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统治者不顾一切执意禁海的理由究竟是什么( 二 )


出现这种情况有可能是在海上遭遇了大风浪不幸遇难 , 但康熙帝认为这些失踪人口很有可能加入了海盗集团 , 甚至有可能与西方国家的势力勾结在一起 , 意图颠覆清帝国的统治 , 这让康熙帝不得不重新考虑重开海禁的问题 , 这便是第二个原因 。

清初统治者不顾一切执意禁海的理由究竟是什么
文章图片
清圣祖康熙帝
郑成功之父郑芝龙本为明朝旧将 , 在看到清军入关后意识到明朝大势已去 , 不久便接受了清廷的招降成为清军将领 。 但清廷上层始终对攻入山海关后再投诚的明军将领保持着戒心 , 甚至处处提防 , 一有机会便捏造罪名将其处死或下狱 。
郑芝龙接受招降后一直被清廷软禁在北京城 , 没过多久就被持有假圣旨的苏克沙哈暗地里处死 。 当郑成功听闻父亲遇难的消息后便再次掀起抗清大旗 , 联合父亲旧部重新在东南沿海一带活动 。 郑成功的兵力和资源毕竟有限 , 无法和强大的清军相抗衡 , 无奈之下郑成功选择渡过台湾海峡 , 以台湾为安身立命之地 。 公元1661年 , 郑军击败占据台湾岛多年的荷兰势力 , 公然宣布承继明朝皇统 , 以明皇所封延平王之名世守台湾 。

清初统治者不顾一切执意禁海的理由究竟是什么
文章图片
郑成功之父郑芝龙
次年继位的康熙帝自然不会允许孤悬海外却又紧邻大陆的台湾岛依然奉明朝为正统 。 很快康熙帝便命朝臣拟定了攻台计划 , 并指认施琅为攻台总先锋 , 但因鳌拜从中作梗 , 攻台计划故而被耽搁了下来 。 在随后的时日里 , 康熙帝先后与鳌拜、吴三桂等人苦苦周旋 。 在将内患平定后 , 康熙终于开始重新考虑收复台湾的相关事宜 。
在清廷无暇南顾之时 , 台湾郑氏不断派兵袭扰福建沿海 , 劫掠内地居民财物和生活物资 。 郑军此举也算是正常现象 , 毕竟孤悬海外的台湾物资贫乏 , 很难保证自给自足 。 同时清廷一直与郑氏处于敌对状态 , 更不可能开通市场并进行贸易活动 , 所以郑军除了劫掠内地别无所选 。

清初统治者不顾一切执意禁海的理由究竟是什么
文章图片
郑家军
清廷与台湾郑氏形成对峙局面时 , 内地仍有不少百姓心向明朝 。 再加上郑成功将荷兰人驱逐出荷兰岛 , 更是在福建沿海和台湾两地军民心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 清廷之所以下达禁海令 , 一方面是保护福建沿海的百姓免遭郑军劫掠 , 另一方面便是避免内地百姓暗中资敌 , 使攻台计划难上加难 。
事实上 , 从顺治年间开始 , 清廷就已经针对台湾问题下达了禁海令 。 对此 , 《严禁通海敕谕》中有着相关记载:
"郑成功盘踞海徼有年 , 以波涛为巢穴 , 无田土物力可以资生 , 一切需用粮米、铁、木、物料皆系陆地所产 , 若无奸民交通商贩 , 潜为资助 , 则逆贼坐困可待 。 "

清初统治者不顾一切执意禁海的理由究竟是什么
文章图片
延平王郑成功
然而诏令刚刚颁布就遭到了群臣的反对 , 诸多大臣认为朝廷不应当以迁界禁海作为处理台湾问题的唯一解决途径 。 面对日益侵扰内地的郑军 , 朝廷应当尽快想出应对之策 , 比如派兵征缴 。 这些官员的担心其实也不无道理 , 毕竟迁界禁海在对台湾郑氏产生打击的同时也严重伤害了福建沿海居民的利益 , 这些以海为生的百姓不得不在地方衙门的监督下搬离海边 。
同时 , 清廷此举让大多数官员都认为朝廷想要放弃台湾 , 并没有收台的决心 。 但顺治帝此时已经意识到 , 凭借当下的清军及水师 , 是绝无可能收回台湾诸岛 。 清朝以弓马骑射定鼎天下 , 骑兵虽然英勇无敌但却不善于水战 。
而且此时帝国境内仍然有许多内患存在 , 远比台湾所带来的威胁要大得多 。 无论从哪个角度考虑 , 即刻攻台都并非上上之策 。 而选择迁界禁海 , 不仅能够有效遏制台湾郑氏的发展和扩张 , 还能够最大程度减少清帝国的损失 , 所以顺治帝才会做出这样的决定 。

清初统治者不顾一切执意禁海的理由究竟是什么
文章图片
依靠弓马骑射打下万里江山的八旗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