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步步高 选修 新人 学习 小结 变法 王安 单元 第四 高中历史 2013 新人教版选修1 第四单元
1、步步高】2013版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单元学习小结 新人教版选修1一、如何认识王安石的理财之道?(1)富国强兵是王安石变法的核心内容 , 理财又是其改革的重中之重 。
王安石认为 , 最好的理财方法是开源 , 而不是消极的节流 。
他本着“民不加赋而国用足”的方针 , 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
青苗法、募役法是当时争议比较大的措施 。
(2)青苗法是在需要播种或青黄不接的时候 , 政府向缺少粮、钱的农民借贷 , 收获后 , 随夏、秋两税 , 加息十分之二或十分之三归还谷物或现钱 。
凡灾伤达五分以上的地区 , 允许延期归还 。
实行青苗法的目的 , 是要使农民在青黄不接之际 , 不至受豪强地主高利贷的盘剥 。
跟高利贷者百分之百的利息相比 , 青苗法取息二分或三 。
2、分是很轻的 。
青苗法堵塞了“兼并之家”放高利贷的盘剥之路 , 朝廷也从中获得大量利息 。
(3)北宋时期 , 官绅豪强大地主有免役的特权 。
各种差役都落在中小地主和较富裕的农民身上 。
新的募役法规定 , 废除原来服役的办法 , 改由州、县官府出钱雇人服役 。
雇役所需经费 , 由民户按户等高下分摊 。
原来不承担差役的官绅豪强大地主也要交纳役钱 。
募役法的实施 , 使得原来轮流服役的农民回乡耕田务农 , 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 同时 , 官府也增加了财政收入 。
(4)“民不加赋而国用足”正是王安石变法的基本原则 。
一方面不加重国家赋税剥削 , 百姓生活安定就不会滋事起义;另一方面则是采用新法发展农业生产 , 增加收入 , 尤其要把大官僚、大地主、大商人 , 即那些“兼并 。
3、之家”的部分剥削收入收归朝廷 , 触及官僚地主的利益 , 所以激起了他们强烈的反对 。
二、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原因及教训有哪些?1原因(1)保守势力强大 , 王安石变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等保守势力的既得利益 , 遭到他们的激烈反对 。
(2)改革派缺少凝聚力 , 不能团结一致地推行变法 。
(3)宋神宗在关键时刻常常举棋不定 , 没有一贯地大力支持变法 。
(4)王安石变法仅仅是封建社会内部当政的地主阶级代表主持的旨在富国强兵的改革 , 没有触及导致社会危机加深的根本问题 , 也就不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 。
(5)新法在实际推行过程中 , 由于用人不当、执行不善等原因 , 不断出现违背变法本意的事件 , 引起农民的不满 。
2教训(1)改革必然涉及利益调 。
4、整 , 充满阻力 , 这就要求改革者必须有坚定的信念和坚韧不拔的意志 。
(2)改革过程中用人要得当 , 善于执行具体改革措施 。
(3)改革派领导集团要大公无私 , 团结一致 , 协调行动 , 才能促使改革成功 。
三、王安石变法与商鞅变法的异同相同点直接目的直接目的都是为了富国强兵变法方式变法都得到了王权的支持变法阻力变法内容都触动了旧势力的利益 , 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变法者的个人命运基本相同变法实质变法都对生产关系作出了调整不同点背景不同商鞅变法发生在新旧交替的社会大变革时期;王安石变法则发生在北宋中期统治危机四伏时根本目的不同商鞅变法要从根本上废除旧制度 , 建立新制度;王安石变法则是为了挽救北宋统治危机 , 部分调整生产关系性质不 。
5、同商鞅变法是一场封建化的运动;王安石变法则是对封建社会内部矛盾进行局部调整的改革四、王安石变法和庆历新政的异同项目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不同点中心内容整顿吏治富国强兵改革程度局部改革全面改革相同点背景北宋中期面临着严重的社会政治、经济、民族危机性质地主阶级的封建性改革结果遭到大地主、大官僚的反对而失败内在联系都是克服危机巩固统治的改革 , 庆历新政为王安石变法奠定了基础一、选择题1北宋前期 , 统治者认为:“富室田连阡陌 , 为国家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 , 边境扰动 , 兼并之财 , 乐于输纳 , 皆我之物 。
”这表明北宋政府()A采取抑制土地兼并、重农抑商的政策B减轻农民负担限制大地主特权C纵容土地兼并以便筹集军费D力图搜刮 。
6、百姓钱财充实国库2王安石在感事一诗中写到:“贱子昔在野 , 心哀此黔首(百姓) 。
丰年不饱食 , 水旱尚何有?”为解决以上问题 , 他变法时采取的措施有()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A B C D3有人反对王安石变法中的某项法令 , 认为它“将笼诸路杂货 , 买贱卖贵 , 渔夺商人毫末之利” 。
该法令是()A青苗法 B均输法 C免役法 D市易法4司马光说:“介甫(王安石 , 字介甫)文章节义 , 过人处甚多 。
但性不晓事 , 而喜进非 。
致忠直疏远 , 馋佞辐辏 。
