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李牧的军事素养高于白起?( 二 )


这两年时间有史记载的关于“离石”只有公元前281年白起攻打石城,“赵得讲于魏 , 至公子延 , 因犀首属行而攻赵 。 兵伤于离石 , 遇败于马陵” , 意思是同魏国讲和后 , 秦国把公子延送去做人质 , (白起)随魏将公孙衍连续不断地发兵攻赵 。 军队在离石受挫 , 在马陵遭到失败 。

为什么说李牧的军事素养高于白起?
文章图片
白起经略楚国图
(四)楚人反我江南
【二十三年 , 襄王乃收东地兵 , 得十馀万 , 复西取秦所拔我江旁十五邑以为郡 , 距秦 。 】——《史记·楚世家》
【三十一年 , 白起伐魏 , 取两城 。 楚人反我江南】——《史记·秦本纪》
楚襄王二十三年和秦昭王三十一年是同一年 , 这一年楚襄王收复江边被秦国攻占的十五座城池 , 同一年“白起伐魏 , 取两城” , 但是《秦本纪》中将“楚人反我江南”置于“白起伐魏 , 取两城”之后 , 很可能是白起攻占魏国两座城后 , 楚国收复失地 , 白起作为经略楚国的主帅 , 肯定不能坐视楚国收复秦国血战夺取的楚国城池 , 但是秦军败了是很明显的 。 楚国的胜利是辉煌的 , 司马错、白起攻打楚国多年 , 所得城池不一定有楚国收复的多 , 很有可能秦国这次失败把秦惠文王时期的战国吐出不少 。
自楚襄王收复失地四十多年秦国没有攻打楚国 , 可见楚国的胜利之巨大 , 秦国失败之惨痛 。 作为主帅的白起是要付主要责任的 。 所以楚襄王从白起手中夺得城池可能性非常高 。 因为秦国岂能为攻取魏国的两座城池而弃多年经略楚国的成果于不顾?显然不可能 , 既然秦国和白起本人不愿意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 白起肯定要有所作为 , 毕竟是一口气收复十五城的大战 , 白起岂能作壁上观?所以白起攻占魏国两座城池后 , 肯定会付诸实际行动阻止楚王的军事进攻 , 结果很明显 , 白起他没能成功 。
二、白起的战绩注入了太多水分——占了秦国国力强大的光
秦国自商鞅变法后由西戎边陲一个不知名的类似于部落制的周王室“弼马温”一跃成为雄视天下的超级强国 , 与东方的超级大国齐国遥相对峙 。 后来在秦国的密谋下 , 由复仇心切的燕国牵头发起针对齐国的合纵 , 这就是著名的五国伐齐 , 齐国经此一役势力大衰 , 此后秦国独大 , 相对于其他六国综合国力有压倒性的优势 。
白起指挥的著名战役有与韩魏的伊阙之战、与楚国的鄢郢之战、与赵国的长平之战 。 伊阙之战的对象过于羸弱(魏国在马陵之战后魏武卒消耗殆尽 , 沦为二流国家 , 针对其他国家几乎没有胜仗)含金量不怎么高 , 和廉颇的破燕之战并无二致 。 鄢郢之战白起也是久攻不下 , 后耗费时日和巨大人力引渠用水淹城 , 才得以攻破 。 如此大的人力消耗 , 当时也只有秦国能够承受 。 而且楚国在最盛的楚怀王初期国力尚不如秦国 , 后历经张仪欺楚和樗里疾的打击 , 白起经略楚国前 , 楚国还被匡章攻击 , 在垂沙之战损失惨重 , 至白起攻楚时楚国已然衰落不堪 。 白起在楚国的战绩樗里疾、张仪、匡章已经为其建树甚多 。 长平之战白起统领六十万大军与毫无实战经验的赵括展开决战 , 赵军战死二十多万 , 投降被坑杀二十多万 , 而秦军自损过半 , 这样的战绩确实让人难堪不已 。
【今秦虽破长平军 , 而秦卒死者过半 , 国内空】
——《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白起的长平之战跟日本陆军军神乃木希典的旅顺之战颇为相似 , 乃木希典的肉弹攻势以五万人死亡的代价歼灭俄军一万四千多人 , 乃木希典之所以打得如此惨烈 , 主要是日军强攻俄军高地阵地 , 白起指挥的秦军尚未强攻赵军 , 反而是赵军被围 , 秦军据险而守 , 赵军强攻突围造成的秦军巨大伤亡 。 长平之战 , 白起虽然全歼赵军 , 但是双方实力差距实在太大了 , 白起不论在兵力、后勤补给、地形、实战经验等具有全面优势 , 战争结果居然和巨大的优势不成正比 , 白起的高超军事指挥水平确实让人难以信服 。 若没有秦国强大的后勤保障和秦国高层的智囊团的全力支持 , 长平之战双方胜败未可知 。
三、白起从不打无把握之仗 , 有畏战和惜名之嫌
如果匡章攻破函谷关时 , 白起没有出战 , 那白起的畏战惜名之嫌就已坐实 。 前面我们已经分析得出白起不可能是无名之辈 , 因为函谷关战败两年后白起是左庶长 , 且在魏冉相秦举荐他之前 , 这两年秦国没有任何战争 , 白起不可能凭借军功升为左庶长 。 所以白起在函谷关之战肯定是左庶长或者更高职位 , 所以函谷关之战白起要么战败 , 要么畏战惜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