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复习 文言文 课件
13、,秋景萧瑟、清凉凄静,凶险迅疾,欢快明朗,悲寂凄凉,奔放美,清幽美,凄婉美,雄奇险拔,清幽秀丽,连绵不断,遮天蔽日,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4.课文结尾引用诗句“巴东三峡巫峡长 , 猿鸣三声泪沾裳”有何作用,5.课文写三峡四时风光 , 为什么从“山”写起?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答:因为“峡”的意思就是两山夹水的地方 , 有“山”才有峡 , 所以从山写起 。
三峡的水又是最有特色 , 所以接着写水 。
写水先写夏水 , 后写春冬之水 , 因为夏水最盛 , 最为凶险 , 最具特点 。
最后描写三峡之秋的悲凉气氛,答:突出三峡秋景肃杀的特点 , 渲染凄清的环境气氛 。
侧面表现了三峡渔民船夫的悲惨生活,27.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陶弘景,1.答谢中书书 。
14、是六朝山水小品的名作 。
“,”总领全文 , 以“ ”点明全文中心 。
当中部分则具体续写“山川之美” , 最后以感叹总括全文 , 复以名人证实此说,2.结构,平远 高远,山水相映之美,山之高,水之净,仰视,俯察,色彩配合之美,晨昏变化之美,动静相称之美,形体的动与静,光色的动与静,声响的动与静,静,动,山川之美 古来共谈,美,3.请你谈谈对“实是欲界之仙都 。
自康乐以来 ,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的理解(表达方式及作用,答:议论 , 由衷地赞叹山川之美 , 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记承天寺夜游苏 轼,1.全文以“月光”为线索 , 依据作者的行踪 , 以诗的笔触描绘了夏夜月光图 , 创设了一种清冷皎浩的 。
15、意境 , 表达了作者复杂而微妙的情感(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2.结构 。
第一段:叙述 第二段:描写(描绘月夜庭中美景) 第三段:议论(点出作者旷达乐观的襟怀,3. 请你谈谈对“庭下如积水空明 , 水中藻、荇交横 , 盖竹柏影也 。
”的理解,答: “积水空明”写月光的清澈透明 , “藻、荇交横”写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 , 具有清冷皎洁的特点 , 给人空明澄澈、清幽宁静的感受,4.你是如何理解文中“闲人”的含义,闲人”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闲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八(下,21.与朱元思书(2008年,1.吴均 , 南朝梁文学家 。
其文以小品书札见称 , 时人称为“吴均体,3.结构,2.作者描绘了富 。
16、阳至桐庐一百多里富春江上雄奇秀丽的景色 。
总领全文的句子:, ,奇山异水 天下独绝,异水,夸张,清澈,壮美,比喻,迅疾,秀美,奇山,视觉,听觉,山之高(险,山之幽(美,4.“鸢飞戾天者 , 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 , 窥谷忘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抒发了作者热爱(赞美)大自然美好景色的情感 , 含蓄表达了作者淡泊名利 , 向往宁静闲适生活的人生态度,5.写作意图,自言本志:沉迷山水 , 鄙弃名利 。
婉言规劝:退出官场 , 隐居山林,24.送东阳马生序(节选,1.宋濂 , 明初文学家 。
明太祖朱元璋推其为“开国文臣之首,2.“序”是一种文体 。
“序”有书序和赠序两种 , 本文是赠序,3.作者现身说法 , 叙述了自己青少年时代求学 。
17、的艰难和勤奋学习的经历 , 动之以情 , 晓之以理 , 勉励马生勤奋学习 , 成为德才兼备的人,4.结构,幼时,致书之难,遍观群书,加冠,叩问之难,求教之难,行路之苦,生活之艰,从师,“ ”为全文定下基调,嗜学,无书,无师,卒获有所闻,勤且艰,求书的艰辛,求师的艰难,求学的艰苦,着力写苦 , 有两个目的:一是对比同舍生 , 一是表现自己“中有足乐者,5.本文比较明显的是富家子弟的豪华和作者的贫寒的对比 , 请简析其作用,答:同舍生生活优裕与自己生活贫寒对比 , 突出求学的艰苦 , 强调精神的追求和内心的乐趣 , 说明成才的关键是主观的努力 , 而不是客观的条件,6.作者为什么能够刻苦学习并学有所成 , 请简要谈谈你的理解、体会,浓厚的学习兴 。
18、趣,旺盛的求知欲望,吃苦的坚毅品格,专心的学习态度,刻苦学习、 博览群书、 虚心求教,26.小石潭记,1.柳宗元 , 唐代文学家 , “唐宋八大家”之一,2.本文描绘了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 , 着意渲染了 的气氛 , 抒发自己在寂寞处境中 的心绪,3.结构,发现小潭,闻声见形,移步换景,潭中景物,潭水,清澄,侧面描写,游鱼,动静结合,特写镜头,小潭源流,溪身,岸势,斗折蛇行)曲折蜿蜒,犬牙差互)参差不齐,形象比喻,潭中气氛,幽深冷寂,寓情于景,幽深冷寂,孤凄悲凉,孤凄悲凉,4. 文章前面写“心乐之” , 后面又写“悄怆幽邃” , 一乐一忧似难相容 , 该如何理解,答: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
来源:(未知)
【学习资料】网址:/a/2021/0321/0021742832.html
标题:文言文|文言文复习课件( 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