”司马光所说的“馋佞”指的是()A拥护变法的人 B政府中的贪官污吏C反对变法的人 D从变法中受益的人5王安石变法为后世留下了许多值得品评的话题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变法遭到大 。
7、地主、大官僚的反对有些反对变法的人混入变法队伍 , 出现了用人失当的问题新法的某些措施如保甲法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变法违背了历史发展的规律A B C D题号12345答案二、非选择题6阅读材料 ,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
材料一王安石变法的经济措施 , 主要是通过限制大地主阶级的利益和通过政府利用商人专营某些商业行业 , 来获取财政收入 , 这对商品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变法较多地反映中小地主和中小商人的要求 , 尤其是南方地主和商人的要求总的来说 , 变法是代表地主阶级革新派的一种主张 , 其主流应该肯定 。
据王安石变法与商品经济材料二王安石不应算做是中小地主的政治代表 , 使用大、中、小地主代表以及革新派、守旧派等概念 , 都不能 。
【步步高|【步步高】2013版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单元学习小结 新人教版选修1】8、确切地反映当时的客观史实 , 应该分为官户、乡村上户和坊郭上户(北宋文献中的概念)三个阶层 。
从出身看 , 变法派与反变法派分子同属官户客观上 , 王安石变法增加了农民负担 , 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三冗”问题 , 但从流通领域进行了利益分配 , 将权力收归中央 , 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 应予基本否定 。
据王安石变法简论请回答:(1)王安石变法的经济措施主要有哪些?(2)材料一、二研究王安石变法 , 采用的相同方法是什么?结论有何不同?(3)综合上述材料 , 说明应当如何评价历史上的变法运动 。
7阅读材料 , 回答问题 。
材料一以诗赋记诵求天下之士 , 而无学校养成之法;以科名资历叙朝廷之位 , 而无官司课试之方 。
王安石本朝百年无事札子材料二苟不可以 。
9、为天下国家之用 , 则不教也 , 苟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者 , 则无不在于学 。
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1)据材料一 , 概括说明当时北宋在人才选用上存在哪些弊端 。
(2)材料二体现了王安石怎样的教育思想?在这一思想指导下 , 王安石是如何改革科举考试的?【答案解析】单元学习小结强化训练1C2A诗中的意思是要解决百姓最基本的生存问题 , 方田均税法主要是针对官僚地主的 。
3D材料要求回答直接损害商人利益的法令 , A项限制了高利贷的盘剥 , B项是指依照“徙贵就贱 , 用近易远”的原则采购供应皇室、贵族和中央政府的物资 , 与材料中“杂货”“毫末之利”等不符 。
C项损害了官僚地主的利益 , D项限制了商人对市场的控制 。
4A“辐辏”指的是围绕在王 。
10、安石周围的人 , 这些人当然是支持变法的人 。
5A王安石变法因触动旧势力的利益而归于失败 , 为后世留下了许多有待品评的话题 , 例如变法中虽然重视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 但是忽视了减轻人民负担;变法过程中用人失察 , 出现了新法危害百姓利益的事情 。
但变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 促进了社会发展 , 仍然是顺应历史发展规律的 。
6(1)均输法、青苗法、市易法、募役(免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 。
(2)方法:阶级(阶段)分析、一分为二 。
结论:材料一 , 基本肯定;材料二 , 基本否定 。
(3)避免简单贴标签 , 应历史地看问题 。
(考生答案如超出要点但言之成理 , 可在每问总分范围内酌情给分)解析第一问注意对王安石变法内容的设问 。
11、仅局限于经济领域 , 属于基础知识能力考查 , 回顾教材即可回答 。
第二问和第三问实际都涉及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对历史事件评价的基本方法问题 。
评价历史事件 , 我们应该首先必须坚持的原则是生产力标准 , 应结合当时历史背景 , 客观、公正、一分为二地加以评判 。
7(1)弊端:人才选拔重诗赋记诵 。
官吏作用重科名资历 。
(2)教育思想:注重实用 。
措施:改革科举考试内容 , 废除诗赋取士 , 注重经义策论(应从“破除旧制”和“采用新法”两个角度回答 , 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
)解析第(1)问是对材料信息的归结 , 注意要点明确 。
第(2)问中教育思想从材料中可知是注重实用性 。
第二小问改革措施根据所学知识归结即可:改革考试内容 , 废除诗赋的考查 , 注重经义策论等 。
5 。
来源:(未知)
【学习资料】网址:/a/2021/0321/0021742166.html
标题:步步高|【步步高】2013版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单元学习小结 新人教版选修1