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复习 文言文 课件
1、9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 初中生文言文复习 (人教版3年,初中生怎样学习文言文,读读、议议、讲讲、背背,课标如是说: “阅读浅议的文言文 ,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
背诵优秀诗文80篇 。
,考纲这样定: 1.顺畅地朗读 , 句中语意停顿正确; 2.理解文中字词的含义; 3.理解并翻译课文的句子; 4.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与作者的思想和写法的主要特点,文言文阅读材料选自课内 , 18分左右;(另选择题1题 , 3分,5.童趣(2007年,沈复 ,代文学家 , 浮生六记是 体散文,这是一篇充满童真童趣的文章 。
作者以一颗天真烂漫的童心来观察事物 , 以生动的笔调 , 充分展开 与, (写法)写出作者儿时的“ ” 。
2、 。
(主旨,总叙“物外之趣,观蚊如鹤,观赏群鹤舞空图,观赏白鹤青云图,神游草丛(花台,鞭驱虾蟆,表现了作者幼小的心灵惩罚强暴、同情弱小的朴素感情,仔细观察丰富想象,奇特想象一,奇特想象二,奇特想象三,清,自传,联想,想象,物外之趣,仔细观察,七(上,10.论语十则,论语记录 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 共20篇 , 是 家经典著作之一,孔子 , 名丘 , 字仲尼 ,时 国人 ,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儒,春秋,鲁,包括第1、2、3、4、5章,包括第1、4、5、6、7、8、9、10章,包括第8、10章,己所不欲 , 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 , 对此 , 曾经有过不同看法 。
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 ,。
3、说说你怎样看待“己所不欲 , 勿施于人”,25.世说新语两则,世说新语是六朝 的代表作 。
刘义庆 , 南朝宋文学家 。
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1.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答案可从“融洽” 、“欢快” 、“轻松”中任择一两个,2.两个比喻哪个更好,撒盐”一喻好 , 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 , 在风中往往上扬 , 甚至飞得很高很远 , 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 。
写物必须求得形似而后达到神似 , 形似是基础 , 据此可知 , 前一喻好 , 后一喻不好,柳絮”一喻好 , 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 , 正如英国大诗人雪莱所说 , “冬天到了 , 春天还会远吗”(西风颂) , 有深刻的意 。
4、蕴;而“撒盐”一喻所缺的恰恰是意蕴“撒盐空中” , 干什么呢?谁也不知道 。
好的诗句要有意象 , 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 。
“柳絮”一喻好就好在有意象;“撒盐”一喻仅有物象而无意蕴 , 所以说不好,公大笑乐”: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笑”前喻 。
“乐”后喻;为“柳絮”一喻而“笑乐,志人小说,作者也没有表态 , 却在最后补充交代了道韫的身份 , 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 , 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答:陈太丘与友期记陈纪七岁时的故事 , 表现了他的聪敏 , 但主要是写他懂得为人的道理 , “无礼” “无信”二语为全篇核心 , 作者的意图是借陈纪的责客语 , 从反面来说明“礼”和“信”的重要性,答:我们不赞同这个说法 , 对一个七岁的孩子不应如此求全责备,2 。
5、.故事的结尾有争议 , 有人认为客人既已认错 , 陈纪就应当原谅他 , 而他居然“入门不顾” , 弄得客人尴尬之极 , 无地自容 。
这是否也应当算作“无礼”,陈太丘与友期即小见大 , 即事见人 , 简练传神的描写 , 既刻画了元芳 、 的品质 , 又告诉人们为人要 、 的道理,聪颖,明理,有信,有礼,1.陈太丘与友期何以不入“夙惠”门,5.伤仲永,七(下,王安石 , 字介甫 , 晚号半山 ,政治家 , 文学家 。
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1.本文 (写法) , 以方仲永的实例 , 说明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北宋,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借事说理,议论,叙事,生五年,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
,闻,十二三,令作 。
6、诗 , 不能称前时之闻 。
,见,又七年,泯然众人矣 。
,问,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2.结构,3.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 。
原因是什么,从方仲永个人情况看 , 原因是,从道理上说 , 是因为“ ” , 即没有受到后天的正常教育,5.本文语言十分精当 。
例如第一段 , “世隶耕”三字是对“未尝识书具”“不使学”的必要铺垫 , 既衬托了方仲永的。
又暗示了造成他命运的。
一个“ ”字 , 生动地写出方仲永索求书具的儿童情态;“ ”“ ”“ ”三个副词 , 使一个天资非凡、文思敏捷的神童形象跃然纸上,4.文章以“伤仲永”为题 , 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一个神童最终“泯然众人”的 之情 , 对“受之天( )”而“受于人( )者不至”者的 之 。
来源:(未知)
【学习资料】网址:/a/2021/0321/0021742832.html
标题:文言文|文言文复习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