访人员 武晓慧 摄)
当第一次成为“主角”
阿夏不断试图唤起丈夫记忆的场景,源于时间向前几日,他们刚刚参加的一次线下工作坊。受到疫情影响,在连续几次线上的活动后,参与“舞在当下-中国”舞蹈疗愈项目的九组家庭终于迎来一次面对面的相聚。
文章插图
2021年9月7日,线下工作坊分享交流环节。(中国日报采访人员 武晓慧 摄)
当天,参与者们早早来到活动场地,患者被贴上写有“舞者”的姓名签,和陪伴他们的家人同时也是照护者,以及项目导师围坐一圈,自我介绍、热身练习、舞蹈动作分解,蒙古舞,新疆舞,从一开始拘谨地坐在座位上模仿,到起身跟随音乐舞动;《茉莉花》、《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从眼神中偶尔闪过的茫然和不断张望,到兴奋地挥手打着节拍沉浸其中合唱。他们谈论起年轻岁月里的集体记忆,聊到那些共同的经历时,激动得站起来走向对方击掌。
文章插图
2021年9月2日,在线下的工作坊中,上海尽美长者服务中心创始人顾春玲(中)带领患者何春兴一起唱《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中国日报采访人员 武晓慧 摄)
“这样以我们为中心的活动太少了,能有人关注我们,特别是老年的这个群体,太难得,”一位患者家属在活动结束时感叹,“我们也去天坛公园,上景山公园唱歌,但不一样,从来没有我们是主角。”
- 抗癌|硒是提高免疫力、抵抗癌症必需的元素!这5种食物要多吃点
- 他冒死从海外偷回一根藤蔓,救了我国千万百姓,如今被很多人遗忘
- 食物|女性不想老太快,推荐3种食物,滋肝养肾,排毒抗衰,增强抵抗力
- 淡化|40岁的女性老的快,不妨多吃3种食物,淡化皱纹、抵抗衰老
- 抵抗力|人到中年想长寿,多吃3种食物,排毒抗菌、降压减脂,增强抵抗力
- 腰部|原来吃猪皮,不能抵抗衰老?营养师:以下5种食物才是“抗衰老”
- 内分泌|女人不想老得快,常吃些“天然玻尿酸”,抵抗衰老,不做黄脸婆
- 植物纤维|常给孩子吃的两道菜,补充蛋白质,孩子长得快,还增强抵抗力
- 暖身|天冷,早餐应该常吃它,比吃肉还养人,常吃健脑益智,增强抵抗力
- 女性|女性到了中年常吃4种食物,延缓衰老、养护肌肤,提高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